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见怨之人,名违害鬼;真修菩萨道者,见此怨习,犹如渴饮鸩酒一般;而藏密四大教派寺庙,各拥广大庄园农奴,并以高利贷控制农奴,乃至世世代代承受先祖债务,不得翻身,农奴怨习之深,无以复加。八、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我见、身见)、戒禁取见(不如理的施设戒禁,譬如藏密祖师施设的三昧耶戒)、邪见诸业,各执己见,互相是非,故地狱中便有王使、主 admin

2020-06-08

  外相分中的人身,是由有情各自的阿赖耶识藉父精母血、四大、业种之缘而变生的正报;而山河大地……等器世间之依报,则是由共业有情阿赖耶识之法种及异熟等流种为因,共同变现而成,并非如一神教所说「由上帝或大梵天所创造的」。再说,众生之前五根是由众生各自别业所感,以致别别众生之相貌身量各各不同,譬如人身有别于畜生身;乃至同为人类,却有男女面貌美丑、 admin

2020-06-08

  物质的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等,它们都只是一种物性;因为四大种、四大元素,它们本身都是这样,这都是一种物性。这个物性是由众生的如来藏感应而有的,是共业众生如来藏中所有种子中的一种,是法尔如是的,并不是独立于众生心之外的。四大元素的极微分子,它是本质不灭的,只有在型态上的转变而已,它的四大极微元素是不会毁坏的,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会毁坏的话,无量劫以 admin

2020-06-08

  然后观想佛眼清净有如四大海。这个海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海,是香水海的那个海。要知香水海有多大?去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无量寿佛的佛眼有如四个大香水海那么大,而且清白分明。然后祂身上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光明,都像一个须弥山那么大。世尊又说:再来要想弥陀世尊的圆光。(圆光是指佛身周围的光)。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 admin

2020-06-08

  初禅身乐、二禅的心喜和微细乐、三禅的身心俱乐,都是因为色界身出现以后和我们这个四大所成的欲界身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微细的磨擦触觉,所以才产生了这些乐,所以这些乐不离色界身和欲界身。而欲界身和色界身是因缘和合而生,从因缘而生的欲界身和色界身而生的乐,当然也是因缘而生,那就不是永恒常乐。三禅虽然称为身心俱乐定,但是其中仍然有苦受,你的心中会有一个耽忧&mda admin

2020-06-08

  这个世间之上有欲界六天,第一天是四天王天,分由东西南北四大天王所管辖。第二天是忉利天,也就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他的住处,这一天分为三十三天,中天是玉皇大帝所住,有善法堂;玉皇大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提桓因,常在善法堂中讲说佛法;中天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共有三十二位天主,都归中天玉皇大帝所管辖。四天王天及忉利天,和人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天、人之间常有往 admin

2020-06-08

  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十。意思就是说佛陀劝告这些比丘,还有比丘尼这些出家众,你们应该常常对于众生起悲愍心还有慈悲心,悲愍众生常 admin

2020-06-08

  众生若觉,何物不说解脱法?何处不说解脱法?那一条路不是解脱之路呢!然后从眼见佛性的这个境界,深入去观察思惟,便见那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虽然空无形相,却能够在一切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之中自在运作,并且经由佛性,在一切的相上示现。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 admin

2020-06-08

  这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是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识依这五根缘外五尘,变现出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 admin

2020-06-08

另“无分别中广分别”是指第八识之了别性,不是指意识修行开悟之后所发起的智慧;譬如能了知七转识心行、能知如何摄取四大成众生身、能了知众生色身之种种运作、能记存众生的业因、能了知如何让众生所造业因种子接受善恶种种果报,皆无差池,这就是第八识所了别的内涵,不是意识觉知心所了别的内涵;第八识还有不可知执受,能对业种、身根、山河大地…… admin

2020-05-31

  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大般涅槃经》“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 admin

2020-04-08

法师于二〇〇四年八月开始个人静修,仅用三个余月时间,静心阅读完四大部阿含经,对小乘的空观有了很深的体悟。随后又用数月时间专心恭读六百卷大般若经,对般若的空与有的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同年十一月中旬即断我见,薄贪嗔痴,证得小乘二果的果位。二〇〇五年四五月间由于心地清静,发起了初禅。同年九月,在湖北荆州菩提寺受三坛大戒时,蒙受佛力慈悲加持,又证得了二 admin

