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这时菩萨只得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尚有深细奥妙之增上慧学一切种智无生法忍还未知未证,于是佛再次宣说方广唯识诸经,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藏经》、《维摩诘不可思议解脱经》等等,解说八识心王种子的智慧,此时谓之末转法轮:第三转法轮。是第三时教的唯识教。上说佛三转法轮诸经教典,的确是深涩难懂,尤其末法众生根器羸劣,于佛难修难证,于是有诸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这些一代又一代制作大乘经典的人,也必须有所本,就是必须知道佛陀有三转法轮,而且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刚好」菩萨们「都没有」在佛后「集结」,所以可以由这些一代又一代的人来编纂制作,因此这样的事情还必须以「殊胜的神信道力」来「遮障」一切菩萨鬼神通通不知道,免得这样编纂的时候,被更有威德力的鬼神发现而心生不满,而且还要「思考」各个「法会」剧本,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说菩萨要经历几十个阶位的修学,于无生法忍的亲证后,即生到如来家之后,还要经过近两大无量数劫的修行,然后十方如来才会予以灌顶而受法王子职。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世尊开示四圣谛正理,让众生先观察世间之真相,知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次欲众生探究生死苦果生起之原因,继示生死因果灭尽之涅槃,于此无烦恼之扰乱,亦无生死之过患;终则开显通往涅槃之无漏正道。佛子若能于此佛世尊所慈悲开示之“苦集灭道”圣谛,能如实思维、如实观察、如法受持,定当转迷为悟,亲证涅槃解脱之境界。【问题讨论】一、苦灭道圣谛中的&ldq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你身中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藏本来就是不生灭的;不生、不灭就称为涅槃,无生、无死就称为涅槃;而不生也不死的境界,是灭掉了五阴的生死以后只留著不生灭的如来藏自住之境界。所以,阿罗汉的涅槃其实仍然是如来藏啊!可是这个如来藏不是阿罗汉入了涅槃以后才有的,而是还没有入涅槃,还在凡夫位的时候,或者你进入到贤圣位的时候,你身上本来就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不共的功德当然不是二乘人所行的智慧境界,所以当菩萨在说法时,二乘人当然没有开口的机会;如果二乘人想要强出头,菩萨就借着这样的因缘来宣说胜妙的法,不仅让二乘人改变自利的心态,可以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因而转进佛菩提修行,而且还可以如经中开示,让许多有缘的众生证得二乘初果的法眼净,或者菩萨证得无生忍乃至证得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或许有人不相信:菩萨亲证真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如佛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更详细的开示说: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这段的大意是说佛陀开示说:从大乘开悟圣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者,譬如说已经悟宗门的人,那在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只是别教的七住的阶位,舍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很快就能证无生法忍。后者,譬如说临时起意谋财害命的凡夫,舍寿以后,因为跟善知识结的缘,教他去念佛,一样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用这种方式往生极乐世界,里面有所谓的易行道或难行道,那这个部分就要请大家去参考平实导师的《禅净圆融》。不管怎么样,往生之后从弥陀、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处圣教量教导我们,相貌庄严之报乃从「忍辱」而来,忍辱有「世间忍」、「出世间忍」、「无生忍」、「悲忍」,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提到:「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中略)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直接以第一义实相之理指示,令众生依之而能真实契入大乘空性心如来藏理体,悟后而得之般若中观总相智[注1]及别相智[注2]之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乃至亲证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注3],及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注4],大乘所谓即是专指此第一义悉檀而说,三种悉檀摄属「次法」的部分,用以帮助的。[注1]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哪里可以说佛陀的可以独自藏匿,不为人知呢?菩萨所发誓愿,没有这一条,可以自己独善其身?我们又不是小乘人,即使看到地狱苦痛难当,还是愿意到地狱去救护众生,希望早日修学无生法忍,乃至三禅、四禅定力受用,发起静虑办事功德,四无量心成就,如是具备胜法,何处法界不方便去?各依本愿,三恶道受身,三善道受身,为作佛事,这是菩萨啊!所以大众菩萨不必因为看到有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修道当求解脱分功德以快速大量显现自身无漏功德;;所谓解脱分,简单而言即是指能如实断除我见、证无生忍而不退者,详情请看以下:《菩萨优婆塞戒经》(解脱品第四)【【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善生言:「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乐于打坐,听从居士说法而猛修学四禅八定的修学人,应该要省悟,四禅八定,当然是要有出入定,如果连这个出入定都没有,代表这禅定的修学还不到家,可是就算是到家了呢,还是被直接请出;而最后智隍禅师如何呢?他忍不住问呢:「那六祖以什么作为禅定呢?」玄策禅师回答:「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法与此心的无生和性空,是法尔现成的。情感至极的同体大悲,也是本来具足的。悟证诸法空相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被无明习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够,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就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以菩萨是可以一世比一世更生于安乐,乃至也可以死于安乐的。至于说菩萨的另外一种生于安乐,也就是说,出生的时候能够不离安乐的境界。那这个部分,因为还要牵涉到禅定的证量,乃至于是极深的般若智慧的成就,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了知的。一般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时候,佛法在说生命本原的时候会有经常谈论到真空妙有,很多人理解为无生有。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用逻辑来谈论,估计一万个人的逻辑思维都是不相同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谈谈有。一切存在的事物叫有,或者是我们能知觉的对象。那么无呢,是否是有的对立面呢,是完全的空,没有呢?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思维是如何判断有,如何判断无呢?比如说我有一百元钱和我没有一百元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