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土庄严够了,表示你度化的有缘众生非常多,大家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一个清净佛土来,那就是你成佛的时候到了!】(《金刚经宗通》第二辑第268~272页)【想要具备初回向位的慈悲与勇猛,却必须先具备十行位的清净无漏,就是必须具备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性;】(《楞严经讲记》第十一辑第270页)【黄蘖希运禅师这意思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告诉我们不要落入色声香味触法里面,也就是不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第八识不生不灭,非断非常,具有中道体性:第八识本体永不转变改易——集诸佛之力也不能毁坏一个蚂蚁的第八识,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非无变易。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如果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但这个异熟识仍然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我见悉无余,一切有情喻藤子;无漏最胜佛眼观,是中备有如来体。不坏是藏名有情,于中有智而不异;安住在定处寂静,亦不动摇无所得。为彼净故我说法,云何此等成正觉?犹如种子成大树,当为世间之所依。复次,善男子!譬如贫人,以一切宝作如来像,长可肘量。是贫丈夫欲将宝像经过险路,恐其盗劫,即取臭秽故破弊帛以缠其像,不令人测。善男子!是贫丈夫在于旷野忽然命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舏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想要从修定而证得解脱,只有佛门之中的圣,已有无漏慧,有四念处观,当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时,发起舍心,慧光圆通,证灭受想定,这样才因定而得到现世的解脱;但即使是已证无漏慧的阿罗汉不修不证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定乃至灭受想定,其舍身之后的解脱境界也仍与已证四禅八定的俱解脱阿罗汉是无二无别的。由此可见,解脱道修证之本质仍是依智慧而得解脱,禅定只是助缘而已。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尽阿赖耶性及异熟性,改名为真如,成究竟佛道。(原标题:何谓“我”与“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衆,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地前菩萨的修行内容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嗔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出离三界生死需要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有三种,就是声闻、缘觉的法,以及菩萨的法。菩萨的法就是禅法,就是真如佛性。神通它主要是和定相应,禅法所证悟的却是般若、是智慧,不是禅定,跟神通是不相干。一切得到五通的鬼神和仙人,他们用尽了神通,仍然不能测度禅悟者的见地,所以古德才会说: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神通力最好是有般若慧配合,所修证的般若慧愈高,神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要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人天善法毕竟是有为,我们如何把有为有漏的福德,把它转换成无漏的有为法?就要透过回向思,来让我们所修的一切的人天的善业都回向菩提。因为回向菩提,所以最后我们能够实证无漏法,实证了无漏法之后,我们就能够解脱生死,乃至能够迈向成佛。而所有十善业道的修行,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三界里面的有为法,可是我们也要把十善业道的有为法,透过回向思把它转换为将来获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学佛人修学佛法以及修集福德为先,以后成就大妄语而下堕三恶道,岂不是很冤枉吗?然而,神通境界之高下,不仅与行者定境有关,所证的智慧有关,而且与所证的三乘无漏智之差别而有种种不同。譬如有初禅功夫的人,乃是将欲界最粗重的男女贪断除,因而发起色界的初禅,当然会知道下地欲界里面的种种差别;所以证得上地初禅境界的人,当然知道下地境界种种境界,他可以为人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外道修行四禅八定是以证得四禅八定的境界为目标,他们不修声闻的无漏空智,也不修缘觉的缘起智慧,更不修菩萨的大乘无生智,所以即使已经修得无色界顶——非想非非想处定,而仍然不免要轮回生死。声闻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修四禅八定到了无色界顶的时候,他们依照所悟的声闻无漏的智慧而证入灭受想定,成为大阿罗汉。大乘法里面菩萨修行到了一定位次后也要修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缘故,因为他还没有获得无生智的缘故。如果是外道,他修定照样可以获得初禅。但是如果外道修得初禅,不是依四念处观而修得初禅的话,那叫做外道初禅,还不能称为二住菩萨,不入贤位。菩萨52个阶位,十信位是凡夫位,称为外凡。初住位开始到十行、十回向总共30个阶位,称之为贤位。对外道或世间人而言,已是圣人;但从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