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他利益众生而去布施持戒等等,累积了众多的功德福德的结果,他都是发愿回向给有情众生的道业增上,并且发愿回向共同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早日成就,发愿共同实证一切智智的圆满究竟。因此这个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真实证悟而转依成功才能够做得到。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成 admin

2020-07-06

  一般来讲,我们说五戒,它是从哪里?它就是以杀生戒为首,就是要戒杀,因为有情的众生,都是以自己的正报这个身——这个身命——为我。就是众生往往都是以身——我们的身体—来认为是我,所以叫身见。所以如果能够救他的身命来戒杀,这个众生能够长养他的身命,那这个福就大。所以我们布施,当然就以戒杀,甚至乃至护生,这个福德就会特别 admin

2020-07-06

  现在回头来说,世尊以怜悯众生的缘故,而接受须摩以线缕的供养,一者是明白须摩会因为这样子而发起大誓愿心,将来就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一者世尊示现及时受用他的供养,是为了成就须摩将来利乐有情过程之中,所随时需要的资粮,因为须摩的布施是时节施。那为什么又说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我们来思维一件世间法,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 admin

2020-07-06

  有的人说:我回向发愿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是甚么呢?所以我们回向发愿这个部分,在经典告诉我们,我们就要了解它背后的道理,背后的道理说甚么?我们发愿回向是要具体!就是说求生极乐国土的上品中生,或者不管从上品上生乃至到下品下生的人,如果你有信、愿、行的部分,那你在回向发愿的时候,你就需要具体的而且明确的回向发愿,发愿求生净土——要在这里来成就信愿 admin

2020-07-06

  此三种邪见之结,能系缚一切人、天人、天主……等有情,轮转于三界中而不得出离生死……由是系缚缘故,说此三结为三种系缚之结。三缚结之初结即是我见,我见摄属五利使中之身见;我见若断,五利使其余四使亦必随之一一灭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然而五利使之根源即是我见,我见若断,五利使随之皆断,成大乘通教中 admin

2020-07-06

  所以菩萨也要有种种的示现,一世又一世不断地跟人间有情接触,就是要在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上不断地饶益一切众生,这样来成就您的未来的佛国净土。《维摩诘经》卷2〈佛道品〉说:【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却 admin

2020-07-06

  什么叫三聚净戒呢?三聚净戒就是修一切善法戒、摄一切律仪以及饶益一切有情戒。也就是说他要修一切善法,所有善法都要修;而且要摄一切律仪,所以会遵守佛的戒律,因而不会造作诸恶;另外还要饶益一切有情,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所以他是从自利利他,一直到成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佛一定要受菩萨戒的道理,也是在这里!菩萨戒跟声闻戒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后面会有更详 admin

2020-07-06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与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admin

2020-07-06

这一些是凡夫之人类意根所默容的,但只是在现行中而不是在种子上了知,只有修行好的人才会知道一点点中的一点点,而有情们的意根默容的三界法种,其实也是各不相同地容受著三恶道之法、人间之法、修罗道之法、天道之法,而这样的默容现行诸法之中,同时也默容了他们往世所曾经历的三界诸道之法。这是凡夫有情的意根所默容的世间法,这就包括现在世和过去世!但是未来世充满著往 admin

2020-07-03

  由意识不具有入胎、住胎出生蕴处界,显然不具有结生相续的功德;再由现前可见有情能入胎结生相续的事实来看,显然另有一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确实存在,并非由识蕴中之某一心、某一法之假说称名者。而现代也仍然有人能亲证这个入胎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证明祂确实存在而非应成派中观所说的假名施设有。很显然的,应成派中观师所谓之“中观”所依心,并非 admin

2020-07-02

  此金刚心虽处于污浊之五蕴烦恼泥中,其本有之清净涅槃自性则是如金在矿,却从未受此烦恼泥所染污;一切有情不分小身大身、无足、两足、多足等等,同有此心,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故金刚心之本有真性普现一切众生界中,并非如莲花戒所说是已成就具势力者才能具有之法,更非如同释摩诃衍所说妄心不起、离一切妄想,才得以显现真性。由于释摩诃衍并非真悟之禅师,仅是捡拾真悟禅 admin

2020-07-02

  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 admin

2020-06-26

  所以我刚刚讲的都是如实语,这可不是开玩笑;都是因为大家好动,所以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事情发生;如果人类与动物们的身心都不动了,就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有情全部证得第四禅,大家都入定去了,也就不需要饮食、活动、繁殖……等。所以我刚才说的真话,大家刚开始可能都当作我在讲幽默话。其实不是!事实正是这样。-- admin

2020-06-20

  例如,假使你是个有情生,依你往世所发的愿,此世生而为女性菩萨;在人间一定会有两性,那你往世为了容易摄受众生,所以发愿生为女人之身;就像观世音菩萨常常变化作人类母亲的模样,众生就很依赖他,这是一样的道理。假使你身为女人,那你想为人家演说《法华经》,可就反过来说了:“菩萨摩诃萨不应于男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获得欲觉而 admin

2020-06-20

  接著忍辱,对于一般凡夫菩萨而言,他们修的是对于有情要如何接受,是忍受有情对他所作不平等的事相上的待遇,但在法上他所能够修忍的部分,也就只有信受大乘法,不排斥二乘法,但不以二乘法作为他的归命所在,最多就只是如此。可是当他信受大乘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说:“大乘法就是解脱道,成为阿罗汉以后不入无余涅槃,依于解脱道继续在人间利乐众生,最后福德圆满时就 admin

2020-06-20

  第二十一辑-摘录精华篇那么话说回来,色界天有情中,就是有一些愚痴人看见欲界天的天人、人间的人类,都是一下子出生、一下子又死了;特别是看到人间,因为他们天寿很长,而人类一般而言以百岁为准,少出多减;这个少出多减是说,只有很少人出过于百岁,大部分人是少于百岁的;因此以色界天的寿命来看,不必一个早上,刚刚才看到谁出生了,在人间当了转轮圣王轰轰烈烈,怎么一 admin

2020-06-20

  佛所认定的而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萨,因为他能够实证自心如来本来离一切相,了知自心如来本来具足一切法,了知自心如来具足三乘菩提的内涵;并以此正知见在三界中成熟一切有情,能够这样说法利乐有情的真实义菩萨,才是真正的出家的人。所以,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能够亲证三乘菩提而发起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并以此智慧以及亲证自心如来离一切相的正知见来教化有情 admin

2020-06-16

  佛所认定的而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萨,因为他能够实证自心如来本来离一切相,了知自心如来本来具足一切法,了知自心如来具足三乘菩提的内涵;并以此正知见在三界中成熟一切有情,能够这样说法利乐有情的真实义菩萨,才是真正的出家的人。所以,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能够亲证三乘菩提而发起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并以此智慧以及亲证自心如来离一切相的正知见来教化有情 admin

2020-06-16

  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二百逾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刺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俱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 admin

2020-06-14

  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大神通力无所畏,已曾承事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诸佛,悉皆能转不退;若有无量阿僧祇世界有情才称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 admin

2020-06-14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82   83   下一页»   共1649条/8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