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近日由同修会共修学员手中获得《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蠡测》一书(作者:高雄文殊讲堂之释法宣),其中部分所述与本会所说法义大不相同,兹引述其中文句如下:第37页谓有言能分别者是第六识,而于其中取舍决定者为第七识,例如一时同见茶酒,第六识了别一为清茶、一是白酒,第七识思惟作主以茶代酒、或取酒舍茶,以此证成第七识。然经论中说,第七识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恒以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没有五胜义根,有情的前六识就无法在人间出现,这个有情也就无法在人间出生与运行。有情的五胜义根大脑是在什么状况中出生的呢?是从过去的我执、我爱、我见、无明种子,而由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你的色身绝对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妈妈变的,而是你自己变的。你们当妈妈的人,可不要跟你的儿子说:你的色身是我变出来的、是我制造的。你没有变给他,你也没有制造他的色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如是呼吁之言,今时后世亦恐将有误会之者;谓自古以来,常有错悟之人同堕离念灵知心中,或堕六识心之见性、闻性……知觉性等自性中,成为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却反而不服真悟祖师之言,乃至造书刻梓,对大慧禅师等人恣意月旦之;如是情事,广见于《续藏》收藏之禅师语录中,时人若无慧眼、法眼,恐将同堕彼等心病之中,同入离念灵知外道常见境界中;是故明、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其实一切众生的心,乃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觉知心,其实也是依附于心真如,只是心真如祂的六识种现行,所以说其实祂也是依附在心真如里面。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要探求说那个心是怎么存在的,其实我们从现在人类医学的进步,其实我们说有所谓心的存在。科学家说,经过我们人脑的解剖之后,发觉其实我们觉知心没有存在什么相貌。因为我们的头脑里面的这些功能的运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一、心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之<告子上>)。孟子认为耳目是不会思考的,心才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古人所说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会分别六尘的就是识阴六识,而识阴六识乃是生灭不已的法,是藉著种种因与缘而从真心出生。正如佛在《中阿含经》卷54开示: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由佛的开示可知:眼识的生起乃是眼根与色尘相接触而生。眼识既如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是这样的道理,是耳根与声尘,鼻根与香尘,舌根与味尘,身根与触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正因为不了知六识的虚妄性,不了知意识的虚妄性,所以马上睁开眼睛就去简择:这是我的房间、这是我的牙刷、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子女、我的公司、我的座位、我的头衔、我的财富、我的名声。外道了知这些的追求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无常,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生之法必定有死;可是外道虽然想要了生脱死,脱离了家庭乃至修苦行而想要求解脱,却因为不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佛所说的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该派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认为有情只有六识,将佛教所说的“万法唯识”的“识”局限于六识之内。第七识末那识即是十八界所说之意根,若无意根末那识,意识也不会存在(意根、法尘因缘意识生故),则整个十八界法将无从成立。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该派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认为有情只有六识,将佛教所说的万法唯识的识局限于六识之内。第七识末那识即是十八界所说之意根,若无意根末那识,意识也不会存在(意根、法尘因缘意识生故),则整个十八界法将无从成立。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无余涅槃中,那么阿罗汉舍报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1,第六识意识: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想要仔细分别法尘,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这就是说,能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说三种自性,也就是前六识依缘而起的依他起性,以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妄想计执的遍计执性,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无时无刻常住在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中;也就是说,这三种自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中出生,而真如性则是阿赖耶识自体的所显性。如果能够这样子亲证,并且次第深入现观,那么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语译)」因有阿赖耶识故,方得有色身五根,故说五根从阿赖耶识出生,由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故,能执持受精卵及摄取母血中之四大种而制造吾人身根,然後才有五根丶才有六识及万法。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丶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盘,故二乘菩提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有做任何事业。意识就在这梦境里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第八识的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