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般来说我们常听到六道轮回、或五道轮回,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分类不同而已。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六道是加了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道遍布在五道中,因此也可以称为五道轮转。《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的白话翻译如下:我阿难是这么听佛说的:佛在迦维罗卫国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住在释氏精舍的时候。由于九月结夏安居已经结束,于是佛从禅室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说,能够出离三界、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的法要,让众生不用继续在三界六道当中轮迴,这才是最为尊上的寂灭、清凉、真实的境界。甚至最后要证得如来的无住处涅槃,那才是究竟无上、解脱的佛地境界。(原标题:不长眼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来藏能够普遍地出生或者增长创造出一切五趣六道的众生,如来藏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在母胎中一下子变出我们这个色身,下一世又帮我们变出另一个色身;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要实现,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说变现诸趣。——摘录自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以表相来看待三界六道的众生,会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是较低贱的,而人、天以及人道、天道中的阿修罗这三善道的众生是较高贵的,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却不是只是从表相来看待众生,因为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 三摩地

2018-07-23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世间一切的声音,包括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等这些的声音。第三是他心通,又称为他心智证通,或者是知他心通,就是能够洞悉他人心中所念所想的各种善恶等事。第四是宿命通,宿命通又称为宿住随念智证通,或者是称为宿住智通,就是能够知悉自己与他人过去世的宿命以及各种的事迹,这个就是宿命通。如果说进 三摩地

2018-07-23

一贯道又说,「求道」后,若认真「修道」、「办道」(传布一贯道信仰,简而言之即为传教)──包含追随、服膺「明明上帝」、「仙佛」、「师尊」等,将来死后可以由「仙佛」与「老母娘」(明明上帝)、「师尊」等救度而回归到「理天」成仙、成佛,并得到永恒的解脱与离苦得乐,从六道轮回中得到救赎;这依旧是妄想,因为一贯道中并没有能使人解脱之正理与法门,不过是剽窃四教一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说,能够出离三界、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的法要,让众生不用继续在三界六道当中轮迴,这才是最为尊上的寂灭、清凉、真实的境界。甚至最后要证得如来的无住处涅槃,那才是究竟无上、解脱的佛地境界。(原标题:升色界天与无色界天很好吗)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真的得解脱了吗?事实上,以后并没有得解脱,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死了以后继续去三界六道当中轮转生死。更可怕的是,这种的习气种子,会在下一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次的生起现行,而不断的重复的想法和行为。各位菩萨,当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以后,那么请问您:有没有解决问题呢?您一定会知道,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带到下一世,继续去面对而已。假使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因为六道有情皆同此心:欠债当还!若回向明确,表还债之心真诚、实在,冤亲债主易感受,则障道之缘自然减小乃至消失。回向举例:1、回向国土:兹以……殊胜功德回向佛法常兴、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2、回向色身康泰:兹以……殊胜功德回向OOO,祈请诸佛菩萨加被,病障、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僧以在家者居多,遍及法界六道之中。在人间亦多示现在家相,不住于寺庙,不近佛而住。声闻僧多示现出家相,为近佛故,住于寺院。三、自性三宝:(一)真如之理,自性开解,名为佛宝。(二)自性正真,德用轨则,名为法宝。(三)自性清净,动无违诤,名为僧宝。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归命自己的自性三宝而已,同时也归命宇宙一切自性三宝。第二、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般若空性指的就是如来藏,祂能藉众缘出生五蕴十八界,可是如来藏本身的法性,却不被六道各个有情哪一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所遮障、所系缚、所染污,仍然维持祂的真如无我法性。同时如来藏祂能够随顺众生,能够与五蕴十八界同时同处运行。对于五蕴十八界从来不生起一丝我执我见的念头,所以这样的一个不落于三界有、不落于三界无的般若空性,含摄了所出生五蕴的空相,这才是 三摩地

2018-07-23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印顺法师强调的是人菩萨行,而佛经所说的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当时都已经超出了佛法中所说的人的概念,是解脱了六道轮回的菩萨摩诃萨。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在描述维摩诘居士时说: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来说解脱道,它是一切有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就是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的牵制,不再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断地受生而后又再死亡,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义,去如实观行而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只要修学禅定,闭关隐居,不停打坐,不受打扰,如此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实际上这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入楞伽经》疏:诸阴身谓三界六道有情之五蕴身或四蕴身。色界天及以下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有情,皆有五蕴,故受诸受。无色界天有情虽无色蕴,仍有受想行识四蕴;蕴者聚也,依如来藏因及业爱缘、父母缘,而有色蕴;因有色蕴及末那,便有六识,识蕴具足;因于色蕴及识蕴,便有受想行觉;五蕴具足,便使众生依于五蕴而贪五尘,轮转于欲界。色界天人则依五蕴而贪定境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你证得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死后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当中,你经过了八万大劫,也就是最多只能待在非想非非想天当中八万大劫,你还是要下堕,接受六道轮回。因此四空定仍然不是涅槃。讲完了以定为禅的各种层次,接下来我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我们来看看《景德传灯录》卷五,我先把这一段公案念一遍,再来作说明:【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 三摩地

2018-07-23

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盘。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以经常令第八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所以有机会让你修忍辱行,也促使你更努力进修而加速你的道业的成就!如此安忍于世间善法,安忍于世间的种种苦,忍于五浊恶世的恶劣的众生!事实上种种的苦难也是无常生灭,只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上的挑战而已!当看到众生由于无明而轮转于三界六道,遭受种种苦难,或者沈溺于种种欲望之中,沈溺于种种无常法:得意的时候,自然是满心欢喜;遇到无常来的时候,异常脆弱,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