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从这边来看的话,灵魂见它的本质上就是不离开五阴为常的常见,因为我们前面所说的道家或是儒家,他们所认为的三魂七魄,其实都是以意识的那个了知心为常。但是意识的了知心,我们从理证上、从教证上来观察,这个意识心、这个五阴所含摄的意识心,当你死亡的时候,这个意识心是不能到未来世去的;因为当你死亡的时候,这个五阴它是必须要灭除掉的,必须要出生另外一个五阴, | admin 2020-02-18 |
![]() |
中土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他的《达磨大师血脉论》卷1有开示说:【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文义在说:对于简择是否是真正着黑衣出家人、是真正善知识,要依是否具有大乘见道的实质来论定,否则即使示现外相剃发着染衣,本质还是白衣的在家人;只要是已见道,能亲见自己身中的自心如来,如是白衣在家人,也是已亲证佛菩提的自性佛 | admin 2020-02-18 |
![]() |
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坚持这样的断灭见外道论的这些法师,只能是名恶知识,不名为善知识。佛陀在初转法轮四大部阿含经典所开示的一切法缘起性空,它的真实道理是在讲: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以入胎识----也就是以如来藏法界实相心 | admin 2020-02-18 |
![]() |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正法,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 | admin 2020-02-18 |
![]() |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 admin 2020-02-18 |
![]() |
为何能熏的心一定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因为识阴的六识特性,能别别了知各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界,所以称为识。识就是了知、了别的意思,而识阴的了别性专门在六尘上运作,所以这个识阴的识,就是专门针对六尘而了别的。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 | admin 2020-02-18 |
![]() |
难信者,难生决定心故。这里面我们就分为几点来作说明:第一点就是说,首先佛法因为难以证明或亲证的关系,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导致于佛法道理难以被真正了解、了知。这主要是因为佛法非常深奥而非常广泛,因为佛法含摄三界六道,也含摄十方三世的道理,因此它非常难以观察。譬如说如果要观察三世因果,那就是他必须要能够观察此世跟前世的种种,将它们产生这个因果关连。这个当 | admin 2020-02-18 |
![]() |
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对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正教上的闻知与信受,建立正知见,如实思惟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识阴----特别是意识离念灵知心的状态----是虚妄性的。现观意识自己是依三缘和合才能出生的生灭法,对于我自己是常住不坏法的恶见就能断除 | admin 2020-02-18 |
![]() |
现在一般人讲到解脱道,通常都只用心于还灭门,但那只是后半部;因为不知道前半部流转门,不知道流转之因,也不知道流转的次第顺序,不明流转则还灭不能成,所以无论怎么样的努力苦行,都没有办法进入还灭门的正行。例如,在遍地假名善知识的误导之下,现在的学佛人常常以为人只有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为把六个识消灭,或者是好好地管带住,让六识不起妄念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弟子所实证者乃是中道,必须离开五蕴的虚妄相,不落入常法与断法的相对,而有法能实证,而非虚相的无法,这就是佛弟子最初的发心,也是最终的目标。所以在《杂阿含经》中,世尊详细地将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并排在前后同一节、同一次说法会中,详加解释了因缘门观行断结、流转以及还灭之法。我们先来看流转门的部分: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 | admin 2020-02-18 |
![]() |
在《法句经》中,世尊主动地讲了这个本识与诸法的关系:心法起则起,法灭而则灭,兴衰如雨雹,转转不自识。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法句经》卷2)此段经文,世尊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个入胎识、本识,祂可以独立行走,从上一世进入这一世,从这一世进入下一世。众生之所以出生,就是因为识神受生 | admin 2020-02-18 |
![]() |
时至今日情况更加严重,从缅甸等地流入中国,所谓的南传原始佛法,甚至告诉大众:必须要证得四禅之后,才能去追求四向四果的完成;这样子胆敢直接违背了世尊于《阿含经》中的开示,于是教授的师父与学习的弟子,就理所当然地不去努力于解脱果的实证,而甘心情愿地将每天的日子浪费在世间法上的见闻觉知之中。在南传大藏经《长部阿含》、《大般涅槃经》当中,世尊说:只要诸比丘 | admin 2020-02-18 |
![]() |
色蕴叫作色,在梵文中色法叫作rapadharma,就是指物质的现象;后面的四个蕴叫作名,就是心法,梵文叫作cittadharma,就是心理的现象,是无形的法,所以世间所有的法就是五蕴,就是名色----色法与心法。众生就好像这个愚痴人一样,看到远方的地面上好像有水,就追着冲过去,但是到那儿一看水不见了,又在眼前的远方,所以他只好又继续追过去,因此众生的一辈子,就只好像这个样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现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说一开始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把修行的矛头,从改变境界转向说把这个矛头对向自己、来修行自己;那么这个修行自己,前面所讲到一个世间人常说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心理建设,让自己接受世间法的无常,这是世间人常常讲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现在要给大家说的是,现在佛教里面讲到的方法呢,有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来看看我们所执着的那 | admin 2020-02-18 |
![]() |
大家都知道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尘是依附在前五尘上面所显示出来的,这也是一般众生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上述六尘进入识阴六识心中这个现象就称为六入。虽然一般众生能够知道六尘是哪六个,但是通常会误认为自己的识阴祂是直接摄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且觉得非常有真实感,所以很少有人会去怀疑这些事情。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 | admin 2020-02-18 |
![]() |
佛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都是本性清净,本身离见闻觉知。在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佛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 | admin 2020-02-18 |
![]() |
心量狭小的人,对于发愿重新受生心生畏惧,恐怕会再受无尽的轮回,唯恐解脱无期,故不肯发起受生愿而再来人间受生,不想要来人间住持佛法,舍寿的时候想要赶快入涅槃,不想修证大乘菩萨所修证的自心如来所住境界,不能生起欢喜心而去求证如来藏,这都是只学半截佛法。我们也恭敬阿罗汉,但毕竟佛来人间,不是只有教我们成就阿罗汉,是要成就佛道,这才是佛陀的本怀。声闻人的心 | admin 2020-02-18 |
![]() |
阿罗汉虽然能够出离三界,只是自己想要迅速得解脱,对生死轮回还是有恐惧,所以不能于三界中安隐;菩萨则是不怕三界生死轮回,他要广度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道,这种无边广大的菩提心是他成佛的动力,这种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力是令人赞叹的!为何菩萨不畏生死轮回?因为菩萨有出离观,也有安隐观,他能观察五阴有生死,而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体恒常住不坏不断,没有一刹那的生灭相 | admin 2020-02-18 |
![]() |
而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有真实法才能完成,如果没有真实法,那就只能是想象的;所以,有没有真实法攸关佛教的命脉,可以说没有真实法就不是佛教!可是有谁知道佛教的真实法是在讲什么?直到平实导师出来弘法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真实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整个佛教的精髓核心就是在讲如来藏。六祖大师赞叹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中能出生万法的只有一个----就是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菩萨也同样要修这个法,但是大乘还有更胜妙的法,那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用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来修成佛之道。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就是成就佛道,人而能成佛,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能成佛?因为有如来藏所以能够成佛,成佛就是生命最圆满的境界。佛法中的安隐观就是在讲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的体性是常住不坏不断,永恒而无一刹那的生灭相,因此不堕于生死中。三界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