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了解,佛菩萨回应众生的祈求,并不一定是随众生的欲求来满足众生现在的求愿。例如,佛陀在《菩萨地持经》当中的〈四摄品〉有如此解说 admin

2020-02-20

如果是真发菩提心的学佛人就会了解,如果只是为了求取世间福德是不究竟的,终究还是常在三界六道当中生死轮转。所以,应该是要将所修的吃素、不杀或者放生等等福德,回向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这才是究竟常乐的唯一道路。另外,放生的方式,应该是在救急、在救活、不攀缘、不定时、不定地、随缘尽分去作就好。但是近年来,有一些团体打着佛教的招牌,高推放生的功德,号召了许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6集放生应有的正确观念及做法>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6集放生应有的正确观念及做法>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确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说是比比皆是。有的人更是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却毫无进展;于是对自己就生起了小根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总认为大乘见道是遥不可及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0集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正益老师 admin

2020-02-20

因为瞋它会阻碍许许多多好的因缘,对于许许多多的因缘,它会断了这个菩萨的善根性,它会让一个人在修学佛菩提道的过程中渐渐无法安忍。无法安忍什么?无法安忍:众生怎么这么无理,众生这样没有道理的话,他难道不晓得吗?也就是说,在这种无理又无理,无理的不断地过了日子,最后这位菩萨就可能会退堕。退堕不是说他堕入三恶道,是说他最后不想修学佛法了,他只想修学佛法中的 admin

2020-02-20

很多人都说自己在学佛,但是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不相信佛法能实证的人,大概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把学佛,当作是行善----行善就是学佛。有这种见解的人,他是从来都不看经典的;不去探讨经典里面到底在说什么?也不探讨佛到底来人间是为了干什么?也不去想:如果学佛就只是行善而已,那么行善的基督教为什么不是佛教?如果这样子就是学佛的话,佛教跟基督教也没有什么差别了。行 admin

2020-02-19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2集如何断三缚结>正旭老师 admin

2020-02-19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1集三界中的我见>正旭老师 admin

2020-02-19

在修学佛法各种禅定当中,有一个境界是触而不了别的,就是未到地定过暗,在未到地定过暗时,意识触法尘,在触的那一刹那,在触法尘的这个生灭的每一刹那当中,突然间停止在某一刹那上面,这时我们的意识觉知心就没办法分别那样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叫作未到地定过暗。那么我们的心,到底在分别六尘的时候,祂是怎样完成分别的?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当我们的心在接触境 admin

2020-02-19

譬如对佛的存在有疑:佛入灭了到底还有没有?如果都没有,那我学佛要干什么?不相信佛是常住于世间。还有对于佛的功德有疑:佛的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疑,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由于这样的人对佛有疑,当然不会去求取解脱。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如果不能实证,那么佛就是一个没有证量的人。认为佛没有证量,就把 admin

2020-02-19

可是有许多的学佛人,往往看到菩萨不忍于众生苦,而出来法义辨正的时候,世间人往往都会觉得这个菩萨没有口德,可能是修行不够。可是大家请听我的劝哦!因为在看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看这个菩萨出来,他是在作法义辨正呢,还是在随便批评人家行为上的过失。如果是后者的话,你可以说这个人没有口德;可是如果是前者的话,法义辨正是无关对方的行为过失的,他讲的纯粹是告诉 admin

2020-02-19

至于深信因果,那也是学佛的基础,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这样所作的一切修行,才得以功不唐捐。为什么会有因果业报呢?因为每个众生都各自有第八识如来藏在收藏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将来因缘成熟时,果报就会实现。譬如佛世时有一位阿罗汉,叫作牛呞比丘,为什么被称为牛呞比丘呢?因为他的脚长得像牛蹄,舌头比别人长,就好像牛舌一样,可以卷来卷去,每一次用过斋, admin

2020-02-19

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就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 admin

2020-02-19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 admin

2020-02-19

这是从修学佛菩提道的立场来说,也是从法界实相正理来说,若能如此建立正见,杀心就可以永除不存;其余九种恶业道也是如此修,意业自然就渐渐清净了。上一集的最后我们也提到,一切善法和不善法,都是以心为根本,由心意决定要杀或决定不杀,来决定他的罪大或者是小;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造恶业而得罪完全是从心意来的。所以佛说: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优婆 admin

2020-02-19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菩萨戒这件事情?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就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就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 admin

2020-02-19

这些年来,正觉同修会所出版的许多书籍都源自于人家的质疑和攻击,譬如《平实书笺》、《灯影》、《护法与毁法》、《辨唯识性相》、《假如来藏》、《真假邪说》、《真假禅和》、《真假外道》等等,都是借着别人更深、更猛烈的质疑而作的法义辨正,不仅响应了提问者的质疑,也利益了广大的学佛大众,使大家的知见得以不断提升,实在说也是美事一桩啊!由于这样的因缘,帮我们把胜 admin

2020-02-19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平实导师所写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为主轴,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地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菩萨六度为正行。现在我们就从第三辑第74页,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世间乐与出世间乐。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