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杂阿含经》卷八)也就是说,你的前六识都是因为由六根去接触六尘而才出生。从这样的一个生起的次第,我们再回头来看因六界便有六处,事实上这个六界的识在六处出生之前就有了。所以从这个次第来看,事实上六识是在后面,因为要有这个六识,必须要有六处去接触六尘,所以我们说这个六识并不是六界当中的识界。从这里就可以清楚的提出说:这个六界里面的识界是六识这样的说法 三摩地

2018-07-21

前面这个道理已经讲了,因为六识是如来藏的一部分,这样你才可以说,因为如来藏无所住,所以我的觉知心虽然能够分别六尘,但是因为如来藏无所住,我是祂的一部分,所以你就无所住了。虽然佛也知道须菩提,也能分别这个人叫须菩提,但是佛是绝对无所住的。但是佛为什么能够分别须菩提,因为这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而说;如来藏无所住,所以即使你六识心可以分别六尘,但是从如来藏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五蕴、十八界,所谓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乃至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前的单元我们有说过:您是外道也好,您是佛法当中三乘菩提的某一乘的修行者也好,您对于佛这样的分类,您大可以不需要马上信受。您可以去想办法、去制造或者建立,您自己的一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样子的一个系统。可是可以预先就告诉您,您绝对不可能逾于这一个佛的施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三摩地

2018-07-21

禅宗公案其实每篇都在「直指人心」,但是着个心,不是李敖那个有意志的心,也绝非圣严,惟觉等那颗前念已过,后念不生的中间那一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妄心,而是一颗从来不与六尘接触,却又跟妄心配合运作无间的「真心」。有关这个真心的体性,笔者在先前文章中已引用过唯摩诘经里面的作过说明,这里不再详述,有兴趣者可参阅今人萧平实居士之《心经密意》,里头对此真心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法身本性如虚空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No.26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T08,p0912a10卷唐般若译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圆镜智相应如日出云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十八界,就是指六根、六尘和六识,这是一般学佛人都知道的道理。人间的六根即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以及意根;六尘则是指内、外相分的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乃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如是六根、六尘、六识合称为十八界。所谓界,就是界限、局限的意思,也是功能差别的意思。也就是说根、尘、识各有各的功能差别。譬如眼根能触色尘,而不 三摩地

2018-07-21

依他起性是由六根还有六尘相触,相触的结果就会在这个根尘相触的地方,由阿赖耶识流注了六识心的种子而出生了了别六尘的六识心,这就叫作缘起自性。因为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叫作缘起自性,也可以说因为这些法,它都必须要依赖其他的法作为因缘才能够生起,就像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说前六识都必须要有祂各自的俱有依,才能够生起运作,所以说祂是必须要依赖著他法作为因缘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一切众生身中都有如来藏,因此佛法僧三宝就出现于世间;一切有情如果能够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可以出生了般若的智慧,未来就可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佛的无垢识与众生的如来藏体性都是那么清净,凡夫所见有染、有净、有差异,可是证悟菩萨所见都是自心如来、自性弥陀,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别;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1

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 三摩地

2018-07-21

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原标题:如来藏是法界藏,是法身藏,本来而有,清净)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密严经》(卷2)T16,p0738b藏识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十地行众行显发大乘法普与众生乐常赞于如来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0c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a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b诸识亦复然恒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以心为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增长 三摩地

2018-07-21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zhàn) 三摩地

2018-07-21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惟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 三摩地

2018-07-21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