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罗汉们所断的内执有我,称为我慢,是指凡夫或三果以下对於自己的存在存有喜心,深心中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产生极微细的喜悦,这种喜悦是深沉的存在於三果以下有情心中的,很难以被他人或自己发觉到的,这才是阿罗汉们所断的我慢。所以是因自我的存在而起喜乐的极微细慢,不是比较他人而起的慢。但是,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其实正是古时南传佛法经典中所说的爱阿赖耶、 admin

2020-06-08

  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明障碍著,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断尽所有的无明。-----《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admin

2020-06-08

  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明障碍著,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断尽所有的无明。-----《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admin

2020-06-08

  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都是依着禅定证量的高下而有分别。想要证得神通的修行人,必须要舍离欲界淫欲的贪着,才能够发起初禅的定境。如果是以男女双修当中正受淫乐的离念灵知境界作为禅定的正修,这样的修行完全违背了禅定正修行法门,也完全违背了禅定的修证境界;本来就不能超出欲界的范畴,不能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与神通修证的加行完全无关,又怎么可能发起神通 admin

2020-06-08

  弥勒菩萨摩诃萨已经很清楚开示:能够与识阴六识互为束芦,就是能生有情名色的识大,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不能外于一切有情真心的识大,而有五大及识阴六识存在。然而密教行者无法证得此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忽视能生前六识的识大,故意执取识阴六识尤其是意识,将意识的了别性当作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的识大;由于误解大乘经典的内涵,导致《大日经》所说的主旨完全不正确、 admin

2020-06-08

  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一切法界体性悉已具足了达;具足人法无我。分段生死诸法及断分段生死之一切智,变易生死诸法及断变易生死之一切种智,悉皆具足了知,故名一切种智。佛以一切种智故,名为一切智者,非三乘无学之所知也。道种智者地上菩萨方得;大乘佛子以明心故,般若正观现前,初得大乘无生智忍, admin

2020-06-08

  这个心就是佛所说的真心,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于一念相应慧明心,能够安忍真心本来无生体性而不退,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不仅可以入内门修六度万行,而可以转入八住修行;如果证悟了,无法安忍真心无生的体性,不名七住明心的菩萨,名为退分菩萨,只能在外门继续修六度万行。见性就是佛所说的佛性,祂是真心的作用。如果菩萨具 admin

2020-06-08

  这个心就是佛所说的真心,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于一念相应慧明心,能够安忍真心本来无生体性而不退,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不仅可以入内门修六度万行,而可以转入八住修行;如果证悟了,无法安忍真心无生的体性,不名七住明心的菩萨,名为退分菩萨,只能在外门继续修六度万行。见性就是佛所说的佛性,祂是真心的作用。如果菩萨具 admin

2020-06-08

  (《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像造作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未来世要异熟到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间无间、寿命无间及身形无间的五无间地狱去受极重苦报的罪业,以及其它一切故意思惟而造作的诸业中极为重大的恶业;这些恶业的异熟果报如果成熟的时候,就会障碍这个有情正法的修行,使他不能生起、不能成就,这就称为业障。所以说,业障就是往 admin

2020-06-08

  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 admin

2020-06-08

  第四个浊是众生浊,众生浊又称为有情浊。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这样说:“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不识父母,不识沙门、若婆罗门,不识家长、可尊敬者、作义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后世罪,不见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业,不受斋法,不受净戒。昔时不尔。是名有情浊。”(《瑜伽师地论》卷44)也就是说,这时的众生有着种种欺诈弊害的恶行,不孝敬父母尊长, admin

2020-06-08

  业种被完整保存在一切有情生命皆有的如来藏中,将来依缘而显现。我们依本自具有的真心如来藏,而有无量的过去生,也会有无量的未来世,没有终止的时候。所以佛曾说:若以生生世世所留下的白骨,堆起来比一座须弥山还高。如来藏会依着我们今生今世所造的善业、恶业而有未来世的业果,于是轮回就这样不断的产生。几千年来,人类在所有未知领域中,最想知道的莫过于人类自身之谜: admin

2020-06-08

  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 admin

2020-06-08

  异熟果是有情造善恶业以后所感得的果报;譬如菩萨造净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亦如有情造恶业而感得后世不可爱正报身,或造善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 admin

2020-06-08

  异熟果是有情造善恶业以后所感得的果报;譬如菩萨造净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亦如有情造恶业而感得后世不可爱正报身,或造善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 admin

2020-06-08

  以上是对于“法”大略的说明,那什么又是“法门”呢?法门是佛法中的专用语,专指佛菩萨所开示的胜妙法道;因为这些法道,能够开启众生的解脱之门,能够普令有情众生超凡入圣,出离生死苦趣,而进入到解脱清净的境界之中,所以就把这些能让众生解脱的法道称之为法门。譬如佛陀在《法华经》中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admin

2020-06-08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4]---------------------------------------第八识如来藏概说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 admin

2020-06-08

  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情,还得要修学出世间法,而出世间法说的是,能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确认其之虚妄性。而这一些出世间法,却都是要在世间之中去观察证知的,然而到此为止是通于二乘的出世间法,菩萨却还要进一步去证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明明是虚妄的,看起来是缘起缘灭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95 admin

2020-06-08

  另外在利乐有情上面,什么法可以施设为处?什么法不能施设为处?佛也是很清楚的,这叫作处非处智力。这个智力,菩萨证悟明心以后开始出现,要到佛地才能具足;而这个处与非处的分别,显然与五力的离分别执着不一样,所以是与五力相反的。譬如声闻人,二乘菩提的五力出现了以后,他就什么都不关心了;当他肚子饿了,去托钵回来,用过斋了,经行以后他又入定去了,什么事都不关心 admin

2020-06-08

  没有生死过失的清白法,譬如说,以无我如来藏为依止,转依这样的真如无我,来利益有情而不求恩报,而不求有所得,这样就是没有过失的清白法;或者说依止于这样的一个断我见的这样的智慧,进而修学断我执,这个也是没有生死过失的清白法。能灭如来正法的相似像法,这个部分也是很重要,要有这样的分别的智慧,因为今天既然是身为僧宝,如果说不知道这样的法,是能够灭如来正法的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82   83   下一页»   共1649条/8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