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菩萨的内学,听起来好象是要说这些布施、持戒,然后忍辱、然后精进,乃至于禅定,最后到般若,乃至于说十地菩萨的时候,继续延伸,然后把六度波罗蜜成为十度波罗蜜。可是除了这些内学以外,还是有外学,因为这些内外兼学的情况,就能够让众生明了菩萨的威德力。而且可以透过这些学处,明了这些学处,你就可以来医病,你就可以来制作计算机,你就透过科技昌明,拿来宣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样来搬取,有人七年之中每天这样搬取,仍然无穷无尽,显然这个七宝之藏它宝物非常多,但如果有一个人能以至诚心受三归依及八戒斋,他所得到的功德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一类有情,当他听到有关阎罗王的种种,他就已经心生警觉了,开始努力行善,持五戒。他绝对不会想到说,要像前一种根器的人,等到要堕落三恶道,要由阎罗王来救赎;因为他已经知道说,生到那边要受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欲乐,所以我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做中等根器的人。另外一类根器的有情,我们方便施设为上等根器的人。这类根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让巴巴麻麻们感动的话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开启富贵之门的金钥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铁城泥犁经》里面:【佛言:我见天下人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畏县官禁戒、不畏今世后世者,不惊不恐,如是曹人死即入泥犁,与阎罗王相见,即去善归恶。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呼人前对,阎罗言:‘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制定的这些的禁戒。另外,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也有开示。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情形,常常遇到佛菩萨示现瑞相的情形,或是示现好相加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诸佛菩萨要加持行者而得以灭罪啊!因为这些菩萨透过如法的惭愧忏悔,能够灭除过往一切的戒罪。因为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乃至此世造作了很多的过失,有的时候有许多微细的戒罪并未灭尽;但是,透过行者至诚心地忆佛、念佛、拜忏、拜佛乃至观想念佛等,用功精进的过程当中,辅以自己惭愧心所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众生应当要归依如来藏,真如无为的第一法宝,因为如来藏真如无为,是一切法当中最尊、最胜的,没有其他法能够超越祂。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原来真的有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能够普遍地出生或者增长创造出一切五趣六道的众生,如来藏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在母胎中一下子变出我们这个色身,下一世又帮我们变出另一个色身;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要实现,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说变现诸趣。——摘录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单地说,就是要不违背佛陀所制定佛道修学所必须遵守的清净戒律。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当然就是不淫),还有不妄语以及不酤酒,不论是归依时一并受持的五戒,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修学佛法之后,因缘成熟受持的菩萨戒中,都是列为重戒的。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原标题:佛是这样接引我们的(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