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应该要看到,我们的这个我从来都是相应与世间五欲六尘的存在而存在的,世间的五欲六尘变动不居,我自然无法安住不动,不是苦就是乐,或者不苦不乐,总没有彻底安稳的时候。然而,正因为看不清这个我的虚妄,执迷的认为世间万物可以变,唯我不变,这就是世人的一大无明。为了这个虚妄我的快乐,我们习惯性的去拼命抓取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不惜为此造作种种会给他人带来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世的觉知心不断地了知,就是不断地在执取种种法,觉知心认为六尘中的万法都是真实的,攀缘六尘,身口意造作善恶业,成为后有的种子。人的出生是由于前世搜集了许多后有的种子而引起的。为什么会有下一世的出生?因为觉知心不想消失而灭亡,他想要一直拥有觉知心。人最喜欢的不单是身体,还有觉知心,一般人只知道他贪财好色,其实没有觉知心,他就不会贪财好色了;有了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欲六尘感觉上是那么的实在,为什么在佛法中却说那是虚妄的呢?这是因为从佛法的正知见来说,三界万法都是由各种的因缘而从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根本因所出生的,因缘所生的法,就称为有为法。佛陀曾经说明:如果是随顺因缘而生的法,将来就必定会随顺因缘的散坏而灭除。所以说,凡是因缘生的有为法,都是虚妄无常的。唯有能出生万法的根本心如来藏,只有祂是本不生灭的真实法,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真心无形无色无相,不像意识心那样会敏锐的了别、领纳六尘并产生爱、憎、好、恶的分别与执著,但我们的福报和世间所谓的际遇都需要由它来借缘运作完成。想要认识您身中这个神秘而又功能强大的真心如来藏的庐山真面目吗?请到了义的殿堂中来闻熏、思维、修证佛法正理,期待您能早日认清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此生不了道,又更待何时!阿弥陀佛!&n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二奶、三陪像瘟疫一样大流行,动物本能大发作,那点可怜而短暂的快乐为国家为社会换来的又是什么?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生、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触生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于是身见,我见便由此而来,我们被自己的这个身体所蒙蔽,被这个意识我所蒙蔽,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我,其实它不过是籍着父母因缘和四大假合而暂存一时,短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就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分别六尘的功能就是属于识阴。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欲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极简略的解释,一般生活上的「止、观」需经由训练,将时时攀缘六尘万法的心情沉淀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下功夫,能将猿猴似的心念拴住后,有了掌握心念的能力,才能产生定力,可以称为「止」,即是将心念安住在专一的境界中,也可称「心一境性」;同样可引用在与人互动的「静态的倾听情境」中。有关定力的培养,有人是过去生的熏习而带来这一世的好定力;或许经由打坐,放下外务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检讨到后来,我们理应深自悔责的惭愧「发露忏悔自己」「贪爱执取面子」的不是,学佛过程中,仍是不自觉的常掉落在虚妄习气的执取中,所以应该反求诸己予以改进归向真实理体于六尘万法的「无我性」才是,而非怪罪别人不给我们面子,理当从此精进不懈修学佛智,让自己每一个阶段性的实参实证都有伴随着少分、多分的解脱功德才是! (原标题:生活中的佛法-面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说六尘相吧!我们所见都是内相分,特别是在梦境中的相分,如来藏为我们画得无比细腻,可以说是巨细靡遗,让我们根本不能觉察到只是梦境中的相分,所以它真的是工画师。又如说它画小世间好了,一个人的五阴就是小世间;下一辈子要长成什么模样,它在母胎中就把你详详细细画出来;又把这一辈子的每一时期的模样,都帮你画得好好地;我们就依照如来藏所画的种种不同时期的不同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乐于打坐,听从居士说法而猛修学四禅八定的修学人,应该要省悟,四禅八定,当然是要有出入定,如果连这个出入定都没有,代表这禅定的修学还不到家,可是就算是到家了呢,还是被直接请出;而最后智隍禅师如何呢?他忍不住问呢:「那六祖以什么作为禅定呢?」玄策禅师回答:「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有了了解实相的智慧了,而实相心是对六尘中的万法全无分别的,你了解这个实相心就是法界万法的根源,了解祂与万法的关系,确实了知法界而出生了智慧,就叫做无分别智。所以无分别智一定同时有观,不是只有止而已。止就是证得无分别心时,心得决定而不摇动,这就是止。你依无分别智而能观察实相心的无分别性、自性性、真实性、如如性、涅槃性、实相性,表示你同时保有观的作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理」之「思惟」甚久,颇能「作意」方便,乃至因就「如来藏」之得证功德,眼观众生所为何处可不包容,眼观众生何处无有如来藏,「慧眼」检查,何处不披露,摄入眼帘,如来藏少分渐起,多分摄受,如是理,如是观,想要不观,想要观,都是如是「如理」,要勉强说什么,众生都是如来藏,于如来藏功德可以如话家珍,一一点出,如是观行彻底,又长时如是精进,于如来藏之了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之所以会有种种法出生,都是因为本有如来藏以及如来藏所出生的意根从来不断,又由于无始来熏习的缘故,所以必定会受生而入胎;入胎之后,如来藏又藉父精母血而成就了我们的五色根,人身的五根具足之后,便出母胎而领受外五尘;藉五根而领受外五尘的缘故,如来藏便生起了内相分法尘,意根领受内相分法尘,便引生前六识心而了知内相分五尘和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我们身体上可见到的五色根器官,称为扶尘根,有接触外五尘的作用;五色根的胜义根是头脑,透过神经传导、接受外五尘讯息而使如来藏及意根能藉它变生内相分六尘的作用。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所证的却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不牵涉五阴十八界在内;是单以如来藏自住境界来说,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不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这是唯有菩萨才能看见的涅槃境界,非二乘圣人所知;而菩萨们就以现前所见的如来藏自住境界,观察五阴十八界全部销灭后的如来藏独住境界,来观察二乘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同样了知无余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见耳闻的;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禅宗公案其实每篇都在「直指人心」,但是着个心,不是李敖那个有意志的心,也绝非圣严,惟觉等那颗前念已过,後念不生的中间那一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妄心,而是一颗从来不与六尘接触,却又跟妄心配合运作无间的「真心」。有关这个真心的体性,笔者在先前文章中已引用过唯摩诘经里面的作过说明,这里不再详述,有兴趣者可参阅今人萧平实居士之心经密意,里头对此真心如来藏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这里很明显的是在说六根和六尘相触而出生了六识。所以可见在这里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五尘境界;而这一切有情众生所见到的五尘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是六情是比较早期的翻译用词,后来就都翻译成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这里很明显的是在说六根和六尘相触而出生了六识,所以可见得在这里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