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于他已经离开欲界地了,所以在人间舍身以后将不再回来人间了,他将会生到色界天去;若是最迟钝的三果人,在初禅天死了以后,接着一世又一世都是往上受生,最后成为阿罗汉而取涅槃;有的三果人可以在死后的中阴境界中取涅槃,有的三果人历经天上的一世就取涅槃,也有人是一世又一世上流到无所有处天才取涅槃,共通的现象就是他们都不会再回到人间或欲界天中来,所以三果人又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是指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的智慧,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即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只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称为一切种智;因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的一切种智未,称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只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括的若干的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物的知识和思考。这里一个重点是说:信息都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如果这一些记忆真的是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人们的记忆、人类的记忆又是依于什么而建立呢?你如果问一个凡夫俗子,他一定会说:我用我的头脑记。乃至进步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是名一切种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甲、佛菩提道之宗通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庚、宗通之究竟——四法辛、说通四、结语欲成佛道者,须证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至若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深重者,不唯闻法,不唯闻法思维已,尚须于历缘对境中,藉闻思所得慧作诸观行,以断我所执及我执而证声闻菩提。慧强而无盖者,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立时可成慧解脱阿罗汉,不由思维;闻说法音声而证解脱果,非由自觉自悟,故名声闻菩提。已修成四禅八定者,其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灭,唯因不断我见故不证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盖深重的人,不但必须要闻法思惟以后,而且必须在闻法思惟以后,在历缘对境当中,藉着闻、思所得慧作种种的观行,以至于断我所执,乃至于断我执而证声闻菩提,这个是五盖深重的人。所以,五盖深重的人,除了闻法思惟,而且必须在闻法思惟以后,必须要在历缘对境当中,也就是说在行住坐卧各种境界当中,藉着闻、思所得的这个智慧,来作种种的观行;透过这样子闻、思所得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人从出生以后,经历了婴孩位,经历了幼童位,经历了少年位,乃至于中年位、老年位,乃至于到耄耋位,到耄熟位,这个色身由原来的强盛的这样子的一个阶段,一直到衰弱的阶段,慢慢地头发白了,牙齿也掉落了,由原来盛壮的色身,慢慢逐日地衰弱下来;身形也慢慢地变得弯曲了,双腿也变得慢慢地不听使唤了,身体也觉得粗重,而唿吸的气息也慢慢地急缓,慢慢地上扬,走路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什么是念根呢?念就是,所曾经历之境能够忆念不忘;也就是说对于所曾忆念的境界,能够忆持不忘。菩萨因为证空性,而生般若慧的缘故,所以从此能够依着诸经诸论,以及善知识所,受学真正佛法;也就是说,菩萨因为证悟了空性以后,能够依止着经论,也能够依止着善知识来受学真正的佛法。不但这样子,而且能够一一的证验,那证验了以后就能够在念根上面起于念力。因为跟念根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五根渐渐毁坏,色泽也变的丑陋;昔日少年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他已经离开欲界地了,所以在人间舍身以后将不再回来人间了,他将会生到色界天去;若是最迟钝的三果人,在初禅天死了以后,接着一世又一世都是往上受生,最后成为阿罗汉而取涅盘;有的三果人可以在死后的中阴境界中取涅盘,有的三果人历经天上的一世就取涅盘,也有人是一世又一世上流到无所有处天才取涅盘,共通的现象就是他们都不会再回到人间或欲界天中来,所以三果人又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呢不管这世间上有多少个人,总是有菩萨一个一个会冒出来;因为有那么多的佛曾经在历史上出现,你就算是说你只信受小乘阿含好了,可至少你也知道七佛,你也知道现在这个贤劫里面有四尊佛,未来还有弥勒佛;这还只是一个佛世界,那其他的佛世界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既然无量无边的话,有这么多尊佛,就有这么多的菩萨行者,他们都是要靠菩萨法来修学的,怎么可能说还要靠小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等以后过一段长时间再来试验一下,有没有真的断了?瞋恚也是一样,须多经历几次的逆境,经过很多次逆境下来,真的没有动怒才算数。什么叫真没有动怒?必须在当下没想到要生气,事情过了根本就忘记它了,才是真正的无动怒。人家当面褒奖你:“你真厉害!你境界怎么那么高?”此时要观察你的心里有无欢喜?如果心里欢喜,洋洋得意,那就是瞋恚未尽,因为这个欢喜跟瞋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平实所亲自经历的过程与所证的实质内涵,证明了建立正确的方向的重要性;而建立正确方向时则要依于正确的知见,所有正确的知见都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八识论。除了残障人士因为五根毁坏造成某些识无法现行以外,人人都有八个识,这是法界中的事实,也是可以经由大乘法的参禅而实证的。绝对不可依六识论来修学佛法或罗汉法,否则你们大家辛苦一世以后,终将唐捐其功,白来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于此缘起深理,由佛陀所加以提示,乃可知道,此「识」功能广大,必须直到方广唯识经典,方阐其趣;以此「识」可以持业种,现业种功能,能够持守根身,从生到生,无有间断,当知其不为十八界法,以十八界法已如前破,所以此「识」即是非十八界法,既然非者,言证真理,即是涅盘,一切有情有证无证,都是现住常住涅盘,此涅盘就是非十八界法,所以此中缘起「识」者,就是「涅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可知,菩萨明心了,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才不过经历了十七个阶位而已,后面还有三十五个阶位在等着他,以及将近三大无量数劫的时程要走。所以,菩萨悟了,只不过是七住满心的菩萨,还不是佛;只是在佛菩提道刚刚注册,刚刚入学而已,还有好长好长的一段路要修学呢!菩萨明心了,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并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眼见佛性的正知见,以及锻链看话头的功夫,于定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