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二乘人若断除我见、我执,应该说他已经证得佛教的果位;但是,果位是世尊为了说明解脱的境界的层次而方便施设的名相,非有实际的果位可得,因此说为“非得果,非不得果”。如声闻初果人,因为见道断除我见,知道证果是五蕴所证,证得初果的“我”已经瓦解,故不会产生:“我”已经证得初果的见解,但是为了随顺世间的缘故,方便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的说来:往天堂去享乐实在是有限宇宙论者的自私和消极的幻恋;而往生净土再去修行,则是无尽悲愿菩萨的方便庄严! 本文转自网络(原标题: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的朋友忍不住要反问我一句:「既然偶像是因缘暂时的假合,佛教破之都来不及,为什么寺院里还有那么多的佛像呢?」因答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顾到佛教高深的哲理,另一面也不能抹杀佛教以方便为法门,救度众生的作用。(一)哲理方面:佛教认为「佛像」是由木、石、泥土等材料(因)由人工(缘)雕饰而成的,拆之即无,没有不变的主体,所以本体是「空的」;而当初雕饰的工人若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成就初果人,这才叫做「明白」;然而初果不等同于四果阿罗汉,如何说是了脱生死,如何说是成佛?阿罗汉根本没有意愿要成为菩萨,哪里可以成佛?不明白说法的人,就是将别人说过的,继续东拼西凑,以为这样是在说法,这样的人是不清净说法,如何说如是之人懂得佛法?「入灭」的「阿罗汉」(其实只剩下如来藏)即使将来因为如来藏的自心流注意根种子,而继续出现于三界中,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很多事情非吾等单方面能够成就,还需要他人配合才能成就,但是「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因此得要靠我们调整方向与作法,来让境界把我们的棱角磨亮、磨平、磨圆,众生想要磨刀需要磨刀石,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看到钢刀被磨得很厉害,但是却忽略了磨刀石亦消磨当啷,但是,在磨刀的这个事情上,人们认为磨刀石只是配角的角色,其实它何尝不是主角呢?通常人容易忽略磨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何等积极!外常批评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神和行为,并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十字架,皆为精神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离相,不离世间,不染着世间,而《金刚经》更是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原标题:众生对佛教的误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忆所储存的处所,他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人知晓。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伽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说学佛可以对这事情有究竟利益的帮助,让大家都能够知道彼此的讯息,都能够象现在网络、电话、手机这么方便,你都可以知道彼此安好,这样学佛不是可以让大家可以身心得到快乐,身心得到自在吗?平常我们众生所挂碍的,除了衣食、一切居住等等,这些生活上的所需之外,所讨论到的就是眷属亲属。当我们看到很多人,他对这地方,完全不能够从中释怀,所以很多人他遇到他的眷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段《楞严经》中说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的过失,于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有详细说明,谨转载如下,供养佛门四众学人:【讲记:『而且住在金刚三昧中的诸善男子,已经证知金刚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类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扰乱他的方便,他已穷究众生出生于三界中的各个不同种类的本元;当他观察那些不同种类众生幽隐清净而经常不断扰动的本元就是行阴,于是对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证得须陀洹果,并不是单由广大布施及持守禁戒就能证得,主要还是因为这对父母原本的性障不重,但就是对子女过于贪爱;也由于他们的儿子有智慧方便,能以善巧譬喻加以化导,因此他们才能不再执著于对子女的贪爱,然后进一步广行布施,除掉对我所的贪著;加上能够持戒不害众生,最后因为读诵佛经、努力行道,了解自我五阴虚妄的道理,而能亲自现观实证,所以才能断我见、断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於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意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意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是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是如此遥远呢!因此,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您有福德增上的因缘,将来能得解脱乃至可以开悟明心;也希望帮助菩萨们在度众时,能具备更多次法的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自利利他,以期早日成就佛道。谨以此书供养释迦世尊、十方诸佛、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菩萨当先利益众生,再成就自己,夫妻之间亦然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再来看看:该如何面对夫妻婚姻关系?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释迦牟尼佛对们说了一则故事,说:过去无量劫之前,有一个婆罗门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万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净行,已经到达不再造作种种恶业,甚至远离一切过失的境界。就在经过这四万二千年修行之后,有一次因为某种因缘他来到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是在佛世时,佛陀的小弟难陀,他虽然出家了,但是因为他心中,一直牵挂思念着家中端庄美丽的妻子——孙陀利,所以他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修行,后来是靠着佛陀的方便施设,他才完全放下对美色的贪爱,专心的修行,而在短短的七天内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从这个典故,我们就可以了解,对修行解脱的障碍。第三种是名欲,是指对世间名声以及面子的贪爱,也就是喜欢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时我们家大、院子大、房间多,多他一个人也无所谓,就是能给他一点方便而已。他后来跟一位意大利妇人在一起,他曾经告诉我,跟这位意大利妇人在一起这可是幸福愉快的生活。我也笑笑的给他祝福。上次在学校的圣诞节义卖,我看到了这位可爱的PEPE,看他心事重重的,他问末学的新地址,我就告诉他,我就猜到一定又跟这位意大利妇人有矛盾了,也许分手了,不然就是快分手了。果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由真心如来藏所出生的蕴处界我,是虚妄无常假有之法,可方便名为是假我。但实际上诸法中,其实没有一个我可言,是无我之法性,诸法之中无有一法是真我;这个真我—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法界唯一的真实法,祂无始劫来从没有出生,也没有坏灭的时候,世世都是跟所出生的五蕴假我,真妄和合似一。凡夫众生因为无明的遮障,去认取五蕴假我当作是真实我,不知道自己身中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尽管当时的内心非常煎熬,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可以再见面,但我还是决定不继续给这份执着提供方便,所以当时也并没有再留任何联系方式。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会想起他,大都是在心情很烦躁,或者是刚跟别人发生过冲突的时候,每每想起,都惭愧自己的烦恼和嗔怒,都告诉自己要赶紧像他一样调柔起来。再后来因为课程的安排,我们又见面了。同样的,倍感亲切。但很意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样讲呢?那是因为说,如果是出家菩萨来讲,因为出家的环境本来就是完全为了解脱修行而设计的,这实际上也是佛陀的善巧方便;而在家的菩萨,既然选择在家修行了,那表示说很多时候都得要靠自己。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除了自己之外,周围的环境可能都跟自己修行的目标有所违背。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能够在这样有这个难处的环境里面,仍然能够把握住修行的方向呢?如果我们能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