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我们的五蕴身也是如此,有漏的身心若不能转依无漏的清净真如心,即使用大海之水尽未来际不断清洗也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或改变。出家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涂满油脂的柴薪,以火焚烧,又遭遇大风,那火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的五蕴身亦如同薪柴,浇灌了贪爱油、点燃了瞋恚火,又因愚痴风力的不断助长,导致火势蔓延无有暂停休息之时。出家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染患恶疾,因为此身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运作,已是甚深极甚深,炫惑于有漏有为法上之无明众生,当然对于诸法本具之无漏无为性、清净性与真如性,更是无法想象的。如世尊于《胜鬘经》所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正是此理。但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虽然如是难知难解,连大阿罗汉都无法证解,而这种般若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上所述为世间八正道之正理,相较于出世间八正道正理,世间八正道没有思维修习四圣谛,及无漏思维的修习,大致上属于意识层面的修习,泰半着重在基本人伦的运作与实践。一切佛子,若能以人伦为基础,勤修十善业,修身齐家,进而发挥仁民爱物、慈悲众生之情怀,自身力求解脱,并愿度一切有缘众生同得解脱;自身愿求佛道,也普愿一切有情皆能同证菩提、共成佛道,则此世间八正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贪欲,还有一点自己可以去检查:睡觉到天亮时,去检查有无漏失不净?去检查有无形起?因为诸位迟早要走这段路,所以要把过程告诉诸位。男众漏失不净有二种:一是不行淫欲,久之精满则溢,若非因绮梦遗精,仍是离欲人。二是断身行,不断心行,因绮梦而遗精,此非离欲人。形起男女都有,只是女众不容易发觉。那么经典讲有五个原因导致形起:一、小便盛。二、大便盛。三、虫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啊,明心见性要修证无漏的智慧,相当的困难。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辨法遇到真的善知识。那就是说他的福德因缘不具足。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虽明心见性了,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真善知识的护持,时间久了,他也会自己怀疑否定而退失掉。例如《菩萨樱珞本业经》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贪欲,还有一点自己可以去检查:睡觉到天亮时,去检查有无漏失不净?去检查有无形起?因为诸位迟早要走这段路,所以要把过程告诉诸位。男众漏失不净有二种:一是不行淫欲,久之精满则溢,若非因绮梦遗精,仍是离欲人。二是断身行,不断心行,因绮梦而遗精,此非离欲人。形起男女都有,只是女众不容易发觉。那么经典讲有五个原因导致形起:一、小便盛。二、大便盛。三、虫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怎样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发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说如来藏具足无漏无为性与具足无漏有为性,这个无漏无为跟无漏有为,我们其实可以《六祖坛经》慧能祖师他那个自性偈,就是开悟的时候所说的自性偈,来这样子的一个相对照。因于五祖三更袈裟裹住,为他讲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时候,六祖大悟之下,他说了一个自性偈,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来念一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显正救护众生,也是实相忏悔的功德之一;悟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显正救护众生,也是实相忏悔的功德之一;悟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过这样的回向,还是应当以回向业障的消除,以及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而且自己的作意要以无私无我,并且无漏的作意来实践。如果能够这样的回向有缘众生统统都同沾法益,透过这样的回向所感得的有相福德,虽然相较于无倒回向比较差,可是能够无私无漏而回向一切有情的话,这样比回向自己或者回向自己的眷属,功德来的高广。因为回向是属于解脱分的善根所含摄,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过这样的回向,还是应当以回向业障的消除,以及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而且自己的作意要以无私无我,并且无漏的作意来实践。如果能够这样的回向有缘众生统统都同沾法益,透过这样的回向所感得的有相福德,虽然相较于无倒回向比较差,可是能够无私无漏而回向一切有情的话,这样比回向自己或者回向自己的眷属,功德来的高广。因为回向是属于解脱分的善根所含摄,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知此道是无漏、是出世间、无所系著,是名出世间。(《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教徒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以无漏的智慧坏灭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天上、人间、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中最尊贵,而为天上、人间、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之所尊重,因此称为世尊。以上就是佛陀十号的内涵。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是福慧二皆具足,所以被称为福慧两足尊,而且佛陀是究竟的圆觉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佛陀的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时,这样如理如教如法的实践菩萨道,这样如说修行的广结善缘,这样来摄受众生,这样一世又一世的广结善缘,来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广大无漏的福德,同时也可以证得胜妙无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证次法的资粮。所以,要如何广结善缘?我们举一段佛陀圣教的开示,当中有说明一些的要点。我们看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当中的一段圣教开示。佛陀说: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