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 | 三摩地 2019-07-18 |
得善无恶缘,戒神常拥护,梵天说神策,吉祥不相误。”《分别善恶报应经》亦载有十种恶报:一、久结宿怨,二、恒常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法谪罚,七、恣纵豫逸,八、恒时忧恼,九、自心不乐,十、死入地狱。 | admin 2019-07-17 |
|
![]() |
一切有缘佛子,若想要累积无量的福德,最好选用如理如法的佛、菩萨圣像来供养,并由戒行精严,懂法的人来布置佛堂,如此家庭、事业各个方面才会顺畅,吉祥如意,未来果报才极为殊胜美妙!因为佛菩萨是功德田、报恩田,能够摄受众生离苦得乐,得度生死,乃至究竟成佛!5.佛堂是最殊胜的风水佛门以慈悲利益众生为本怀,且不分民族、贵贱、贫富、男女、老幼,黑白、丑俊,皆能够给 | admin 2019-07-06 |
![]() |
如果是断善根的情况,那真的就很严重了,像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看到了一开始的定共戒的时候,在断善根的时候会舍掉。这里佛也直接告诉我们,如果断善根的时候,身口意善一时俱失。也就是,如果我们犯了五逆罪的话,身口意善就一时俱失了。如果从菩萨的眼光来看的话,我们在之前的讲次里面,曾经提醒各位菩萨,菩萨要注意的不仅是五逆,还得要注意七逆罪。七逆罪里面的内容, | admin 2019-07-03 |
![]() |
」7、有不择根器说法之过失群组内根器不一、对正法信受度不一、对法义了解不一,里面有老学员,也有初机学佛者,也有不信受者,甚至还潜伏着外道盗法者,如此就好像把小学、国中、高中、大学混为一班授课,那要怎么教?要教加灭乘除?还是微积分?对初机学佛者而言,次法之戒論、施論、升天之論才最能利益他们,而非如来藏法。而对群组里信受其它名望大师,谈论如来藏法,反而 | admin 2019-06-28 |
![]() |
童女迦叶考 【作者】平实导师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 【书号】978-986-6431-52-4 【开本】32开,全书共14章,435页 【定价】180元台币 书籍简介 童女迦叶考:童女迦叶是佛世率领五百大比丘游行于人间的历史事实,是以童贞行而依止菩萨戒弘化于人间的大菩萨,不依别解脱戒(声闻戒)来弘化于人间。这是大乘佛教与声闻佛教同时存在于佛世的 | 三摩地 2019-06-25 |
![]() |
于本会具足受上品菩萨戒,4.报名禅三并经审核知见、性障、福德、定力等条件合格而被录取参加。若禅三名额仍有剩余,则另行录取补足名额。美东是否设立共修处,本会尚在评估中;若欲参加本会正法共修之人数足够时,本会将考虑在美东新设共修处,但这只能随顺因缘而为。“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进入初地的三个条件之一,故说初地菩萨已永伏性障如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初 | admin 2019-06-19 |
![]() |
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 | admin 2019-06-19 |
![]() |
4达赖分裂祖国、教导信众自焚 与佛戒不符,索氏崇拜达赖,他来讲经令人心不安。5索达吉讲佛法已经给清净佛法带来骚腥气,还擅改佛经,正信佛子就无法容忍了。佛教界大德的回复还算有礼有据,但是底气明显不足,对密教的认识更显粗浅。这么多年佛教界没有通达佛法的善知识出现,正法不兴,外道泛滥,表面热闹的佛门背后却是苍凉。正信佛子们和汉传大德,应该更有自信,其实 | admin 2019-06-19 |
由此种种暴行看来,日本自命为佛教国的说话,完全是虚伪的,是利用佛教美名,作侵略之实,用佛教的幌子,掩护他杀人的目的……”我们拒绝本愿法门,不仅因为该派出家人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不光彩的角色,还因为它对净土法门进行片面化的理解,乃至歪曲了佛法的真精神!本愿法门肢解净土经教,宣称只要信仰弥陀的本愿力,当下就可以获得往 | admin 2019-06-12 |
|
![]() |
侍者将南禅师真(遗像)展开,净以手加额云:不是这老和尚岂能如此?辄颦蹙(pincu)半饷却戒收之,每每如此。师(宋朝大慧宗杲禅师)每岁得时新,必先供佛及圜悟(圆悟克勤大师),然后敢尝。谓左右曰:非佛与老和尚,我安得如此? | admin 2019-05-30 |
![]() |
