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的关系啊!居然把它忽略了,都没有注意到它。然后呢!体验过一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 三摩地

2018-07-20

*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所悟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救护一切众生回向正道。护持了义。修 三摩地

2018-07-20

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工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工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 三摩地

2018-07-20

若佛子悟明心性后,见佛无身根相貌,无一相可得,而随顺众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若未见性、动辄便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便是妄语。何以故?念佛之事与理、二俱未明故。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 三摩地

2018-07-20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土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世尊不但殷 三摩地

2018-07-20

参禅之人于心起疑情时,若有待悟之心,即不能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若无进入此境界之工夫,欲自求明心见性,甚难甚难;唯有依赖宗教俱通之善知识来引导逼拶,而此种善知识甚为难得。博山禅师又说:“做工夫时,只知疑情不破,再无别念。若有丝毫别念,则伤乎慧命。”乃至说到:“余云别念,非但世间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别念。又岂但佛法中事, 三摩地

2018-07-20

今人忌谈明心见性,末学之所以甘冒大不韪,再提此项事实者,意在建立学佛者之大信心。时代社会是末法,人心不必是末法,只缘人人自性宛然。若在动中能有净念相继之工夫,但只一念相应,直下承当,智慧自然现前,便是现成的“本来人”,何有末法不末法哉。若人因此谤我,我亦甘之如饴。但能建立部份学佛人之大信心,我愿足矣。因续貂如此。公元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菩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 admin

2018-07-20

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的关系啊!居然把它忽略了,都没有注意到它。然后呢!体验过一 admin

2018-07-20

我们如果杀心不除,多行杀业,未来世难免会有五阴被杀的果报现行,甚至于互相欺凌,互相食啖,互相遮障,导致无法顺利的学佛,何况是要求成佛之道明心与见性的菩萨呢!因此我们说,一个想要真修菩萨大道的人,都应该要慈心不杀,要护念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免除未来世的不可爱异熟果报。-----《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第19集<福德资粮概说>张正圜老师(原标题:慈心不杀对修道的 三摩地

2018-07-20

(2)正信为入道之门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等觉都不离成佛之心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法门既然是这么殊胜,而且有那么多好处----可以让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是往生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乃至可以帮助我们实证佛法明心见性----既然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来修集、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信、愿、行是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资粮,就可以让我们逐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往生 三摩地

2018-07-20

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三界至尊的佛,对父母尚且都能这样的恭敬奉养,何况我们一介凡夫想要求明心见性,却不需孝顺父母、奉养父母呢?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吧!我们从社会新闻当中,常常可以看见,有些人不仅不孝养父母,甚至于苛求父母,或者父母的钱财,像这样的人,说是要来学佛,求明心见性,想要求解脱,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事啊!因为人伦的基础尚且都无法作好,何况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他的所知障也打破了,而且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没有粗重的五阴遮盖,他是莲花化生,再加上弥陀世尊无比广大的慈悲本愿的力量加持,所以一旦往生极乐净土,当下闻法之后,立刻得到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 三摩地

2018-07-20

另外一个,到了极乐世界所证的果德也不一样:上品上生和中品上生的菩萨他到那里马上就可以证得果位----上品上生的菩萨证得初地无生法忍以上,而中品上生的菩萨就证得三明六通的八解脱阿罗汉;而中品、上品中生的菩萨到了极乐世界有哪些差别?就说他在那里,极乐世界一个晚上花才开,七天以后才明心,一个小劫才入初地,而中品中生的菩萨他一样七天花才开,证得初果,半个小劫才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我们的同修会里面,也有些人是从这样的宗教里面他离开他的这个道场之后来到中修行,都一样平安无事,乃至有的还明心。所以在法界里面,恶愿它没有拘束力的。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不要被这些邪师所说的这些错误的道理所拘束了。那另外还有所谓的许愿。许愿也是很多人做了,就是说他可能跟一般的这些神只来祈求自己的一些利益,这些很多都是善神,他会满他的愿,他会 三摩地

2018-07-20

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明心的菩萨,他不会起慢的原因;因为清楚地知道,虽然明心证得第八识真如体性,但也知道自己与佛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而拉长这段距离的,就是自身当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要能够快速地断除,不是一个人在那边静坐就能够成就,这必须要靠不断利乐众生来成就断除二障的功夫。其中多少的关节处、善巧方便处,还得有善知识的开导,所以如何能起慢!更何况 三摩地

2018-07-20

哪四个呢?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以及对于圣所念戒,他是能够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因为这个原因,他是深信因果!有些外道说我证悟实相,甚至我入了初地,我明心见性甚至有的说成佛,可是他根本不归依三宝。可是我们看到经典里面,就算是外道来到佛面前跟佛挑战论法,可是到最后他如果真的是有所实证,他深信了因果以后,他当下马上在佛前说:佛啊!我自誓在佛前为我作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上品中生的菩萨,他是经过极乐世界一晚,也就是娑婆世界半个大劫,听闻佛法以后花开,然后听闻佛法七日以后可以明心得不退转,这样才历事十方诸佛,经过极乐世界一个小劫入初地证得百法明门。所以极乐世界一个小劫,在娑婆世界的话,那是无量无量的大劫。上品下生菩萨,他是一日一夜花开以后,他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七日以后才能见佛;极乐世界的二十一天才能够见佛了了,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