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为了摄受这些执着于我的外道(即是大慧菩萨在问题中说的作者和非作者两类外道我),为他们讲如来藏,令他们远离虚妄想法,而入三解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于这段,常见的误解包括:1.忽略大慧菩萨说的这类外道离于求那自在无灭,反堕入这种见解中。2.误解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于我。,以为这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此地则为有诸佛塔;若复有人爱重此经,常随守护不离身者,是人应受一切世间恭敬、供养;是人当得宿命智通,能知过去无量劫事,不为一切天魔波旬之所扰乱;四天大王及余诸天常随卫护,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恒共摄受,十方净土随愿往生。金刚手!我今略说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功德如是,若广说者,穷劫不尽。”佛说此经已,金刚手等诸菩萨、天、龙、夜叉、乾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哀愍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我久安立汝,前世已开觉;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我已作功德,现在及余世;如是众善本,惟愿见摄受。尔时胜鬘及诸眷属头面礼佛,佛于众中即为授记:汝叹如来真实功德,以此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我,现前赞叹如今无异。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应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连,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菩萨随如所闻摄受诸法。于一切法觉观相粗细随顺。能生奢摩他毗婆舍那法。是名有觉有观三昧。弥勒。若菩萨于彼法相不了了粗细相。随顺彼法修行而得彼法光明正念心。随顺细观察奢摩他毗婆舍那。弥勒。是名无觉有观三昧。弥勒。若菩萨离一切相自然随顺法。思惟观察奢摩他毗婆舍那。是名无觉无观三昧。复次弥勒。初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是名有觉有观三昧。弥勒。若菩萨观一切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有种种我所摄受诤论胜解。乐着世间诸诤论故。于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离诤论。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如是法涌。诸寻思者。于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尔时善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如世尊言。胜义谛相微细甚深。超过诸法一异性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摄受后后转胜妙因。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于如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所余波罗蜜多。但有四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此烦恼我应摄受。为成熟众生成熟佛法。如是阿难。如来在因地中。依如实知依如量修。达如来界无染无著。能入生死轮转生死。非烦恼缚证大方便。住无住处寂静涅槃。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是如来界无量无边。诸烦恼[穀-禾+卵]之所隐蔽。随生死流漂没六道无始轮转。我说名众生界。阿难。是众生界于生死苦。而起厌离除六尘欲。依八万四千法门十波罗蜜所摄。修菩提道。我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发弘誓心摄受。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有郁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二者舌广薄长如莲华叶。若菩萨恒说实语爱语美语。敷演不使颠倒。以此业缘得梵音声如迦陵频伽。妙响深远如天鼓振。若菩萨起慈敬心观诸世间如父如母。不起三毒视诸众生。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眼睑青好如优钵罗华。二者眼睫绀焰犹如牛王。若菩萨见善众生修三学法。称赞其美不起毁呰。见有谤者遮制守护。以此业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纵然由于善知识的慈悲,勉强且短暂的将其摄受,却由于无始以来的邪见、妄想习气难以根除,终究还是退转了。而这些邪见、妄想习气,虽是因意识之现行而造作,但是幕后的主使者,依然是潜意识末那;因为它主导着意识的思惟方向,这是任何人、任何状况、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无奈,也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无奈。除非你能依着二乘见道之理,确实而如理作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后,不是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举凡当面斥责大慧禅师者,大慧非唯不曾因其斥责之语而计较之、轻嫌之,反而摄受其人悟入,此事非唯郑昂一人而已,尚有他人也!有文为证,《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载云:【参政李邴居士,字汉老,醉心祖道有年。闻大慧排默照为邪,公疑怒相半。及见慧示众,举赵州庭柏,垂语曰:庭前柏树子,今日重新举;打破赵州关,特地寻言语。敢问大众:既是打破赵州关,为甚么却特地寻言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解深密经》卷一:【(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语译如下:佛说:「广慧啊!这一个识藏、如来藏,祂又叫作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第八识,祂在我们的色身里面,一直都追逐、执持着我们的色身,和我们常在一起。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纵然由于善知识的慈悲,勉强且短暂的将其摄受,却由于无始以来的邪见、妄想习气难以根除,终究还是退转了。而这些邪见、妄想习气,虽是因意识之现行而造作,但是幕后的主使者,依然是潜意识末那;因为它主导着意识的思惟方向,这是任何人、任何状况、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无奈,也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无奈。除非你能依着二乘见道之理,确实而如理作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后,不是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行着,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着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佛,还是有机会得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以及无尽的智慧,摄受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因此得脱离三界轮回之苦;然而这样的下品下生者,需于莲花中住十二大劫(极乐世界每日相当于娑婆世界之一大劫)才可出离莲花,然后再继续修学菩萨法道;因此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三,《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各位菩萨,这段的意思是说:【这个非常深奥的如来藏,祂与七识心同在一起,当如来藏与七识心同在时,就会有两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 | admin 2018-07-21 |
![]() |
以前我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护法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我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退转掉了。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菩萨进入第六住,修学般若空;如果悟后般若正观现前---般若就是如来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