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并且,佛陀也不像是现在有一些人讲的,有一些人认为佛陀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伟人,祂在两千五百年之前诞生,后来出来弘法之后,然后八十几年之后就入于涅槃了,就圆寂了;但实际上,佛也不像这些人所想的,只是一个平凡的世间的圣贤而已。实际上,佛陀的报身现在还常住色究竟天,继续的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佛陀的报身也是常常会在诸界现身,来利益十方的有情众生,所以这个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经历参究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否定离念灵知的变相,意识心离念灵知有很多种的变相,你借着参禅过程而不断的观行,了知确认祂的种种变相全都虚妄,那就是断我见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找到如来藏时,你就不会退转了!所以断我见烦恼是很重要的,若能先断我见,就算是没有明心,也不会无量世再受大苦恼,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受生,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如来世尊知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八是宿住随念智力,就是一切过去世所经历的一切事、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事情会忘失掉;这是只有佛地才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等觉菩萨有时也会有忘掉的事情,但是诸佛对过去世所造所说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会忘掉,这就是五别境的念心所已具足圆满了。第九种是死生智力,包括自己及诸佛,包括一切众生,死后会到哪里去?又生到哪里去?过去世在哪里死掉?现在生到这里来!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易、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受,共我有缘,得入佛道。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八是宿住随念智力,就是一切过去世所经历的一切事、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事情会忘失掉;这是只有佛地才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等觉菩萨有时也会有忘掉的事情,但是诸佛对过去世所造所说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会忘掉,这就是五别境的念心所已具足了。第九种是死生智力,包括自己及诸佛,包括一切众生,死后会到哪里去?又生到哪里去?过去世在哪里死掉?现在生到这里来!过去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历而参学,就能具足佛法。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经历参究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否定离念灵知的变相,意识心离念灵知有很多种的变相,你借着参禅过程而不断的观行,了知确认祂的种种变相全都虚妄,那就是断我见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找到如来藏时,你就不会退转了!所以断我见烦恼是很重要的,若能先断我见,就算是没有明心,也不会无量世再受大苦恼,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受生,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如来世尊知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经历参究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否定离念灵知的变相,意识心离念灵知有很多种的变相,你借着参禅过程而不断的观行,了知确认祂的种种变相全都虚妄,那就是断我见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找到如来藏时,你就不会退转了!所以断我见烦恼是很重要的,若能先断我见,就算是没有明心,也不会无量世再受大苦恼,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受生,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如来世尊知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 甲、佛菩提道之宗通 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 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 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 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 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 庚、宗通之究竟—&md | admin 2018-07-21 |
![]() |
可是什么是“成佛之道”呢?“成佛之道”这个议题非常非常的大,也就是说整个修学佛法,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我们每个菩萨要所经历、所修证、所能够了知、所断除的一些种种的法道,这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着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 | admin 2018-07-21 |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之道这个议题非常非常的大,也就是说整个修学佛法,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我们每个菩萨要所经历、所修证、所能够了知、所断除的一些种种的法道,这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就是说,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著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些通通叫作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是不是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为了使佛子明了成佛之道之内涵,明了在各个阶段所要修学的内容,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此五十二个阶位,即是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所要经历的阶位。在此奉上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它是一切佛法的总持):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假使您要问:“请问:一个凡夫众生修学佛法,到底要经过多久的时间才能成佛呢?”我们就大致的情况来说,佛菩提道的修行可分为别教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历程,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五十二阶位的修证。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依唯识五位渐次而修。那什么是“唯识五位”呢?所谓“唯识五位”就是指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是指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的智慧,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即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只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称为一切种智;因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的一切种智未,称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只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来说,一个人如果说要去爬一座山,那么他找到了入口之前,他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他要找到入口之前,他一定要去评估:这一座山是不是我要登的?是不是适合我去登?它是不是我想要登的山?那么再来呢,他要确定:我登到哪里,才是真正的爬完这一座山?再来他要了解:我要登到山顶,我需要克服哪样、哪些关卡?他要了解!再来他要知道入口在哪里,接下来他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