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请问您有烦恼吗?您的烦恼是什么呢?您希望能够降伏您的烦恼吗?们应该如何修行才能断除烦恼?在说明应该如何修除烦恼之前,们先来看看有情一生的历程,有情从处[chǔ]胎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mào]熟位等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几乎都有说不完的苦和烦恼存在。幼年时虽然不知天高地厚,却有着对世间一无所知的苦;进了学校, admin

2020-02-20

们来谈谈,有关祭祀的一些正见。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如果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方来祭祀的话,这个布施到底有没有人领受到?如果有的话,那么是由谁来得到供品的受用呢?关于这个问题,世尊开示说:【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供养祭祀,就由那 admin

2020-02-20

既然说各人造业各人担,那么们是不是就没办法尽孝心,来为亡故的父母、亲属做些事来利益他们呢?这倒是不一定的,这是要看亡故的亲人是往生到何道去,而有种种不同的差异的。就如世尊开示说:【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优婆塞戒 admin

2020-02-20

恒顺众生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到底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不是学佛人对众生的一切要求都应该要随顺呢?譬如有学佛居士是机关的领导人,在面对必须喝酒吃肉的应酬时,是否应该为了恒顺众生而随缘跟着一起喝酒吃肉呢?又譬如有人学佛了,但却跟错师父走错路头,们是否也依然应该恒顺众生,随着他的因缘而不把他拉回正路呢?如是林林总总的疑问,相信或多或少都存 admin

2020-02-20

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一件事情们没有办法弄清楚,那就很容易堕入表相崇拜之中,便成了依人不依法了;这样子想要真正地研读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也会有所阻碍。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地交代,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之人,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 admin

2020-02-20

一、什么是放生?所谓放生就是当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或是有些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 admin

2020-02-20

】从上面经文告诉们,五阴不是真实法,五阴是和合运作而成的,所以是生灭法;因此,能够为人如实宣说五阴虚妄不实的人,就是如来所说的法师。同样的道理,说法与世尊颠倒的人不名法师,纵使他穿僧衣现出家相,也不是如来所说的法师。至于五阴为何是虚妄,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譬如色阴的生起乃是众生有所需要,由自己的如来藏以及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可以为一切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们就来略说这五时。首先是华严时。世尊在菩提伽耶道场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以后,在二十一天之中,对诸大菩萨众及人间根器成熟之众生,宣讲圆教及别教法门,也就是们所熟知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主要是以别教菩萨及诸佛的自证圣智境界为主。《华严经》的妙旨乃是五时三教之第一时,也是始教;为了后时之三乘教法能够方便敷演,世尊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 admin

2020-02-20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见而证初果。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20-02-20

们佛教徒选择素食,是因为长养慈悲心的关系。吃素对佛教徒来说,它不是一个强制的要求,而是因为修学佛法的缘故,逐渐发起的。们刚修学佛法时,在佛教的立场,并没有要求每一位佛教徒都一定要先吃素。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并不需要马上吃素。乃至如果三归依后,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 admin

2020-02-20

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也就是们常听到的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所以说是圆满修多罗。也就是说,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圆满的包括在佛法之中。《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 admin

2020-02-20

们常听到的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所以说是圆满修多罗。也就是说,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圆满的包括在佛法之中。们就从世界悉檀来说明三界世间之成住坏空和五阴之生住异灭。所谓三界又名世间,三界包括了欲界六天和人间,色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四天,总称为三界。欲界及色界名为器世间, admin

2020-02-20

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呢?到底是要用religion这个意涵来说佛教是不是宗教,还是用佛法原来的意涵来说佛教是不是宗教呢?如果说,从们这个宗教的概念已经被religion这个意涵异化以后所产生的宗教来看的话,佛教就不是宗教了。因为所有其他的宗教都是宗教。如果从已经被religion,也就是说信仰这个字,也就是说们宗教如果是代表religion,代表信仰、一般信仰的这个意涵来讲的话 admin

2020-02-20

们知道,宗教这个名相并不是汉语里面传统的一个名相,汉语里面这个宗法制度,从头到尾形成中国的一个民间信仰,并没有形成宗教的这个名相;而从佛教进入到中国以后,才慢慢有宗教的这个名相,而宗所说的,就是在指佛语心为宗的这个宗,所以宗教其实是佛法传进中国以后佛教的专有的词汇。所以,其实所谓的宗教,就是在指佛法真正的一个体系,也就是成佛之道;所以其实宗教两个 admin

2020-02-20

虽然们平常都习惯把禅宗称为宗门,把天台宗称为教下,所以叫作宗门教下,合起来叫作宗教;但是,只要是你依止着佛的教导、依止着佛的教示而修行,修行为了要干什么?为了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乃至于能够如实的修行,而证悟了这个真心理地如来藏,证悟了这个宗谛之心,那这样子透过教说而去完成修行,去证悟这样子的宗——这个宗谛,这个就叫作宗教。所以,这个是佛 admin

2020-02-20

就是说,佛所开示给们成佛之道,佛所开示给们解脱诸法的教说,是记录在什么地方呢?记录在三藏十二部经里面,那三藏十二部经里面所说的就是宗教。这个宗教是以什么为主呢?宗其实就是在指心,教就是在指佛所说的教说。所以,佛语心为宗,也就是说佛所说的这些教理、佛所说的教示,就是以心为宗。什么叫作以心为宗呢?也就是说,必须要依止着这个心为宗谛。依止着这个心,哪 admin

2020-02-20

宗法制度大概是从商朝跟周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直到明清一代,都是一脉相传;乃至于到现在的们整个汉人的文化社会里面,其实在中国大陆那边经过了这个文化大完以后,虽然是破除了这些传统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大陆那边,这个宗法制度到现在还是有它的影子存在的。们是承袭着汉文化,所以这个宗法制度也一直都在。乃至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那个地方,从们闽南移民过 admin

2020-02-20

请问各位菩萨们: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有什么看法?想每个人都有意见,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没有道理!因为佛所说的都是在心上用功,不是在事相上用心。同样的道理,佛坛的摆设方位也是如此,只要心诚则灵就可以了,而不是在摆设的方位等事相上用心。由于现在家庭空间并不大,所以只要能够安置佛坛,而且佛坛不要面向不净的方位,譬如厕所、房间等等,就可以了 admin

2020-02-20

在说明理即佛之前,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们,说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们跟佛是一样的。当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从证道 admin

2020-02-20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们在诵经的时候,如果有鬼道众生在旁边听闻的话,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但是,由于鬼道众生能够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如实而行,所以当以对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于言教,能否成就布施之功德,完全得看诵经者本身的行为来决定。如果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们是随喜赞叹的;因为回向乃是世尊在经中所开示的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谓七种供养,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