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前一集说明:在现象界上,诸空相本身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可是将诸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诸也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经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 admin

2020-02-18

前一集已说明,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十八界任何一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经文: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 admin

2020-02-18

前一集已说明,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祂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菩萨证此无所得的真心,才是真正的菩提萨埵,也就是菩萨摩诃萨。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经文: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admin

2020-02-18

难道真的要完全断除世间中的所有烦恼,才可以明心证悟实相吗?维摩诘大士说: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 admin

2020-02-18

由于阿赖耶识变现的五色根加上意根,然后有了前六识出现;有了前六识出现以后,接下来五遍行的心所有,以及欲、胜解、念、定、慧的五别境心所有,善十一和二十六个烦恼、四个不定,这五十一个心所统统就会跟着陆续出现,因为这些就是这八个识的体性。五十一个心所有,是由这八个识和合运作才能变现出来的,依附于阿赖耶识心体的现行识,以及阿赖耶识所执藏的意根种 admin

2020-02-18

一般人常常会误会虚空无为,说是因为虚空中没有任何一,不起作用,所以是无为,这是误会了虚空无为。真正虚空无为所指的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祂的体性犹如虚空,无形无色。那不动无为又是什么呢?不动无为是在讲禅定中第四禅的境界;在第四禅的境界中,第七识的意根不动,第六识的意识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叫作不动无为。无为统统是依什么而建立的呢?是依附于真心如来藏 admin

2020-02-18

那第二句的与此相应故讲的又是什么呢?这是在讲八识心王所拥有的五十一个心所有;这五十一个心所有,必定是与八识心王相应的,所以称为与此相应故。这里的此所指的就是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中的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心所有在十八界中与八识心王相应,它们跟八识心王的每一个心统统相应,所以叫作遍行,遍行于八识心王中的一切识。而且这五遍行 admin

2020-02-18

因为八识心王有这些心所有,配合过去世的无明,以及这一世父母和四大元素的助缘,所以就有了五胜义根大脑,也有了十一种色的出现。包括修定以后能够变现出来的处所摄色。这些色都是由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才能够显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色身,所以说这十一个色,叫作二所现影故,是由第一位,五位百第一位的八识心王与第二位的五十一个心所,由这两类的而变 admin

2020-02-18

是故诸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大乘起信论》卷1)若离妄念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如果能够理性的信受一切众生果报,皆是由众生的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建立、所长养,众生一向都是住于其自心如来藏中,从未离开过,而如来藏真实如如,不对六尘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中生起妄想、妄念,不觉知自我;六识心及意根末那识因为无明,才会对五蕴以及六尘境界生起妄 admin

2020-02-18

接着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一切世间出世间,不论是什么,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种就会 admin

2020-02-18

先说本来性;阿赖耶识的本来性,祂不是父母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佛菩萨所给的,而是每一个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的;祂不是后来才出生的,所以说涅槃境界不是有生之。有生的东西将来一定会灭掉,没有生就没有灭;因为祂本来就无生,所以祂不灭,这叫作本来性,所以涅槃是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具有这本来就有的涅槃境界,所以说这个涅槃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接着 admin

2020-02-18

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无记等等;这些心所有,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为什么有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 admin

2020-02-18

但是意根是心,我虽然跟你说意根是意识所依靠的,但是因为你只能知道意识,事实上你没办了解意根。我在这里就来作一个说明: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我们从哪些现象可以了解说有意根的存在?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譬如说,早上起来你在煮开水;开水还没煮完,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这一通电话很重要,你必须赶快出门去处理。结果因为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所以你就忘了你在瓦斯炉上还在 admin

2020-02-18

因为意根不睡觉,祂是心,刚刚讲,我们在前面讲的内容里面有谈到,意根祂能分别五尘上的尘有没有变动;也就是说,叮叮咚咚这个声音它因为有变化,声音有变化,所以祂就觉得说声尘有变化,这个变动很大,所以祂就把意识跟耳识叫起来,分别说: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情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尘的变动呢?那意识、耳识叫起来以后一分别就知道,原来是消防车开过去的声音,马上判断就 admin

2020-02-18

尘者谓如来藏所变现之相分,为意根、意识所缘者。如来藏变现似五尘境之内相分上所生尘,为意根、意识所缘及意识所变生之带质境、独影境之尘属色;与意识所相应及意识思惟而施设之名相,亦可称为尘,属心尘。因以依对境来分色、心尘,如见分对五尘相分境上便依其境生起色尘;见分不对五尘境,纯由见分之所转生相应之尘为心尘故。《楞严经》卷三说:意 admin

2020-02-18

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明门中所说的色阴等十一;但在这里主要是从六尘来说相分,不说到五色根也是如来藏的相分。因为相分是我们的觉知心所接触(看见)的六尘相,所以称为相分。因为有被见的六尘相等相分,就一定同时会有能看见相分的能见者,也就是见分,所以见分是指能看见相分的觉知心等功能。 admin

2020-02-18

首先建立正确的观念寿暖识三,说为命根,再进一步由寿、暖、识三中之识,说这个识就是如来藏本识,这样修习阿含解脱道时,才不会唐捐其功。什么叫作寿、暖与识呢?《中阿含经》卷58说:【复问曰:贤圣!有几,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乐比丘尼答曰:有三,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云何为三?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是谓三,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 admin

2020-02-18

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能全部理解我所说的义,但因为正是无间断而且平等的,而他们所证的不是无间断而平等的。由于他们所证的不是无间断而平等的,我慢就不能断除,我慢不能断除的缘故,弃舍这个五阴以后,与前世的五阴一样相续的五阴,又再度出生,由于这个缘故,仙尼!我就记说,这些弟子们身坏命终以后,往生到各个不同的处所。为什么这样记说呢?都是因为 admin

2020-02-18

今天我们要继续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我与无我的相关义;今天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应住不变异,空无我、我所上面,这个也是属于在修学中非常重要的义。一开始我们要简单说明我与无我的基本概念。一般人所说之我,通常是以意识觉知心为主,因为意识觉知心是因缘所生、是生灭性的,因此称为假我,意识心祂也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也称为无我性的;佛中的真我就是如来 admin

2020-02-18

名代表着精神层面的心;而色则是代表了物质的色。名是五阴中不属于色的四阴,也就是受想行识;色是五阴中之色阴,属于有形质之,色的体性即是四大地水火风。《楞严经》对于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性,五阴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由五种妄想所变生的。五种妄想有: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妄想,由坚固妄想变生色阴,虚明妄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