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应作方便令止息。即告之曰。汝先曾见香醉山不。答言未见。若如是者捉我衣角。即就捉衣。于时世尊犹如鹅王。上升虚空至香醉山。将引难陀左右顾盼。于果树下见雌猕猴。又无一目即便举面直视世尊。佛告难陀曰。汝见此瞎猕猴不。白佛言见。佛言。于汝意云何。此瞎猕猴比孙陀罗谁为殊胜。答言。彼孙陀罗是释迦种。犹如天女。仪容第一举世无双。猕猴比之。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佛言。汝 三摩地

2018-10-14

禅宗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髓之学、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催生了唐宋文化盛世,至今依然灿烂。    在禅宗的文化体系中,六祖座下开悟的弟子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那么,究竟六祖座下有多少开悟的弟子,他们又是谁呢?   《坛经》记载: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 三摩地

2018-10-14

每逢此时,长安诸寺都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精点缀,各竞其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竞修功德。到了宋代,盂兰盆会仍然盛行,但供养佛僧的内容逐渐减弱,而超荐亡灵的色彩有所增加,从以盆供僧转变为以盆施鬼,目的是救度死去的亡灵。道教中有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之说,三官也称三元。天官赐福,生于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地官赦[shè]罪, admin

2018-08-23

问:如何保证生生世世不谤佛法?若一不小(非有意)谤法了,怎麽办?再来度衆时若因隔阴之迷而谤法的话,怎麽办?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较保稳? 答:佛菩提道的见道所灭异生性,要到入地之后才能完全的消除,在这之前都有可能因为被人误导而谤法、而堕入恶道。所以,如果要保证自己生生世世不谤佛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赶快证入初地。虽然入地以前,都有可能谤法;但是 admin

2018-08-21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一切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一切诸佛,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 admin

2018-08-21

   当下也不过是意识不断的运作而已,是【行蕴】而已。而经不是说:【照见五蕴皆空】嘛。所以【当下】也是空的哦。所以【活在当下】这样的论调,怎么可能是佛法,不可能的。   而修行人,不是为了活在当下。而是看生灭不断的有为法中,如何去转【缘】。所以看到不是只有现在,而是看到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全面性的 admin

2018-08-20

佛祖的清净戒律遭到极大破坏,佛教逐步失去民。 这一时期密教盛行,以超戒寺为中,产生许多著名的密教大师。公元8世纪左右,这种密教的经典和修法大量传入西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密教融合西藏本土宗教,形成藏传密宗各派。8世纪中业(约唐代宗时期),藏区由赤松德贞主政,聘请印度人静命(705—762)入藏建庙立僧;再聘请莲花生(约765到西藏具体时间不可考) 三摩地

2018-08-16

可是我们可以知道佛陀非常重视的,就是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只有在这个地方用这么高的赞叹的言语来说明这个法,然后说这个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不管是本劫本见还是末劫末见,一切都能够超过,而且一切的外道见也不超过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也就是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可以超越一切的外道见啊! 好!那佛陀就在后面马上就说明 三摩地

2018-08-16

相信这是很多关汉传佛教发展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本号在8月4号发过一篇文章《观察|宗喀巴法师:比丘把女性身体观想为空,就可发生性关系》(原文链接:观察|宗喀巴法师:比丘把女性身体观想为空,就可发生性关系)在该篇文章中提到过,假如说,x诚法师受了《密宗道次第广论》的灌顶,那么,就可以男女双修。在该篇文章中,本号明确说过,如果哪一天,汉传所有寺院都接受《 三摩地

2018-08-16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政府对“净空学会”的清理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网上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地淳厚、一信佛的弟子们何去何从?以末学看来,一是万法无常,生死无常,无论是谁,无论他名气再大,弟子再多,如果背离佛门正法,到头来都难逃因果!智者当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切勿忘记 佛的告诫 admin

2018-08-16

我的菩提路(第三辑) 【作者】王美伶老师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7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4970-0-8 【开本】32开,385页 【定价】NT$300/辑 书籍简介 自从正觉同修会成立以来,每年夏初、冬初都举办精进禅三共修,藉以助益会中同修们得以证悟明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凡已实证而被平实导师印证者,皆书具见道报告用以证明佛法之真实可 admin

2018-08-16

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之后就没有了吗?还是会到哪里去?世间一切的人、事、物本来就都是因缘所生法,而因缘所生法最后的结果必定就是因缘灭,所以生命既然有生,那么必定就会有死的一天。但是因为一般人中有著无明以及贪爱,所以 admin

2018-08-16

(《杂宝藏经》卷2)”这表示三种福田中,除了有急难迫切需求之人,菩萨慈悲使然,必定要布施之外,平时布施,首要的就是要对报恩田及功德田的供养,也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及供养对我们道业增长的尊长——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因为在菩萨道的修行过程当中,有呵护我们在世间法成长的人,也有无数护持我们在出世间法的善友,如果没有了这些对我们有恩德 admin

2018-08-15

例如在世间法上,工厂制造各种产品,如果能够确实遵循由许多专家所共同制定出来的法规或作业准则,那就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相对地,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大家也会留意这个产品是否符合某种法规或认证标章,如果吻合,那消费者就能够相信其质量而放购买。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各种戒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给修学者种种的限制,反而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成就的。了解这个基本的道理 admin

2018-08-15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世尊在这里开示:“如 admin

2018-08-15

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圆满?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的资料?而这一些情况也可能就在顺口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在脑海中掠过。其结果是:在准备为作世 admin

2018-08-15

上次说到,菩萨具足福智庄严之后所生的七个法相中,谈到第五个法相:获菩提。讲的是在亲证了佛菩提道的时候,也会分证解脱果,而这两者其实是汇归于唯一佛乘之中的。接下来谈谈第六个法相是:不放逸。因为菩萨有了上次所说的自知罪过,一直到获菩提的功德,所以能够自我督促而继续地向前迈进。为什么这么说?当菩萨有了获菩提的功德之后,他又看见了自己另外一方面的罪 admin

2018-08-15

也就是说,他在久远劫修学的过程之中,不但能得此殊胜的世间法,也能够证得出世间法;而此处又说菩萨摩诃萨,所以其最低的层次,至少应当是证得自如来的七住位菩萨。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 admin

2018-08-15

也有的经论说:“随其三界思想之顷,庄严拔之,令无所住而无异。”意思又完全不一样!这里说的是,佛菩萨随众生在三界中各各的品类,以如法的善巧方便,皆令安住在佛菩提道之上。又有的经论中会看到:“功德自庄严,当往菩提座。”这里就说,菩萨以种种功德来成就道业之后,很快就能圆满成就佛道。又有的经论说:“以是功德,诸菩萨摩诃萨以大庄严 admin

2018-08-15

但是真正的菩萨归依三宝的时候,“四宏誓愿”却是真正的从里发起来了,一点儿都不勉强!这四宏誓愿,先要懂得它的内容还有意义才能发得起来。所以归依之前应该要先弄清楚即将要归依的“三宝”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了以后,考虑要不要走这一条路;不然的话,我去归依三宝而发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呢?知道归依以后这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那没有问题!我就是要 admin

2018-08-1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