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冥性”则只是外道想象出来的意识心中的一种观念而已,他们所说的冥性也是无法实证的,其实他们所说的冥性能制造出我们的色身及觉知心;其前后次第及内容也是不符合现象界真理与法界真理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制造我们色身的法。那么是四大极微吗?也不是,因为四大只是被用来制造我们色身的材料,四大既不是心、也不是有情,自身不能运作任何行为,当然是无法主动制造 | admin 2019-04-24 |
![]() |
一般学佛人初学佛时、或是久学而被未悟的大法师误导了,知见如同世俗人一样的执著意识觉知心自我,对于入涅槃就是灭尽十八界自我这个真实义当然无法接受、当然会大加反对。怪不得平实导师出版了《邪见与佛法》在书中详细揭示解脱道的真实道理以后,一直得不到诸大法师、诸大居士的信受与认同;甚至当年大陆还有大法师向徒众们说平实导师的说法是邪见、是邪魔化身为平实来破坏佛 | admin 2019-04-24 |
![]() |
因为,一些有因缘而开始学佛的人,虽然心中也想要了生脱死,然而却又不去了解五阴的内容,特别是识阴的生成,是:【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中阿含经》卷54)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所缘的根、尘,就不会出生,而且也是一世一世都不相同的。所以,不但堕于五阴之中,乃至是深入地贪著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当然只会&l | admin 2019-04-24 |
![]() |
菩萨则透过五阴我虚妄的观察,尤其是意识我的虚幻,因而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并透过参禅的功夫,证得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之所在,成为菩萨初果人。菩萨现前观察的结果,知道我是虚妄的,可是我存在的当下,还有一个真实我,名为如来藏,与我同时同处在一起配合运作;这个如来藏本身不生不灭,却借着种种缘出生了生灭不已的我,所以 | admin 2019-04-24 |
![]() |
但是,他不曾因为鱼虾的苦,而生起丝毫的恻隐之心。如今自己的儿子因祸而死,却怨天咒地,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因为这样的因缘而笑!第二,过去有飞行皇帝(转轮圣王),依杖巍巍权势,吃食自己往世修积的福业,骄横滋蔓,放浪形骸,今天成为老翁斗中待卖之鱼。过去的皇帝,想不到自己今天躺在别人的鱼斗里。这是我笑的第二个缘由。第三,过去有不想天的天人,曾经寿命八十 | admin 2019-04-21 |
![]() |
八贪欲果报,于人中得心不知足、多欲无厌二种果报。九嗔恚果报,于人中得常被他人求其长短、常被他人所恼害二种果报。十邪见果报,于人中得生邪见家、其心谄曲二种果报。 | admin 2019-04-20 |
![]() |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瞠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戒偷盗。得成十种可保信法。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 | admin 2019-04-20 |
![]()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 | admin 2019-04-20 |
![]() |
心怀嫉妒。常加酷暴。妾含怨恨。寿终则生为嫡妻子。今来报仇攫(jué)面伤体。故不敢怨耳。是以笑之。夫众生之心其为无恒。古憎今爱。何常之有。斯皆一世见而不知。岂况累劫。经曰。以色自壅者盲于大道。专听邪声者不闻佛音之响也。吾是以笑之耳。世荣若电恍惚即灭。当觉非常莫与愚并。崇修德操。六度妙行。吾今反居。后日必造子门。言竟忽然不现。妇怅然而归。斋肃望慕 | admin 2019-04-19 |
![]() |
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大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人执杖而走。或见己身为鉾矟所刺。或见罗剎女。或见群狗。或见群象来逐己身。或见己身驰走四方而无归处。其心少信无有亲友。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恻。外道谛听。彼人若从畜生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闇钝少智 | admin 2019-04-18 |
![]() |
商佉转恶心生嗔恨。即离本处往旃檀座下。是时输迦长者出舍。门外见犬在于旃檀座下。长者问言。谁嗔于汝。商佉默然。是时输迦长者又复问言。贤子。谁人嗔汝商佉。对曰。沙门瞿昙而来在此于门下立。我见乃吠。彼沙门瞿昙作如是言。汝由未悟今乃更吠。我闻此语心生嗔怒。起离本处来栴檀座下。是时输迦闻是语已。发大嗔怒出舍卫城。往彼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诸比丘众。 | admin 2019-04-18 |
![]() |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善听。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 | admin 2019-04-18 |
![]() |
在人类文化中,生命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我们才会学佛。 建议在清明节时为故去的亲人念诵《地藏经》《金刚经》等,助印一些佛门书籍,这样无论他们投生在哪一道,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这一个,如来藏的不可知持受性让他可以感知来自另一世界亲人的那份情意。 | admin 2019-04-17 |
![]() |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同样都是在指称第八识心,只是名称不同。事实上第八识“一心有多名”。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 | admin 2019-04-17 |
![]() |
83大悲咒(拼音版)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 | admin 2019-04-16 |
![]() |
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议;不定死所持 | admin 2019-04-01 |
![]() |
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 | admin 2019-04-01 |
![]() |
更进一步解释说,一切色法是「本识」的功能作用,是由分别心所假立的,由假立的名色虚妄构成外境,所以世俗谛自体无实而空,故谓之「自空」,但是胜义法性的究竟是不空,只是被世俗谛的能执、所执误认为空,所以称之为「他空」,所以不论自空、他空都是世俗谛空。世俗谛无实,胜义谛不空,因此他空见远离断常二边,成为了义中观。此派的兴起,在当时的西藏引起极大震撼,故被认 | admin 2019-04-01 |
![]() |
至于佛出家日,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一说二十九岁),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 | 三摩地 2019-03-06 |
![]() |
眼见佛性者,于亲见佛性之时,即能于山河大地眼见自己佛性,亦能于他人身上眼见自己佛性及对方之佛性,如是境界无法为尚未实证者解释;勉强说之,纵使真实明心证悟之人闻之,亦只能以自身明心之境界想像之,但不论如何想像多属非量,能有正确之比量者亦是稀有,故说眼见佛性极为困难。眼见佛性之人若所见极分明时,在所见佛性之境界下所眼见之山河大地、自己五蕴身心皆是虚幻, | admin 2019-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