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提出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3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如果看过了色情的画面、色情的电影,我们眼睛所看到——见了影像,就会记录下来;当有因缘时机成熟的时候,祂就会产生势力、产生作用,让我们在邪淫上屡屡犯,这就是因果的规律。第八识阿赖耶识一直都是这样的记录着我们的行为,以及形成种种的势力现行。有关于这个淫,如果是在家人他有配偶,那这样是正常的行为,并不犯;但是如果是出家人,只要是犯了淫的话,那 三摩地

2018-07-23

他先发心,求出家受,九十日中诵读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继而诣雪山中深远处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大乘法)传法给他。他诵受爱乐,虽知实义,却未得通利。因此开始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纶,但是此间阎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的法,外道论师沙门宗义更皆被他摧伏了。于是他起了骄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 三摩地

2018-07-23

可没一会儿又想:这件冤仇真的是不共戴天,非报不可!可转念又想:不对!我已经受了菩萨,乃至杀父之仇亦不应报,于自他无益的缘故。因为习气深浅差别的不同,会导致每个人想要修正自己嗔习的过程快慢不一。而且同样一种方法,不同的人采用它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嗔恚这个法有四个过程,叫作嗔、恨、怨、恼;嗔,是说在心中生起了不悦的念头;恨,是说心中进一步产 三摩地

2018-07-23

……我那个离婚的发小最近她在朋友圈发了新男友求婚的照片,我被满屏幕的玫瑰花,心形蜡烛,钻,还有热吻刷屏。而我只回了一句:祝你好运。(作者:W小姐吴桐。来源:网络。)这些你恩我怨的场景每天重复上演,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你进来了,好像只能这样玩儿,命运的筵席上,似乎我们都成了待宰的羔羊!问题是,选这篇文章不是劝你看着别人的幸运不要眼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经》卷2)这一段就是在说明我们前面所说菩萨所应该发愿的这个道理。愿我生生世世色根都能够诸根具足、六根。这六根,意根是心根,又叫作末那识;其余的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这就是六根。这六根如果缺少的话,那就没有办法具足,没有办法具足的话,对于大菩萨的威德会影响到,所以大菩萨必须要发愿必须要六根具足。并且还要能够远离恶友,儒家常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什么是圣财呢?世尊在《大宝积经》当中说:信、、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法;要听闻;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 三摩地

2018-07-23

问:(1)请问,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呢?受菩萨和五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和五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中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性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会间接影响感情的。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勐火,能烧无量诸草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这一个里面说,祈望诸佛菩萨能够加被护念,让这位修学大乘法的佛能够依循于佛陀的真道来熏习,建立正知正见,能够灭一切颠倒心,灭除这个把无常当常、无我当我,把这个苦的法当乐、不清净的法当净的这个灭除四 三摩地

2018-07-23

毁佛禁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所以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佛法师父所弘扬的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只是弘扬一些表相佛法,那也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大妄语未悟言悟,所悟的尽是落在常见、断见、虚空见、四大极微等外道见,甚至是密宗男女双修邪法,或是主张「大乘法非佛说」这种大邪见。这样在破坏佛法的师父,如果你真的察觉到他有这样过失时,你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十信位以后,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布施。所谓的财施,就是用钱财、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施就是用佛法布施,让众生能够闻熏,长养善根;无畏施就是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免于恐惧。如是经过无量世的布施,就会想持,尤其是菩萨,以 三摩地

2018-07-23

魔化现来人间的时候,他往往是会示现得彬彬有礼的,非常善良的,持很清净的形像;也会常常劝人:大家都应该很圆融,都应该很和气,都不应该评论别人说的法有没有错。各人传各人的法,互相尊重。他会示现很和善、很圆融的样子出来,但是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人出面作法义上的辨正时,指出其对佛法的误解,他就是坏人,就是批评人。这样子故意将法义辨正,说成是说人是非。这就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正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善知识的书籍,并感叹自己幸运得无与伦比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突然提醒我说,你不觉得你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吗?我云里雾里,反问:我又没做违法犯的事,反思什么?她答:你是没心没肺的无所谓,可是别人怎么想?我这才明白她的意思,回道:一个人如果信任你,他就不会从别人的嘴里了解你。他如果没误会,那他就是知己,不需要我解释;他如果误会了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食、衣、住、行所用的种种资生之具。第二种有智慧的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行者首先在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如是三称忏悔偈之后,开口向佛禀白:○○○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嗔痴习气深重,不仅造下五逆十恶、谤佛谤法、毁佛禁……等生死重罪;更由于我见我执之深重,而造下种种贪嗔痴之业行,使得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的父母、师长、兄弟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法就是说受三归五。受三归五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受持五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了解这个内容以后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经》卷3〈受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的第一个条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