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求出离三界法,不在身相作文章因为的确有真正可以出离三界的法,祂是可以亲证的;不是只是拿来作学术的研究。当你初步分证出家法以后,比如说初果向或是初果,虽然你在解脱果上的证量还不具足,甚至于说还仍然有贪、嗔、痴——那当然这是相对于二果的薄贪嗔痴而言,假如比起一般人的贪嗔痴,当然就已经少了很多了——可是,你毕竟真正的已经看到解脱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是要让自己更加解脱与有智慧,更加安乐!除了修福德也要修智慧,而心性的福德就是因为有修定力降伏五盖,或是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清净自性,或是用二乘解脱道的修法让心性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无我。而大乘的修法就是开悟明心并且转依如来藏。《瑜伽师地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三个退转的原因都是很有可能的!葛格我猜想现在第一个原因应该会比较少,因为大家都很努力看书和上课,知见都很够!当然有某些菩萨还是看书很少,或是慧力不太好,那禅三当然也要考得很辛苦了!而第二个原因和第三个原因退转的情形还是会发生,有的人如果定力不好,那真的会因为家庭或事业不顺利,就开始怀疑而退转;或者没有怀疑,但因为平常生活过得很不顺利,或在讲堂遇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葛格我在正觉讲堂上课已经超过九年半了,明年四月就要满十年!这十年来我认识很多很多的证悟菩萨,应该有三、四百位以上(主要都是北部),当然很多是看过人但忘记名字,因为大家常常都会见到面!三四百位的证悟菩萨中,年轻人很少!当年二十几岁就证悟的那几位,现在超过三十岁以上了!最年轻证悟的就是《我的菩提路》第一辑的林明佳师姐,她大学时就证悟,现在应该也三十三岁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弥勒菩萨用完斋后,这时穿珠师就铺设了一个小座位坐著,请求弥勒菩萨为他说法。弥勒菩萨有四辩才力,为他说种种妙法,穿珠师听了非常高兴、无有厌足!刚好这时有一位长者要嫁女儿,要雇用穿珠师帮他把宝珠缝上新娘服,以十万金钱当作酬劳!穿珠师当时听法正听得很专心,于是就跟对方说晚点再去;但长者很急,派人三次要求穿珠师,但因穿珠师很认真听法而都拒绝了。所以长者生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华严经》说:「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除恶慧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离憍慢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灭烦恼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诸见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一切恶刺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石霜禅师舍寿,寺院中的僧众都请首座继任住持;九峯禅师却向僧众们提出,必须首座有真正得到石霜先师佛法的意旨,才可以继任住持。首座听了就问他,石霜先师有什么法意?九峯回答:石霜先师曾开示:‘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的就不问了,你且说说‘一条白练去’所要显示的法意是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9集禅净双修在佛法上能成立吗? (原标题:参禅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宗参禅是要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悟明真心、眼见佛性,因此也称为佛心宗,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禅宗所要参究彻见的,正是众生各个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实相心如来藏。证得如来藏时,就是佛菩提的真见道,就是经中说的觉,就是证菩提、证真如。这时是真见道,算是真的进入内门修学佛法。以后就是相见道位的修学,直到通达了以后才能入地。可是证得真如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达摩祖师所传的,就是这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法。而这个般若的开悟,是参禅时一念相应突然找到的,不是靠思惟来整理才渐渐显露出来。譬如一颗芒果,它的香味,它的甜味、酸味,假使没有亲手拿在手上,送进口里来吃,任凭别人怎么样解说,自己怎么样揣摩想象,终究无法真正了解;众生听了很多芒果大概多大、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味道是如何,他听了很多,可是他从来不知道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嘱咐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的时候,他还没有悟入。后来他问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只回答他一句话:倒却门前刹竿著。他问这教外别传,世尊究竟是传个什么法。大迦叶尊者叫他去门前把刹竿放到。刹竿就是上面挂着布帆的竹竿。这也好像是眼见色而悟入,其实是从身根悟入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余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真心!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天嘉二年,大士在山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随后。于是对们说:七佛之中,唯释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日,一位募化僧建议他看这样一则公案----僧问法灯禅师: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于是,郁山主便按那位僧人的教导,放下万缘,朝于斯,夕于斯,一心参究这个公案。这样一直参了三年。一天,郁山主骑着小毛驴外出,在过一座木板桥的时候,小毛驴突然一脚踏翻桥板,连人带驴,一齐掉到桥下。这意外的一惊,令郁山主顿时言思路绝,豁然大悟。2、从前有一位无名僧。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