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法而成就一切智,入无余涅盘;佛菩提的修证者,可以藉此而了知一切相的内容,协助成就无生法忍的现观,所以大乘菩提的修证者也必须修学。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观的工具而已,不同于外道以追求四禅八定的境界作为最终目的。打坐修证禅定,真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这样子循环于这五处而认为是究竟无生灭的境界,由于这样错误的认知而执著这五种现前能知的涅槃,堕落于外道知见中,迷惑了真觉的自性;这就称为第十类外道建立五阴境界中的五种现见涅槃,成为心颠倒论的外道。』】接著讲第十种邪见,悟得金刚三昧而般若慧仍然不深妙,住在『行阴区宇』的欲界定或四禅以下定境中的善男子们,『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同样也是穷究众生十二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起初品少分妙观察智,而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也永远不灭。证得大乘无生忍,然后现观各个众生的如来藏都平等平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发起了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而兴起教导众生同证此永不于六尘起分别,自然离诸苦乐的实相心的慈悲。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莫舍我,令我住金刚自性,具大密誓大勇心,于法无生本体阿,起空乐大智慧吽,降伏一切魔仇呸。(35-172)4如是百字明之意译,已可具足显示其意涵──以双身法之修证,及以双身法之精进合修,作为密宗行者忏悔罪业之意涵也。而双身法之邪淫荒谬,世间万法无有能出其右者,绝非佛菩萨之所传者;吾人可以确定:百字明必是鬼神、夜叉假冒诸佛菩萨形像及名号而妄传者。如是百字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于六住位明心见道时,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总相,发起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有了大乘无生忍;然后从第七住位开始,修学别相智,广修后得无分别智,直到见道通达进入初地,这时对于佛菩提道修学的内涵与次第已经完全清楚,真正开始修道位道种智的修学;接著分证诸地无生法忍,地地增上直到道种智,究竟成佛具足一切种智。而阿罗汉所证的智慧称为一切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闻说此法得无生法忍。彼等得住无生忍已。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却住一面。」(CBETA,T11,no.310,p.411,a29-p.413,b8) (原标题:佛教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量善人得无生忍恒受快乐。无量正者生诸净土共诸佛菩萨以为等侣。一切大众归家作福欢喜奉行。简译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八吐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4.前生礼敬三宝,今生高官显要。5.前世骄傲轻视人,今生出身下贱。6.前世对人恭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法的无生忍很容易忍,因为把“我”的内涵,从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详细为你解说以后,只要现前观察以后就很容易生忍。但大乘的无生忍很难忍,因为找到了如来藏:原来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是祂。可是,你要能忍:原来我都是假的,入了涅槃时是把我灭掉,结果是祂独自存在,那我这样证涅槃有什么意思?“我被自己完全消灭了!”他不愿意把自己灭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心想:“才不要去那边浪费生命呢!我要去极乐世界;悟了就可以上品上生,去了很快就得无生法忍,至少是初地心的境界,为什么不去?要是不去的话,还要在娑婆混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二才能到初地。有便宜事,为什么我不要?当然要去极乐世界。”有了这个愿,心中忆念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舍报以后就往生去了。所以不造十恶业,十习因不犯,你就可以确定自己下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际当然就是实相心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你的十八界都还具足存在,就已现观祂住在无余涅槃中,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这就是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非施非波罗蜜的二乘圣人,当他们回心到大乘法中修学时都是有学人,如果能证得亦施亦波罗蜜的八地无生法忍时,才能称为学果。可是二乘人依二乘法来说,只要断尽思惑烦恼,我执断尽了,就可以称为学果,名为无学圣人;因为解脱道的-切法都不必再学了,所以称为无学位圣人。在三果以下都还叫作学位,还有解脱道的法义需要再学。以上是从波罗蜜与六度来做四句分别。16、(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与声闻不一样,声闻是一切法无取着,他们要离开一切法;菩萨不是,菩萨是于一切法都无所取着,又何妨拥有一切法!所以菩萨无妨有无生法忍诸法伴随着来利益众生。阿罗汉是要把一切法都舍掉,二者是大不相同的,三乘菩提有此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要因为说:“既然于一切法心无取着,那我就把职业辞掉,不要再赚钱了,我什么都不要了。”那你就变成声闻种性了。所以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婆罗门无为者无生老及病死无愁忧清净处婆罗门我求彼婆罗门言。问汝持乳布施时。意宁转异不。女人报言。婆罗门。我当为汝现至诚。报言现之。女人言。若使我至诚持乳布施意无异者。令我转女人身得作男子。所言适竟即转成男子。时优波罗越王治国五千岁已后终亡。傍臣左右闻淫女人转身作男子。念言正当立此作国王。为王者当以正法治国。便共立作王。鞭杖不行以正法治国。好布施金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佛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无生法忍甚深之法,这是诸如来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修集的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所成就的。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三归是指归依佛、归依法、以及归依僧,归当然是回归或者归向,因为众生无始劫来在三界中轮转生死,佛陀以大智慧觉悟解脱生死的大道理,慈悲为怀,为了救护众生示现在人间成佛度众,就是希望众生回归到无生死的彼岸、归向涅槃。因此想要离开生死流转,必须依佛的开示,依教奉行,那当然必须归依于佛,首先对佛要能信受,相信佛所说的法,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正法,如此才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时众生都是菩萨根性,就让他们从明心见性修般若别相,再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进修无生法忍,但解脱果是特地留到七地满心时才完成的。虽然在初地满心时已可完成解脱果,却不教他断尽思惑,不要他取证慧解脱果;三地满心时可以证灭尽定,却不教他取证,不让他成为三明六通的俱解脱者;乃至六地满心不得不证灭尽定,还要教他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不断,留惑润生而入七地初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不管怎么说,抱持抵触这些想法者,就是恶邪见,这样的人还可以自称为比丘吗?我们可以说,圣教中的大乘法不是一般众生可以理解,也不是一般声闻可以了解,所以如来不欲为之说明,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窦: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为何当时的大阿罗汉们没有去请示佛陀,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呢?这问题有许多的理由,其中一个很直接的理由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必须将这场人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