道宣律师因为持戒甚严,功德很大,感动天人供养,每天中午都有天人天女下来送饭。但奇怪的是,窥基来得那天,一直等到下午,也没见天人下来。道宣很纳闷,只好和窥基两人饿肚子。到了晚上,道宣律师整夜打坐,夜不倒褡。窥基大师却倒头便睡,并且睡相不佳,还打呼噜,鼾声如雷。第二天,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吉祥卧,你又打呼噜又翻身,又伸胳膊又撩腿,吵的 | admin 2019-05-05 |
![]() |
二、请圣: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拜)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静,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顶礼。(拜)弟子某甲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贤护,清静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 | admin 2019-05-05 |
![]() |
”正觉就是正法,为什么不要?那么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他们离开了,我才想到:“我以后应该拿出千元大钞问他要不要?”就算他说不要,也只是持戒严谨而已,还谈不上悟道。出家而不想勤求证悟,未免太可惜了。法师不要,我就转而去送给游客,有的很欢喜;就这样到处走一走,也很有趣。我虽然劝哥哥要修行,但其实学佛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正法难寻。 | admin 2019-05-01 |
![]() |
于是大众中就有人建议:“这位出家的师父,我等一路供养他饮食,现在大家断了饮水,他却一点也不忧虑,也该叫他想想办法啊!”这说话的人,原本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没想到这位僧人听完,却一口答应下来,并对众宣示说:“你们欲得水者,先要礼佛,接受三皈五戒,然后我再为你们登崖求水。”大众虽然半信半疑,但眼看别无他法,只得依从他的话,全体向空遥礼 | admin 2019-04-29 |
![]() |
至武德五年时,奘师年满二十,于成都受具足戒,结夏学律。没多久,便将戒律中的五篇七聚(戒律的分篇类聚是说明其罪性及结成的因果等)都一一穷研既尽。 【1.2访名师精进无懈】=>《慈恩》=>《行状》【1.2.1泛舟三峡(至荆州天皇寺)(624年,23岁)】玄奘大师受了具足戒后,正式成为出家比丘。出家后的奘师更加认真努力,成都附近各道场,他几乎都走访过;寺中的经典, | admin 2019-04-29 |
![]() |
因为误谤或故意诽谤了正法以后,心里面会想:“戒律里面说,谤了正法的人,来世要下堕地狱而受长劫的尤重纯苦,那我下一辈子要怎么办?”所以每晚都因为担心而睡不著觉!不得已,只能自我安慰:“地狱境界可能只是圣人施教所编出来的境界,其实没有地狱,都是骗人的啦!”然后心里又转念一想:“如果万一是真的,所以佛才会在阿含经典里面详细地述说 | admin 2019-04-24 |
![]() |
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盘,非声闻种性之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盘,他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 | admin 2019-04-24 |
![]() |
首先呢,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见闻觉知心的体性是实有法,是常住不坏法”的这种世间颠倒知见,然后以这样的虚妄见为真实正确的见解而执着不舍,不肯修正;住在这样妄想所想的法之中,来看待世间一切法,就称为见一处住地,也就是二乘菩提所说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缚结中最主要的我见。这见一处住地无明呢,会障碍解脱道见 | admin 2019-04-24 |
![]() |
大概有五种,就是所谓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由于这些恶见会普遍在一切处所生起于众生的觉知心中,因此这些恶见就称为“见一处住地烦恼”;所以“见一处住地烦恼”里面的“见”就是指种种的恶见,特别就是指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那么“一处”呢?这“一处”就是指三界里面的任何一处──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