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另外像拜大悲忏、八十八佛忏、三千佛忏,乃至万佛忏,也都是可以选择的拜忏法门,或者诵念地藏王菩萨圣号,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也都是方便又效果显著的忏悔业障好方法。菩萨们在拜忏或诵经忏悔时,当以至诚心恭请诸佛菩萨为我们作证明,自己则改往修来,勇发大菩提愿,行菩萨道以利众生,能够如此至心忏悔,必定能够感应诸佛菩萨,为我们加持灭罪。-----学佛释疑(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经文中也如是教导,《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云:【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如果我们嫉妒别人,当然就与众生结怨;与众生结怨,就难与众生亲近,就无法摄受他们,当然成就佛国土自然就会很缓慢。倘若别人很优秀,我们应当抱持随喜态度,这样是与人为善的意业心行;你再口出赞美,这样就是身口意都有的善行。行善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佛地经论》卷6中的开示:五趣因者:谓中有身以与五趣为方便故。趣是所趣,中有能趣故,非趣摄。就是说舍报后经过中有阶段,才能出生到下一世的五趣之一。五趣是所趣向之处,必须透过中有才能趣向五趣,因此中有并非五趣所摄。中有是处在死有与生有的中间阶段,并不属于五趣之一。而中有阶段之意识心,在入胎后即永灭,不能去到未来世;须等到来世之五胜义根粗具时,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真假开悟》书中第19~21页皆有解释,末学简单说明如下:如来之藏─就是如来藏─祂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也是一切恶法的根本因,所以说是善、不善因。如来藏能够普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加上又以种种方便,也令众生成为二归依,这就叫作坏他净三归依,乃至是在全球提倡这样的作法,而误导广大的众生,未来世的果报堪虞啊!世尊最后说了偈颂:【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法句譬喻经》卷1)世尊这个时候知道释提桓因此时是堪能承受的时候,所以就为他宣说了解脱道的法要,加上世间法的陶家作业,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者,从阿罗汉与菩萨累积的福德与智慧资粮的差异来说,诸地菩萨早在六住位将满心而明心见道前,从初住位就已开始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菩萨六度;明心不退入第七住位后,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持续经过了十住、十行及十回向位,前后整整一大阿僧祇劫都在这上面修,乃至入地后还是继续修这六波罗蜜多,甚至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再经两大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共业、别业」主要乃是相应的问题,业果现行的同时,虽同一事件或者事物,然各人因为业种、业缘的同异,当中所领受亦有同有异,因此而说有共业与别业,这当中的差别牵涉到许多深广的层面,主要看各人在造业的同时,身口意行、作无作与根本、方便、成已的轻重差别,而有非常多的差异面貌,更有因为所造善恶业的对象为何,凡愚贤圣等福田的不同亦有共别的差异。这个部分若要详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九、有智慧的原因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十、出生人道的原因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菩萨们在布施的时候,除了有殊胜的发心以及努力去作之外,也一定要欢喜而不悔;这样所作的布施,就能在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个部分皆成为上品,未来的果报就会非常好,这样的修行,福德资粮就能够快速的累积。因为我们要了解,既然已经完成了布施之行,那后悔也没有用,只是让自己的布施福德损减,并且再一次把悭贪种子熏习了一次,对于自己完全没有好处;而我们要作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为是人说善方便。是人以此善方便故。即能坚持六波罗蜜。速证一切智终不退转。外道。从天中终生人间者。天身已前作人身时。所修梵行布施持戒。皆希来报。是人如是修行积习作业久讫。以是业力生于天上。得生天已。与天久居行天仪式。从天终已。由有习气诸天行法。是人得人身已闻如是法。见己身行。应当自知。我本必从天中终来生人间。彼人为超天中习气。应求知识。彼善知识。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目犍连尊者听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怜悯那些即将受害的人,于是向佛陀禀白说:「现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毘罗卫国,我希望以四种方便来救护迦毗罗卫国的人:一是将人民安置于虚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两座铁围山之间,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国中,令琉璃王不知他们的去处。」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虽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毗罗卫国的人,但众生有七件事是无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界有法由何起?因何灭?亦皆能知,而能以有相言语文字生灭之法,方便开导众生而不厌倦等为因,得世尊授记及一切种智之果。因缘果报错综复杂:善因恶因,善缘恶缘。善因大恶因小,善因小恶因大。善因先恶因后,善因后恶因先。或纯善无恶,或纯恶无善。善因而遇善缘,善因而遇恶缘。恶因而遇善缘,恶因又遇恶缘。善因大恶缘小,善因大恶缘大。恶因大善缘小,恶因大善缘大。&hel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瞭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善缘自断冤亲债主在正式开始讨报之前,为了方便讨报,为了在讨报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阻止,常常会非常关注受报者周围的各种善缘,想方设法阻止和切断受报者一切可能的外援力量和关系;将受报者可能存在的、能够帮助受报者化解恶因,渡过苦厄的一切贵人,全都加以隔断和阻止。这其中就包括受报者的亲人、友人、同修、老师等等。阻断师缘,破坏受报者与亲人、友人以及同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的实相般若,这才是佛法真实入门的一个次第。我们刚刚讲到了众生著相,讲到了外道错误的以为,我意识只要是相应于定境法尘,或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