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必须要以大乘法的空性—第八识住胎识—来支持、来说明、来建立二乘人所证的涅槃,这样子才不会落入到断灭的境界。因为二乘人所证的涅槃,那是十八界法都灭掉了之后,仍然有各自的如来藏单独存在,而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祂没有六尘的境界,所以叫作涅槃寂静。说到涅槃寂静,当然就要谈到涅槃必须要符合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在 admin

2020-02-18

你应当知道,阿难啊!诸佛如来身,其实就是法身,法身不是思欲之身,怎么会有病呢?佛是世间最尊贵的人,超过于三界中的一切众生;佛身是无漏之身,诸漏都已经断尽了;佛身也是无为之身,不会堕于三界众生数中;像这样的法身、金刚身,应该会有什么病呢?还会有什么烦恼呢?’维摩诘菩萨说完了,当时我,世尊啊!真的是里面很严重地怀着惭愧之啊,我就想:‘会不 admin

2020-02-18

如来有这四种施设,是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就依着四悉檀,随着我们众生的和根器,为我们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wèi)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等四个悉檀。《大智度论》卷1中龙树菩萨对于四悉檀这样说明:【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 admin

2020-02-18

】(《优婆塞戒经》卷7)就是说有人想要杀害父母,但是下手杀害时,不小杀到别人,而没有杀到父母;虽然有杀,有根本罪,也下手杀害而有方便罪,但是并没有完成致父母死亡的结果,就是没有杀害父母成功,那就没有成已罪;所以他只得杀父母的根本罪、方便罪,以及杀普通人的成已罪,那整个来说就不成就逆罪。他将来虽然因这个杀罪要下地狱,但不必到无间地狱。还有一种就是 admin

2020-02-18

各个有情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才是唯一能执持众生各自业种及无明种,去到来生酬偿因果的,祂才是有情生命的本源、万法的根源,才是因果法则赖以成立而运作不辍的所依。而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于六尘境界都无了别,也不于六尘、身根、器世间起任何执着,是无覆无记性的体,所以能够一体收藏众生过去生造作善恶业、无记业的种子不漏失;并且带着这些种子,从过 admin

2020-02-18

】所以,如果有人过去世多怀瞋恚、轻视他人、傲慢自高等,性弯曲但又常作布施而有福德,因此生而为龙,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也说:【又知恶人多怀瞋恚,曲不端而行布施,当堕龙中,得七宝宫殿,妙食好色。】龙又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类;最有威德的是化生龙,接着依序是湿生龙、胎生龙及卵生龙。分别在海中或在天上等等,天界中的龙就是天龙。《妙法莲华 admin

2020-02-18

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品〉说: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也就是说如来藏像个魔术师一样,依照我们各自所造不同的业种,然后变化出我们每一世不同的色身,如果我们持五戒就会继续当人,如果我们再加修十善就可以生天享福;如果造作各种恶业,依照所 admin

2020-02-18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如来住世的年代,或者出生在如来入灭后不久,如来的教法仍然住世,只要禀承如来的教法,就能修学、就能证得声闻果,乃至诸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如来或禀承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中就生 admin

2020-02-18

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 admin

2020-02-18

同样的道理,一切诸法是从哪里来的?一切诸法从八识王来,只要八识王具足了,就能出生一切诸法。譬如,若非八识王,想要看视频也是有困难,因为电脑、网络是依八识王和合运作,才能发明制造出来;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是从八识王来,八识王又汇归到第八识如来藏。总而言之,一切诸法从如来藏来,一切诸法灭了,还是回归如来藏;亲证如来藏之后,便可以现观与证实如来 admin

2020-02-18

有人主张说:一门深入才会对佛法有洞彻的得,以及一通百通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乃至于说只专门研读某一部经典;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可以一经通、百经通。可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确定: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一般人都只会在经文的表相上面,再加上世间所曾经熏习的种种的法,然后加以贯通之后,就敢说我已经通了这一经了;然后他以相似的道理进 admin

2020-02-18

后来佛陀离开尼拘律苑,到了毗舍离,住在大寺讲堂中,大爱道夫人决出家,也追随佛陀到达毗舍离,她们一行人把头发都剃了,穿着僧衣现出家相,再度来到佛所,表达坚决出家的意愿,但是佛陀还是没有答应。大爱道夫人被佛陀三次拒绝之后,仍然不死,她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门外,光着脚丫驻足而立,衣服沾满了灰尘,蓬头垢面,身体极度疲劳而泪流满面,这时佛陀侍者阿难尊者就问 admin

2020-02-18

例如,在〈造一切者赞歌〉里面说到:眼睛之父,意决定;生产原水,创设此二。古老边界,划定之时,上天下地,从此广延。又说到: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藏?水先承受。复有万神,予中显现,即此胎藏,水先承受;诸天神众,于此聚会。在吠陀思想认为说:实际上有一个万能的创世主(Visvakarma),水元素是这个世界上构成最初的物质。这一点倒是跟〈创 admin

2020-02-18

乃至也有人主张说:要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透彻的得,以及一通百通的这样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 admin

2020-02-18

这里面,布施本身除了利乐众生、累积福德之外,也可以让行者经由布施而逐渐远离对于种种法的执著性,因此本身是与解脱相应的;而持戒本身,除了与解脱相应之外,能够持戒不犯众生,本身也是属于无畏施;而持戒者本身清净的身、口、意行,可以让众生感到持戒的胜妙功德,而生起欣乐戒法之,因此也是属于法布施的一种;身、口、意的清净,也让布施之行更加精纯,与产生更广大的 admin

2020-02-18

法身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而此法身无垢识体,祂既然无形无色就像虚空一样,所以不能说祂有形量、有大小;所以阿赖耶识大到可以持色究竟天的一万六千由旬的广大天身,也可以小到持细菌身,乃至执持比细菌还要小的滤过性病毒(注),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的形量有大小。从相上来说,才能说祂遍一切处,因为祂在三界中示现,就有种种法相出现,因此可以观察得到:遍我们十 admin

2020-02-11

  然而能够记忆及有好恶反应,当然一定有识,也就是唯识五位百法中所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这八识王;纵使不能具足八个识,也至少要有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三个识。有了王,才会有各自相应的所有法来协助、伴随王运作,就是五个遍行所法——触、作意、受、想、思,五个别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 admin

2020-02-06

  据说山河大地是我们的真(非妄)所变。但是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客观上只有一个,那么请问,它是你的、我的或是一只猫或狗的真所变现出来的呢?(10-5)答:山河大地并非是由某一单一有情的真所变现,而是所有共业有情的真,依据这些有情的业力,共同变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优婆塞戒经》卷三说:“一切众生因杀 admin

2020-02-06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二禅众生,见是火灾,生怖畏。彼中复有先生诸天语后来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见如是火灾。齐彼而止,不来至此。”如诸众生增十年寿至八万岁,减八万寿还至十年,经尔所时,如是火灾热犹未息,是时便从中间禅处降注大雨,复经寿命一增一减。众生业行因缘力故,为持此水,其下复出七重风云。是时雨止,水上生膜犹如乳肥。四天下中 admin

2020-02-04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 admin

2020-02-0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