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像是在佛世时,佛陀的小弟难陀,他虽然出家了,但是因为他心中,一直牵挂思念着家中端庄美丽的妻子——孙陀利,所以他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修行,后来是靠着佛陀的方便施设,他才完全放下对美色的贪爱,专心的修行,而在短短的七天内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从这个典故,我们就可以了解,对修行解脱的障碍。第三种是名欲,是指对世间名声以及面子的贪爱,也就是喜欢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菩提行菩萨道的佛,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要是没有这种因缘,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圣教: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拼命工作,是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和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方便;我们努力锻炼身体,是为了防止各种稀奇古怪的疾病降临在自己头上;我们省吃俭用买房,是为了结束租用别人的房子、毫无归属和流离失所的感觉;我们学习所在地的语言,是为了不被视为外来的异乡人而被看不起。而这些都还只是局部的努力,它们拼凑出来的也只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安全的假象,事实上,为获得安全 三摩地

2018-07-22

种种方便求救求归。到钵头摩。到已即上。望凉冷故。彼钵头摩。如佉陀罗。大火遍满。金刚坚叶罪人既上。树叶钩卷。彼恶业人。以恶业故。在合地狱钵头摩处。如是无量百千亿岁。以恶业故。煮而不死。乃至作集恶不善业未坏未烂。业气未尽。于一切时与苦不止。若恶业尽彼地狱处尔乃得脱。若于前世过去久远。有善业熟。不生饿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业之处。彼人则得雄雌等眼看视不正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为妻子提供种种方便条件,装饰打扮自己的妻子,以示爱意。第四,充分信任自己的妻子,即所谓使妻子「在家中得自在」,应当由妻子操持家务,不多干涉,使妻子能自由处理,这样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增进家庭幸福。第五,所谓「念妻亲亲」,即是应当顾念妻子的亲属,对妻子娘家的人要以礼相待。丈夫对待妻子有五条原则,妻子对待丈夫则有十三条之多。其中除了规定应当爱敬善待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三摩地

2018-07-22

不仅能蒸蒸日上帮助自己成为有智慧的修行人,也能有更多的善巧方便能力帮助别人开启智慧之门。是的!我将这样过完今生与来生-积极从事利乐众生志业与持续在佛菩提道路精进修行直至成佛。 (原标题:我就这样过了一生吗?)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我们怀疑他,他说的话可能是虚妄之词,我们就要先求证于他,先问清楚: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已经开悟了呢?或者是方便假说示现开悟而实质上还没有开悟呢?这样问的目的是要避免若问、不问的过失;如果没有先问清楚,或提问时他仍含煳不清而不明讲,我们就只能一句一句的转述而不可以用自己的见解去说,否则我们就成为若有疑心、若见若闻,若问不问,异本说者,是名妄语,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还有三个差别,会产生很大的果报差异;同样一件善事或一件恶事,由于这三种差别就会产生果报的不同,也就是在方便上分三品,根本也分三品,成已也分三品。换句话说,十善业道及这根本……等三法的上中下品差别配置,都会导致果报的千差万别。如果有人能殷勤礼拜供养父母,礼拜供养师长、和上及有道德的人,并能以谦卑的心,先意问讯;口有所说一定是柔软语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十恶业道各有三件事,也就是根本罪、方便罪和成已罪。换一句话说,每一件恶业、恶道的成就,各有三罪,假使不是根本、方便、成已三罪都具足,就不会成就恶业道,也就不会具足恶业的果报。我们可以这样说,十恶业道各有三罪,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了这其中的差别道理,就懂得在起心动念想要造作恶业的时候,就赶快悬崖勒马不让恶业成就,让它只有根本罪,最多只到方便 三摩地

2018-07-22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其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捨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也许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为方便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简略而说: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是类似的,可是当我们对于佛教的三乘菩提,有一些粗略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佛教的人天乘是不是跟其他宗教的生天之法,这种天道是不是一样呢?我们就要进一步来分析。因为如果说,我们没有仔细来分析的话,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法义,所以我们就要来探 三摩地

2018-07-22

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果 三摩地

2018-07-22

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捨。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 三摩地

2018-07-22

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2)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六者恼乱贤圣。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九者于怨 三摩地

2018-07-22

又佛法甚深,因缘业报甚深,故佛以无量善巧方便,施设因缘摄受众生不可思议。念佛灭多劫罪业,当知是佛以未来甜美的果实善诱众生入佛法海,当知是根熟缘熟下方能成就。一声佛号在有情八识田中种下,佛在缘熟必可感应道交。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也许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为方便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简略而说: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是类似的,可是当我们对于佛教的三乘菩提,有一些粗略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佛教的人天乘是不是跟其他宗教的生天之法,这种天道是不是一样呢?我们就要进一步来分析。因为如果说,我们没有仔细来分析的话,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法义,所以我们就要来探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佛告阿难:「尔时女者,鹿母夫人是。以其一食,净华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莲华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 三摩地

2018-07-22

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蓍,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业道,三法围绕:所谓无贪恚痴、有贪嗔痴。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