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3、贫穷田则是指一切穷苦困厄的六道众生,无论是财施、法施还是无畏施,也都应该随分随力地去布施。并不是所有的布施都可以叫作种福田的。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等三种田之外,应该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恶田,甚至有的还是毒田。像是破坏佛教的那些天魔外道所传的邪法,在那些道场当中来布施,不但不会增长广大的福德智慧,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3)这十种菩萨生起大悲心的因缘:第一,是看到众生的五阴身心,其实是虚幻不实不可依靠,但众生却执着不舍,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二,是看到众生不知道修正自己造作善恶的业力和习性,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三,是看到众生没有深不可拔的坚固善心,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四,是看到众生在漫漫的无明长夜中昏睡不知醒悟,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住心。佛子!当先为诸大众受菩萨戒,然后为说璎珞经,同见同行。尔时众中有百亿人,即从坐起,受持佛戒,其名梵陀首王,共无数天子修十戒满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赖耶识虽因七转识的染污熏习,出生有漏三界、六道、五阴万法,使有情漂溺其中,轮回流转不息;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空寂,不与我见、我执、法执相应,自性清净犹如虚空,体即涅槃。当有情证悟祂,转依祂的真如体性,逐渐生起清净法(三贤、十地、等觉、妙觉等法),第八识也是这些清净法的所依,故知阿赖耶识于万法中都能随缘任运,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离此识即无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些生于欲界诸天,色、无色界诸天的众生,当他们的福报享完之后,还是要下堕,继续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仍然无法解脱。然而,可以让众生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无常之苦的,只有佛所教导的三乘菩提。而三乘菩提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无明,而无明可以分为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说的无明,以及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见、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阴的一切苦,依世间法现前观察之,其实无边无际;譬如八苦中的任何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推而广之,世间所有苦,包括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苦、一切乐、一切境界,也都不离苦,只是苦的轻重差别而已,没有不苦的。而识阴永远都会与三界九地中的一切苦相应,除非祂灭失了。识阴所有的种种细相、极细相的苦,就由读者们自己去深入现观与思惟;经由识阴的了解,以及对识阴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这时还不认为流转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认为在三界六道中轮转时是乐多于苦的,当然就得要修习苦圣谛了,才能确实了知苦的存在,才能真断我见与三缚结;也得要藉苦圣谛的修习,了解自己不可能是永远住在人间而且世世都有福报享乐的,往往会流落于贫穷孤独的状况中,或是下坠于三恶道中有苦而无乐。由于在苦圣谛中这样的推求观察,才愿意确实断除三缚结,确定自己要走上解脱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5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这样才是正确的基础佛法修行。这就是说,你已经能够分辨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是正确的;也知道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跟解脱道无关,知道那些戒禁都是错误的,依照他的戒法努力去修苦行,是无法得解脱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断三缚结,即使证得初禅,你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但是呢,证得初禅以后,再加上断三缚结,那么你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因为你永远不必回到人间受胎,也不用堕到三恶道去。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当然要断三缚结啊!再来说,堕入恶道有什么样的坏处呢?恶道中间当然就是苦啊!我们来看畜生,畜生吃完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今天吃完了,明天的食物在哪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今世意識我的種種種身、口、意行則成為來世我們會成為何類眾生的主因,是直接影響來世的意識我的,關係重大啊師兄!阿彌陀佛!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依于对实相如来藏不知不证而有无明不觉,动心为业,现诸能取七转识与所取之六尘,于是众生七转识妄取六尘、攀缘六尘,不断执取六尘不肯舍弃,于生死大梦中游戏而不知,作诸善恶业,搜集后有之种子,故于六道中生死轮回不已而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劫来不曾有得,亦未尝有失;未晓色身虚妄假有,未晓受想行蕴虚妄,未晓见闻觉知心虚妄暂有,犹如幻化,执为实有;心中恐惧灵知心灭已,堕于断灭空,故闻佛说「无我」时便生惊惧,不信佛所开示无我之语,返执灵知心自己及灵知心相对之六尘法,盲目追逐,永无止息,故尔世世轮转六道,受诸苦恼,不得出离。佛为破除执此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这时还不认为流转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认为在三界六道中轮转时是乐多于苦的,当然就得要修习苦圣谛了,才能确实了知苦的存在,才能真断我见与三缚结;也得要藉苦圣谛的修习,了解自己不可能是永远住在人间而且世世都有福报享乐的,往往会流落于贫穷孤独的状况中,或是下坠于三恶道中有苦而无乐。由于在苦圣谛中这样的推求观察,才愿意确实断除三缚结,确定自己要走上解脱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修道之人,就是修菩萨道,乃至修小乘声闻道、阿罗汉道;这些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他必定跟世俗人,流转于三界六道,还沉迷于五光十色,还贪求追逐于财色名食睡,这样的世俗人,必定它两者是相反的。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这是法尔如是,相反的道理,一定相反。它又说了:道之所乐,所乐,或是所乐,所意乐的、所喜欢的,必定是世俗人所厌恶的;而世俗人所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已。所以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哪一个人可以用意识心来抵抗生死?没有!因为意识永远是缘起生灭法,意识永远只是一世,永远不是从前世来,也永远不能去到后世,是只能存在一世的断灭法;想要用这个一定会断灭的意识来抵抗生死,那不是愚痴吗?意根和如来藏可以三界六道随意去来,想要去地狱也很简单,只要每天辱骂佛菩萨、诽谤就够了,死后一定可以去,这个最简单。生天堂就比较难一点,因为要持五戒并且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真如佛性虽是本然不生,永远不灭,但是在三界六道之中,一向没有任何所得,因为他是空性。所以对于时间、空间、色身以及能知能觉的这个心、处处作主的这个妄心的真实感,就顿然消失掉了。因此菩萨二果虽然并未离开世间一切有相的假,也未离开真如佛性的无相空,而住于中道。但是他很清楚中道只是一个假名的施设,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中道可住;没有任何境界可住,但是却时时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戒中又说要行放生业,那我们学佛人应怎么面对放生?什么样的仪轨才是最好的放生仪轨?答:梵网戒第二十个轻戒,戒条是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答: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言同体者,了知含灵抱识同一体性,如楞严观音圆通章说:一者上合十万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这个意义。三、发菩提心有了前面大悲心,才能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方便为究竟。怎样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发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