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 admin

2018-08-07

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所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证,也含摄二乘菩提的修证,只是故意留一分思惑,不去断除它,以润未来世再出生于人间,续继修学佛菩提智,并且度化一切有缘众生;一直到七地满心时,才断除思惑,但是仍然不入无余涅槃,依于入初地前勇发十无尽之增上意乐,继续修学一切种智,直至成佛。我见内容已经了知,要断我见就容易多了!说容易是容易,要说 admin

2018-08-07

而在地狱报受完之后,还要出生到畜生道去,去当飞狸;这是因为他在修定的时候,受到了鸟叫声和鱼跳动的水声所干扰,因为他没有办法杀到这些众生,所以他心中就发了恶,将来要把他们都杀掉,因此他将来就会出生到畜生道去执行他的恶。这真是非常的悲惨,因此佛陀就对郁头蓝弗生起了哀悯之心。所以世尊才教导我们说“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就是说,能够出离三界、 admin

2018-08-07

在佛菩萨不放弃任何一位有情众生的大悲光明普照之下,我们要如何报答佛恩与师恩?然而,又有多少有情众生尚未能值遇正法,以致苦趣无由可出,我们难道不该帮助他们脱离邪法、进入正法?自己受用了佛菩萨的恩泽,又怎能狠得下心弃众生于不顾呢?若果真如此,岂不是愧对诸佛菩萨的大恩,也是愧对自己的良知!在此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安排了大悲、大、大精进的菩萨摩 admin

2018-08-06

真正的天魔外道,事实上他是怎么样呢?他会一开始如果众生造恶,他是不理会他,乃至他会帮助他,为什么?他的眷属嘛,他会帮助他,然后让他往上升,他也会意做。所以说天魔为什么他可以是在欲界里面最高的天呢?因为他也帮助很多的众生。所以他的长相是怎么样呢?他也是很慈悲,也是慈眉善目。因为他救非常多的众生,所以他功德非常广大,所以他成为欲界里面最高的天主。所以 admin

2018-08-06

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 admin

2018-08-06

也就是这个时候,你已经意以忆佛念佛的行门,来作为你定力的修持,那就是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自己,使得我们的意识心能够定下来;意识心其实在学习任何东西、任何功夫都一样,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提醒;由这样的提醒,才能说服我们的末那识,接受这样的一个状况,而能够安住在忆佛的行门当中。第三个是“覆审住”,覆审住就是说,我们觉得自己已 admin

2018-08-06

由于贫穷夫妻看到众僧到村庄接受大众布施供养,如果当时没有物品可以布施而丧失布施的机会,还会有死后生忉利天及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身体金色等殊胜果报吗?乃至未来可以证得应真阿罗汉吗?显然没有嘛!就是因为贫穷夫妻遇到可以种福田的好机会,不意放弃,想尽办法找出少物来布施,所以世世才能成为有钱人,享受有钱人的果报。第八、如法求物施,五家不能侵。由于贫穷夫 admin

2018-08-05

(1)“生、成、熟、烂,修成莲花果,如何能知道?”莲花果,这个是问什么?是问说你在极乐世界有没有莲花存在?是不是?还是问什么?请哪一位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把这个第一题讲清楚一下好不好?我不太清楚你写这样是什么意思?(有人起来说明:“不好意思!刚开始的时候,有提到说看到什么莲花的花苞,那是怎么回事?那是什么样的境界会去悟到那个东西?然后又 admin

2018-08-05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admin

2018-08-05

这样便能有效延长世尊正法住世之时间,而救护更多的众生远离邪法、回归正法;也能够与悲心特重,而选择在五浊恶世成佛的释迦世尊的大悲相应。因此菩萨们除了发菩提心,也应该以救护众生及住持如来正法为自己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辜负佛菩萨的教导与慈悲之护念。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36集  admin

2018-08-05

所以这六个科目,从布施开始就会去开始思惟:我应当怎么作?我应当如何来布施呢?在《悲华经》也有说到:当时候的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菩萨因地,就说菩萨他不断的发。他发什么呢?他希望能够作身、肉等等的布施,就是将这个内财作为布施,来让众生可以因此而能够得到三乘菩提法的熏陶;所以他希望变成一座肉山,然后让饥馑的众生能够来吃他的肉。我们看野外许许多多的生物 admin

2018-08-05

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牠早日得生善处。当佛陀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的因缘后,接着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的。因为阿难曾对死猫生起了嫌恶的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骂回来。迦叶当时对死猫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 admin

2018-08-05

就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具足因缘者,必能往生极乐佛国,佛语不虚妄故;有智慧的无慢心者,也会从古时净土宗祖师的记录之中寻找事证,了解净土宗祖师以及其他净土宗的念佛人之中,是否曾经有往生成功的记录,再来确定是否真有极乐净土、琉璃净土。 admin

2018-08-05

可是,我们这里说,有时候这很困难,尤其有的众生是和你有过节的;然而这很困难就代表说,你不是很甘啊!你对这世间上的众生是仍希望不断地取这三界有,所以你对这世间的一切,你是有许多意见的,你没有办法安忍,你也没有办法随顺众生的业果,然后要像刚才末学说的,你要当最后一个顺位来拿这三界有,你也没办法服气。那你什么时候才会服气呀?当你苦头吃够了,你就会服气。 admin

2018-08-04

只要有信心,只要有力发往生;只要真的去念,一定可以去,没有一个人不能去。五逆重罪尚且能去,何况是我们不造重恶,在世的时候又布施行善念佛,所以一定可以去。08此外,念佛的人容易除慢,念佛的人,心比较淳厚,所以能够把慢心消除掉。而且念佛常常要拜佛,一面拜佛一面唱忏悔偈,每天忏悔。我们常发现很多念佛人,一面拜佛一面掉眼泪,慢心在念佛拜佛中不停地消除掉。 admin

2018-08-04

摘录于《甘做菩萨》(原标题:受用诸法心不贪爱) admin

2018-08-04

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 admin

2018-08-04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 admin

2018-08-04

摘录于《甘做菩萨》 (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正法) admin

2018-08-0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