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可随便于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庙作或打佛七、佛菩萨生日时,檀越(施主)所供养打斋之物品;如是种种举动,已严重犯了盗戒,盗用十方常住(意即各地众生所捐之物品、金钱叫常住物),所受果报为地狱受苦无量。寺庙之物不分价值,微细至纵使您在寺庙打一通电话,而不投一块钱,就足够下地狱受苦,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因小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像安座【前行准备】:行者斋戒沐浴、漱口着净衣、备妥欲供奉之佛像,以及鲜花、素果等供品、香炉。1.请一位功德主跟随主法者(开门、加水、跟随诵咒)。2.准备供品:水果四种、卧香、供水三杯、鲜花两(左右各一)。3.准备洒净用品:洒净杯一只(内装净水。未使用过的杯子亦可)、柳枝一支(榕树、桃树枝除外)。4.十供养准备物品参考:(最好用新的或专门为供佛时使用的盘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请三拜)八、随喜赞叹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随喜赞叹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又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初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所有功德、福德,及过百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在今天,我们普称一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乃至菩萨戒的在家人为居士。居士还有另一种称法,男的称为优婆塞,女的称为优婆夷。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释迦牟尼听到耶舍的苦恼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相似,都是厌倦现在的生活,就十分同情,将他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参访寺院时,应该做到:勿大声喧哗、高谈阔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衣冠整洁;勿乱动乱敲寺院的法器,以免影响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寺院的宗教活动;如果到殿堂拜佛,要在两侧拜垫上进行,不可占据中央大拜垫,因为此乃寺院住持所用;勿强行要求参加僧人的传戒、诵戒活动等,也不要有意无意偷听僧人传戒和诵戒;未经允许,勿进寺院禅堂,也不要随意到僧人闭关的地方去,特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讲因果,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做人就要多行善,广泛地累积福德,才会有快乐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持守五戒十善。我们会发现,有关于五戒十善的内容,已经散布在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与吠陀文化之中,教导众生要守人伦常规、要敬神事天;所以,传统的印度文化中,对于祭祀非常的看重,认为最重要的智慧是人类自己无法创造出来的,必须要藉由神明才能够得的到。例 | admin 2018-07-22 |
![]() |
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 | admin 2018-07-22 |
![]() |
除了这些经论之外,鸠摩罗什也译出了《梵网经》,使中国地区能够广传大乘的戒法;并且他也译出了《十诵律》,这个《十诵律》是律宗的重要的典籍。所以,他的译经对中国,对于佛教在中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除了译经之外,鸠摩罗什大师对于佛教义理的发扬也有深远的影响,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弟子僧肇可以来看。僧肇他是出身寒门,原先以抄书为业;因为抄书的关系,所以他看过了非 | admin 2018-07-22 |
![]() |
到了唐代,像道宣律师,他弘扬清净的这个持戒,所以就设立了“南山律宗”。隋朝的智者大师,他结合了《法华经》以及像庐山慧远禅师所传下来的这一些大乘经论,然后创立了“天台宗”。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到中国之后,弘扬真唯识量,然后就设立了“法相宗”。或者有人依止《华严经》,到了贤首大师的时候,整理成为“华严宗”。庐山慧远大 | admin 2018-07-22 |
![]() |
萧导师讲《菩萨优婆塞戒经》卷第七,〈业品第二十四之余〉,说【“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世亲菩萨”本来造了诽谤大乘极重之业,幸 | admin 2018-07-22 |
