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另外一个,到了极乐世界所证的果德也不一样:上品上生和中品上生的菩萨他到那里马上就可以证得果位----上品上生的菩萨证得初地无生法忍以上,而中品上生的菩萨就证得三明六通的八解脱阿罗汉;而中品、上品中生的菩萨到了极乐世界有哪些差别?就说他在那里,极乐世界一个晚上花才开,七天以后才明心,一个小劫才入初地,而中品中生的菩萨他一样七天花才开,证得初果,半个小劫才 三摩地

2018-07-20

让末学能早日明心见性,荷担如来家业。阿弥陀佛末学妙宽合十求菩提菩萨答:妙宽大德法安,赞叹您能起惭愧心和悲心,佛说惭愧乃清白善法,能坏一切恶业。同修会的亲教师说明白因果的佛不故意造恶业,但因为未明心见道,意识心尚未转依清净法性,性障未除,仍会因为烦恼习气的现行而造恶,请师兄忏悔即放下,不要落入掉悔盖当中。今日师兄能遇到,当依大善知识平实居士所阐述无相 三摩地

2018-07-20

成就定力之后,则应亲近真善知识或阅读经论,学习正确的知见和参禅的方法,方有明心见性的可能。6、问:如果拜佛拜到想睡觉,可不可以加快速度?答:可以的。拜佛并不一定要非常慢,初学者可以每拜四十五秒钟,想作无相念佛深厚功夫的人,可以拉长每一拜的时间。看话头功夫很好的人,而求明心的人,每拜约四、五分钟;求见性的人内摄的功夫若是很强,会自然拉长每拜的时间。无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六祖惠能大师听了,就知道这位卧轮禅师还没有明心开悟,便告诉僧人,如果依卧轮禅师所诵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系缚,难以明心证真。当时六祖还开示了一首偈,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显然并未安住于事一心中,但却不妨他“菩提作么长”,证得理一心。可见,悟时虽然还没 三摩地

2018-07-20

当我们历缘对境时,就有能力细细观行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无常变化,并且清楚发现细微的贪、瞋、痴、慢、疑,进而化解自己的烦恼,人我冲突日渐减少,也不再自以为是了!平实导师的书中说,想要明心进入内门修学佛菩提道,必须先从忆佛及拜佛的方式,修习动中定力,而且还要具备净念相继的功夫。其次,需要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观无量寿 三摩地

2018-07-20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经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 三摩地

2018-07-20

未悟学人往生极乐已,仍需在那里开悟明心,方能依佛菩提道次第继续进修,已悟学人往生极乐,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可以迅速入地;是以往生极乐并非修行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原标题:实修大乘之行门--念佛法门) 三摩地

2018-07-20

《观经》里也说得很清楚,起了大心就可以获得上品上生,何况是明心与见性的人,当然可以上品上生;所以我们都应该求上品上生。也许有人会请问:获得上品上生的人,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有很多好处,三品九生、九品往生中的上品上生人,去到极乐世界就立即见佛闻法,闻法之后就可立即证得无生法忍,表示至少已入初地了,这真是太便宜了。释迦佛毫无私心,总是教我们证悟以后赶快去 三摩地

2018-07-20

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开始探究,开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 三摩地

2018-07-20

不知是否自己过去世的习气使然,在这里向我曾经有起过慢心的萧导师、诸位亲教师、义工菩萨们、学人们诚心忏悔!明明心里不是这样想的,却不知不觉中会浮现有慢心的念头,习气实在太可怕了,要赶快找到真心,转依无慢心的真心如来藏,以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好好教训一下末那。弟子在佛菩萨前发愿将尽形寿护持正法,生生世世永不退转!努力用功,希望能早日分担萧导师、孙老师及其 三摩地

2018-07-20

如是舒发管见已,即以为序!佛子平实敬序公元二○○三年立秋自序于五年多前,末学曾与几位早期已明心之师兄会谈,所说之主题不离烦恼习气之难对治,于此五浊恶世世间修道困难,并举示选择本愿念佛之书籍而说,只要信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本愿,能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等等,当时不知他们是想要以其另觅之法门劝转末学信受于彼并退于之修学,所以提出不同看法与其论辨。彼等主张其已明心 三摩地

2018-07-20

并且修学念佛的人如果能够藉由闻法,能够进一步去思惟,然后加以实修,这样子也能够亲证实相啊!前面讲过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得以明心见性或者断除烦恼;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以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也是如此。因此说,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地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是属于禅定的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修学禅净之道也是一样,以念佛法门来锻炼参禅的功夫;具备了参禅的功夫,心地细密,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求生极乐,可以不必苦修一至二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证得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也可以远离隔阴之迷,三明六通具足,得如幻三昧及意生身和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八地以后,就能不离极乐世界而回入娑婆,广度有缘众生,以及护持释迦世尊的正法。并且能面见卢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 三摩地

2018-07-20

而是指亲见自性弥陀---明心见性。接下来这一段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便可知道前面所谓的「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明」---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 三摩地

2018-07-20

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