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能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的,有时候家里面的人,他们并不清楚,有时候对于宗教,他们有一些特别的看法;虽然我们想要跟他说,佛教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宗教,它并不是一般的宗教,而它出格于宗教之上,它是真正要修学智慧,乃至于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不是我们要当谁的奴隶、奴婢等等。可是家里面的人,可能完全听不下去,然后甚至禁止我们来供佛;那这样也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自己准备一张照片,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这位先生叫作罽夷罗,他工作非常地困苦,有一餐没一餐的,没办法让自己可以得到温饱。有一天,他看到他去帮佣的那一户人家长者,到寺院去供养三宝的时候,他心里面不禁有了一些感触;后来回到家以后休息,他就开始感叹!这时候情绪一上来,就不禁落下泪来,刚好他太太的手就放在那里,一滴泪水就滴到了这手臂上,因此就把他太太惊醒了,结果太太就问他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大智度论》卷32〈序品第1〉中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供佛功德的故事,这是《贤愚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大富长者他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面貌非常端正,出生没几天就能开口讲话,问他的父母说:世尊还住世吗?他的父母回答说:世尊仍然住世。男孩又问:尊者舍利弗、阿难等都还在吗?父母回答说:都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天,长者因病即将往生,临终前嘱咐两个儿子:你们千万不可分居,好比一条丝线无法移动大象,必须聚集众多丝线,才能将大象移动;兄弟和合,就像多条丝线聚集,才能产生力量。这样告诫二子之后就往生了,长者往生后,兄弟俩遵照父亲的遗嘱,相亲相爱地一起生活,可是弟弟阿利咤结婚后,妻子时常跟阿利咤说:你就如同你哥哥的奴才,因为家中的钱财用度、待人接客,都是你哥哥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老妇人心想:如果可以把贫穷卖掉,我一定要问尊者如何做,要用什么方法来卖?于是就问说:大德尊者!贫穷该怎么卖呢?迦旃延尊者回答:如果你真的想要把贫穷卖出去,就随我所说而回答:‘是的,我愿意!’迦旃延尊者又说:首先你先沐浴清净。老妇人洗澡清净后,尊者又告诉她:你应该要布施。老妇人回答说:尊者!我那么贫穷,身无分文、乃至些许丝毫的完物都没有,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各种方法存钱。就这样过了数十年清苦的日子,居士累积了九十万数的财产,但是还未满一亿,但却在此时生重病而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有一个才七、八岁的儿子,所以临终前,他告诉妻子:我的儿子还小,将来长大以后,就给他现在的财物,让他以此广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悲,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三件事情:第一是明信因果。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施的因缘果报。第二是亲近善友。因为从善友处,学习到了正见正理,所以就能够不谘承邪见了。第三是不贪着财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常常有人在护持正觉同修会以后,因为心中有疑而不确定,所以就又去问某些道场的住持法师,那些住持法师就说:你千万不要再去正觉布施了,那个啊是邪魔外道。他听了之后心中就很恐慌!所以就后悔说:哎呀!我当初要是没去正觉讲堂布施就好了。像这样接受了错误的邪见,把的功德田误以为是邪法,这就是谘承邪见,因此就对布施到大福田产生了后悔心。后来有些这样的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金刚经》曾开示: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有佛出世,号毘钵尸佛,十号具足;佛灭度后,遗法在人间流传。有一些比丘教化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l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布施的对象为何?布施时,应当观察所布施的对象是谁,譬如你看见贫穷、孤苦无依的老人、小孩、妇孺很可怜,所以用钱财来布施,或者为他们做事,让他们离开贫穷、孤苦、恐惧的生活,使他们生活得以衣食无缺、免于恐惧等等;虽然这些都属于人天善法的福德,可是这些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事,不应该去推辞。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人有布施的习惯;他将或者已菩萨六度当中的布施度,是为菩萨种性人,不仅尊贵而且很难得;像这样的菩萨是久学菩萨,已经经历多劫的熏习,早已养成布施的好习惯。如果要某人布施,他总是不干脆、推三阻四的,乃至借著种种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的布施可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所谓的财施,就是拿自己的钱财、拿自己的物品—譬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给他人使用,使得他人得以活命或者度过难关等等。所谓的法施,就是说法让他人可以听闻,可以依之而建立正知见,不仅可以成就人天善法,而且未来还可以实证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菩提。这里所说的,就是真善知识所说符合世尊的,而不是依附佛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外,同时还有大功德。佛陀又说,能够布施给十一种对象,就叫作不可思议。因为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意布施的对象。譬如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布施。第二种人是毁戒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大的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分享以前有位菩萨老师说明网络法布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福德资粮的修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些诸佛度众的常法我们可以为人说法流传。2.可是关于「实证」的部分,也就是个人的观行内容、体验内容,我们为了保护大众未来实证的功德,也是不可以写书或上网流传的。3.另外就是有些佛法的内容或是事相的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