![]() |
那护法菩萨的弟子戒贤论师,因为穷究瑜伽,还有穷究唯识、因明还有声明的奥妙,继护法菩萨以后,继续的弘扬此宗的妙义于那烂陀寺。戒贤大师是继承了护法大师、护法菩萨,所以弘扬这个宗门正义、唯识宗的宗门正义在那烂陀寺。这个那烂陀寺就是玄奘菩萨过去取经受学的最主要的一个地方。法相唯识宗因为这样子辗转的传到了中土,辗转的传到了中国。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因为玄奘菩萨 | admin 2018-07-22 |
![]() |
护法弟子戒贤论师,穷究瑜伽唯识因明声明奥妙,继护法论师之后,盛弘此宗妙义于那烂陀寺。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菩萨周游天竺十七年,受学于戒贤论师等人,兼通三乘妙义及因明声明之学,智冠全印。后坚辞供养,返唐盛弘此宗,大译经论,杂揉十大论师之说,成就唯识正理,名为《成唯识论》。有弟子窥基菩萨,亲得玄奘究竟正义,亦擅因明之学,著作《唯识述记》,并广疏经论,唯识 | admin 2018-07-22 |
![]() |
只好依约定,伏为弟子,剃除须发,受度为沙弥,再受具足戒。有一天,他独坐一处,心里头嘀咕着:“我才智聪明,见识深远,声震天下。怎么只因一句话就落败了,便当了人家的弟子。”而闷闷不乐。长老胁立刻知道了他的心事,即命入房,为现神足通等种种变化。马鸣菩萨知道其师并非凡人,心乃悦伏,心想:“我当弟子还是蛮应该的,师父这么棒,理所当然呀!”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主宰世界的我,其实是我们这个意识心所妄想施设出来的;这个我其实是我们声闻初果所要断的我见的我,这个我其实是声闻初果所要断的三缚结——我见、戒禁取见、疑见,这个我见的我。这个我见的断除,是要让我们断除轮回;但是这个我,是让我们进入轮回的最主要的一个根源;所以这一个我其实是声闻初果所要断的我见的我,这个我就是声闻初果所否定的意识心。声闻初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悟到祂的无常性还有依他起性,而断了我见;因为断了我见,所以成就了声闻或通教菩萨的初果须陀洹果;因为断除了我见,所以成就了须陀洹果的断除我见、戒禁取见乃至于疑见——断除三缚结的功德,所以成就了这样子的功德。所以这个是解脱道的悟,但是这个是方便说他是悟;但是如果从佛菩提道来讲的话,他是还没有证悟了如来藏心。第二种的方便说悟,他是悟得思量心 | admin 2018-07-22 |
![]() |
接下来中品往生的部分,中品往生不管是上生、中生还是下生,基本上都跟所谓的持戒、行善有关系。如果你是严守禁戒的话,然后用这个善根回向的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上生;然而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只是行世间的善道的话,那临终的时候再加上你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佛土的话,这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下生。所以综合来看中品往生,是跟持戒严净与否,跟在世间的时候有没有行善有关系的。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我们在论述成立宗派、独尊这些宗派的缺点的时候,我们的心态绝对不应该是为了世间的利益去较量长短,乃至于去诋毁人家,因为自赞毁他本来就是菩萨戒的重戒之一。但是我们要先想想看,过去的这些古圣先贤,他们可以说是用一生的精华岁月,来呈现给我们他们整个的修行历程;这些古圣先贤走过这些路,难道是为了沽名钓誉吗?当然不是!同理,当这些古圣先贤留下记录让我 | admin 2018-07-22 |
![]() |
其后约二百年,当时的鸠摩罗什菩萨已受戒,并从“须利耶苏摩”学大乘法,而再以两年的光阴通达了大乘妙义,即是受了“般若经典”《放光经》(即《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属《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的启发。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实为大乘佛法“如来藏法”之传人也。其后约两百年,正 | admin 2018-07-22 |
![]() |
然玄奘所传护法戒贤的实相今学,汉译大藏经中,蕴藏资料相当丰富,要当别加研究,出其体要,析其精义以显扬之,才有意义、有价值。」﹙《四部宗义略论讲释》序文﹚日慧法师又云:「今有人自称我证某果,我登某地;据我观察,大妄语自欺欺人则有之,证果登地则无其事。何以故?所言所行非佛法故。凡夫不能说佛正法、行圣正行,本是平常事,无可厚非;若是说开了悟、证了果、登了 | admin 2018-07-22 |
![]() |
毗尼讲的意思就是律法的意思,这个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判定戒的持犯跟轻、重、开、遮。那尸罗在中土的名相叫作戒,戒的意思是用来警策我们的身、口、意行,令我们可以离开过失,防止我们犯下一些过失,叫作戒。那波罗提木叉呢,波罗提木叉它的原意是“别解脱”的意思,也就是能够透过这个持守,可以让行人达到解脱境的意思。那这波罗提木叉,一般来说它所指的就是菩萨戒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