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摄受心行于此一无相念佛境界中,就随意根原本的作意去引导拜佛,如此拜佛时的一切身行就能溶入无相忆念当中。-----《正觉电子报第097期》<无相拜佛心得>叶昱宽居士(原标题:无相拜佛心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谤的人,所以不要期望在诽谤以后还可以求下品往生。而且临命终的时候,想要遇到真善知识是很困难的,在舍报前就不信真善知识、诽谤真善知识及他所说的法,舍报时当然也不信真善知识和他说的法,如何能下品往生?又因为他生前不信及诽谤的缘故,善知识又怎么可能在他临命终时来为他开示?极乐净土不摄受诽谤大乘佛法的人,诽谤大乘佛法最主要是指净土五经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乃诸佛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不同,因应不同根器、心量、种性的众生,成佛时摄受众生的国土别相有所差别。再者,造五逆恶业的众生,弥陀世尊同样摄受,唯除诽谤菩萨藏者,但是因为近百年来许多学佛人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知见错误,以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事情,「自然」就会成佛、也不用受报,殊不知到了极乐世界仍然需要修行,净土诸经中所说,出了莲苞以后有在地、在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还有人疑惑,念佛人临终时不能一心不乱,能否往生?玄奘菩萨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佛告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维,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声闻、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连个演讲稿都写不好的人,从没想到自己小小的知见与肩膀,是能帮忙担多少家业啊!要担此家业是需要有能力的!以前安师父问我以后要往哪个方向,要定好目标,往这个目标所需要有的条件前进,我都当耳边风了!讲堂现在真的是需要人才啊!为正法永续要做的事情还这么多!而我之前却在浪费时间,有此难遇能遇的诸多机会却不知把握!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惭愧!之前护持讲堂所做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因蒙受弥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摄受故,暂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轮回果报;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后皆未能立即出离三界有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弥陀世尊之摄受,方得寿命无量,暂得无死。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忍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阿泥律陀,如是等诸大声闻而为上首。复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一切皆住不退转位,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无能胜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偈曰: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报恩法门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试问修十善者能之乎?若阿弥陀佛,但得持名,无不摄受,较之广修十善者,其易数倍。况兜率天宫,多欲界退位天子,天女之多,不可胜计。天人见之,往往耽染,何况凡夫?《萨遮尼乾子经》云:“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较之西方,万不及一。又况纵见弥勒,未获圣果,一生净域,永不退转乎!第八疑问:凡夫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光稽首曰:“愿摄受我!”祷祝方毕,已化去矣。道珍梁道珍,住庐山修净业。曾梦海中有舟西往,问之,曰:“往极乐国。”珍乞随行,舟中曰:“汝未营浴室,未诵《弥陀经》,不得遂往。”觉而浴僧、诵经,历年不辍。后见池面降白银台,珍默记其瑞,秘而不言。一夕,邑人见半山烈火千炬,交相辉映,谓是诸王礼觐。及旦访之,乃知珍已坐化。神鸾后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感应道交,必蒙摄受。待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则圆离众苦,但受诸乐。亲炙弥陀,参随海众。其证无生而成觉道,如操左券而取故物。校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固天渊悬殊也。又仗自力者,百千万人,难得一二即生了脱。以其必须定慧具足,惑业净尽,方可如愿。倘惑业尚有丝毫未尽,则生死轮回决难出离。仗佛力则信愿真切,万不漏一。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众生生此,一则佛摄受力不可思议,二则己发愿力不可思议也。而神通何与焉?问:离妄身而求法身,更无法身。则今此妄身即法身也。彼佛便摄此身,致之净土,不亦可乎?若净土应现丈六等躯,不取革囊旧质。当似星陨为石,鸠化为鹰。至此而变,不亦可乎?嗟夫!浮黎始青之境,且许白日飞升。乐邦清泰之域,顾使幽魂暗度。世之迷流,舍九品而取七趣者,无足怪矣。答:据佛神力,举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轮王愿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众生。大臣愿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众生。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说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愿佛慈悲,证明摄受,莫违人愿。今日今时,所忏诸罪,随忏即灭。持此念佛功德,报恩家、债主恩,受取功德,近相舍离,同生净土。志心归命,顶礼阿弥陀佛。从来生死界,未识佛僧时,所造众恶业,因此愿消灭。尘含佛刹土,刹中过现佛,我以三业净,久住刹舍中。凡圣虔诚者,皆知净国土,喜心咸顶礼,普礼念佛人。书此《念佛镜》,喜集无上因,回向众生类,共生安乐国。从今至,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是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叮咛,劝往生也。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