2020-03-12

如果我们把这个旋火轮,从前前后后的每一刹那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旋火轮存在,都只是一个火球在移动,所以这也是念念生灭的;这是由于我们四大微尘所成的身体的业行,以及四大微尘所造的那个绳子和火圈,因此才能使火团变成一个圆匝而不断地显现火轮。同理,有作罪会有种种的不同,初发心时虽然是变异法,中间过程中所作种种方便来庄严的时候也是变异法,正在作 admin

2020-02-21

如果我们把这个旋火轮,从前前后后的每一刹那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旋火轮存在,都只是一个火球在移动,所以这也是念念生灭的;这是由于我们四大微尘所成的身体的业行,以及四大微尘所造的那个绳子和火圈,因此才能使火团变成一个圆匝而不断地显现火轮。同理,有作罪会有种种的不同,初发心时虽然是变异法,中间过程中所作种种方便来庄严的时候也是变异法,正在作 admin

2020-02-21

什么是余报呢?我们再看一下经中怎么说呢?【余果则得人中短命,贫穷乏财,妇不贞廉;有所言说人不信受,无有亲厚常被诽谤,耳初不闻善好之言;能令外物四大衰微无有真实,恶风暴雨烂臭败坏;土地不平无有七宝,多有石沙荆棘恶刺;时节转变无有常定,果蓏少实味不具足。】(《优婆塞戒经》卷6)这三恶道恶报完了以后,不是这样子就结束了,剩下的往世极微小善业果;这个极微小 admin

2020-02-21

】(《维摩诘所说经》卷1)就是虽然是同样的宝器,但是随着这一些天人各自所应得的福德不一样,就导致他们所能吃到的饭,色泽及香味都不相同,所以释提桓因所吃的饭与四大天王就不同,这也是因为所造的业不同而感生不同的福德与果报。因为见杂色的关系,就会生起恶思维,譬如地狱众生会想:一切世间就像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一样。他们不晓得人间苦乐参半的境界,也不晓得六欲天可 admin

2020-02-21

因为 佛弟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识、要有心性,要有心识、心性,才能够见闻觉知、熏闻、思惟种种的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花草树木仅有物性,它仅有向阳性、向下生长性,只有这种四大的物性而已。  另外在《佛说罗摩伽经》里面,也这样讲:“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也就是众生应该要这样来 admin

2020-02-21

这位心起善念的商人,因为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随喜赞叹心,因此感召了四大王众天、龙天护法的护佑;可是心起恶念的商人,却招感了地狱道的众生,使他喝的酒在腹中如火燃烧,因此神智不清跌倒在凉亭外面了,醉卧在车道当中,隔天的时候,有一个商队五百辆车乘刚好路过,这个商人惨遭辗毙。同行的商人隔天早上看到同伴被车队所辗毙,他担心回国的时候国人会误会他贪朋友之财而杀 admin

2020-02-21

生从何来呢?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父母只是提供藉缘,其实是自己的如来藏生了这个五阴;如来藏具有大种性自性的造色功能,随着个人的无明种以及业种而受生入胎,也就是藉(jiè)着父母和合之缘而受生入胎,然后藉着母体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来造就胎儿的色身。亲证如来藏之后,就可以现前观察自己是从如来藏中出生,这个生从何来的问题就解决了。接着再观察, admin

2020-02-21

圣人就借这个故事作譬喻来开示:那关着囚犯的牢狱,就好比是系缚众生的三界法,使众生无法出离;狂象追逐着罪犯,正如同众生恒常被无常追赶而无法逃脱;罪犯躲进的那口废井,就如同众生的五阴火宅,众生自以为逃到井中已经安全无虞了,却不知依然受困在犹如火宅般的五阴中,危脆不安;而在那井的下方的毒龙,恰如地狱一般,若众生因无明造作恶业时,就随时都会下堕地狱受大苦果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