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世界到底是有边,还是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五戒不犯者之死亡。死时就好像睡眠一样,不知不觉,死亡过程中无诸苦患。第三种,修得禅定以及证悟菩萨之死。此诸证悟菩萨悟后,若无往世业缘成熟者,则死时无有恶境现前,在正死位中无诸苦患;如果证悟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于死亡时就好像睡着ㄧ样,待中阴身成就现起见闻觉知时,遥见西方三圣与诸圣众前来迎接,自见其身坐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世界。第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原标题:众生有五浊的现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这就提到佛法所说的三归依还有五戒。三归五戒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标准。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说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它被称为彩虹星云,有时人们又叫她艾丽斯星云,而被编入目录的则是NGC7023(云形)被称为爱斯基摩星云的NGC2392(光明形)不规则星系大麦哲伦云(种种珠网形)距地球6500光年的恒星格麦兹的汉堡包(门闼形)AM0644-741有一个美丽的蓝色亮光环,人们称它是戒指星系。它的直径有15万光年,比我们的银河系要大很多,距离我们约300光年。(诸庄严具形)(原标题:【多图】佛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市场贩卖斗秤不平戒第十九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为于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若不如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注释】[市易斗秤卖物]: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经营商业,以斗、秤作为卖物与他人的工具。如经营米粮业者必须用斗,经营菜贩业者必须用秤。但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八风不动心,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思惟这个五阴的所谓颠倒,要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远离这些颠倒而获得正见?不在颠倒中而愚痴无明;正思惟过后,让自己能够在世间以正命而活,以正命而活就不会去造作诸多损害众生的业;接着,在身口意上面,能够清净的让自己依止戒行,不去犯戒;之后,对解脱道的方向及内容能够维持正念,让自己随时能够忆持:要怎么样来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烦恼的过失?让自己怎么去解脱?不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制止力,就是读诵佛戒,不可毁犯,并能守护身口意行,令诸恶业永不复作。第四,依止力,谓修三归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并且求证佛菩提果,由此依止之力,决定能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上面这些教法,才是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跟相似佛法所说的修行法截然不同,佛当依圣教而行,才能成就真实的解脱,证得涅槃,远离生死轮回之苦。------《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云: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这一段的里面,我们当然首先先看到的: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们说出家所为何来?出家其实是为了要追寻真正的、真正能够贯穿三世、能够恒久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我们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来了知其中的内容以及差别是如何?从而来知道:从初地开始的修证,第一个是正愿,要发十无尽愿;二地一定要于戒垢清净;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了除世间的一切的烦恼,然后能够让发起禅定,而且依止于实相、依止于无生法忍而来修禅定;四地菩萨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上能够如实修证;五地菩萨于四圣谛能够如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四种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才是真正的解脱,有了错误的见解,然后依于这样错误的见解,施设了种种不如理的戒禁;想要经由这样的戒禁,来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就是戒禁取见。最后一个是见取见,有了错误的见解,但是不知道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坚持说:我的见解是最殊胜的,别人的见解都不如我。这样的见解就是见取见。简单的说明了这六种根本烦恼,当然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了这个贪欲心,就会导致这些轮回,所以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戒除贪欲是第一步——要把对于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舍弃、放下,不要去执著外面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享受。那第二个瞋恨心又是什么呢?瞋恨心是针对前面的贪欲心而来的。有了对于外面的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当这些贪爱没有办法获得、没有办法安忍或满足的时候,就会生起瞋恨心——我为什么没有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世尊方便施设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是为了逐步引导众生来乐于布施,培植基本的福德,去除贫困、增长资财;并且学习与众生结善缘,种下菩萨悲心的种子。并且要持守五戒十善,去除恶业的障碍,累积修学佛道的资粮。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者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实现的因缘到了,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不是每一世都一直当人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3集菩萨正行的基础——人天善法的修行>陆正元老师(原标题:魔术师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