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其中很多的目的,我们简略来说常见的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乃是要让行者起信,能够继续进步,但是却不是让众生要执著这个瑞相。因此,加持有些人见到瑞相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让这个行者能够生起信心,成就信力;对于三宝的信心生起的缘故,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乐,对于自己能够产生足够的信力;所以,诸佛菩萨偶尔会现起一些特殊的境界,让某些众生遇到;但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一定要通看三世。所以,在这一世里面会碰到的一些境界,或者是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要看说我们之前到底种了什么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前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那么它的结果到这一世——有可能是到这一世,才发挥影响力,才显现的。这个就是我们看因果要建立的第一个观念。所以,当我们如果按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果我们有深入佛陀所教的解脱道,深入去履行的话,我们就知道,不管是眼前哪怕是你真正觉受到的快乐,其实它的本质,到最后它的本质仍然没有办法脱离苦;所以我们才会说,在四圣谛里面,第一个圣谛就是所谓的苦圣谛,谈的就是这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哪怕是你表面上觉得快乐、觉得享乐的这些事情,其实它的本质仍然是在苦圣谛里面。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所以寂灭为乐的这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理,必须要让您能够有机会朝向亲证真如佛性的方向前进,这个才是叫作佛菩提道。这个里面牵涉到的道理,请各位菩萨先记住。因为是所谓的亲证,所以一定是自己亲身去体会证实,它不是一个口号,它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还是呼吁大家,就是说善知识第一个判断的准则,一定得要持戒清净。但是这个持戒清净的部分,另外讲到持戒清净,我们就要顺便跟大家说,有一些观众们也许会听到,比方说,有一些个道场,在里面说法的善知识,可能会在法义上面,会为了要辨义的关系,所以说哪一个人说得对、哪一个人说得不对。这个部分来讲,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说,按理说,学这些佛教的话,就要做好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曾经称赞过大迦叶尊者,说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或者,佛陀也曾经称赞过尊者舍利弗,说他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所以,少欲知足的这件事情,的确在某种的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行者修行得力、降伏性障的一个称赞之词。可是在佛教里面,谈的这些关于解脱方面的道理,其实它的层次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少欲知足的层次。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睡而无眠,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人是刚才所说的神经耗弱,得了失眠症;或者突然遭逢大变故,使他放不下,因为焦虑而导致他睡而不眠。第二种人是由于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着。譬如我,每晚都很难睡得着;当我要入睡时,我只有一个办法--就像舍寿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无念的了了灵知)舍掉;如果不把无念灵知的自己舍掉的话,就无法入睡。当你一天到晚都(p84)是处于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一次我到西安去赏雪,几天以后回到,从桃园机场走出来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冷嘛!但是亲戚来接机却说:哎哟!你这几天不在,你不晓得啊!这几天真是冷死了啊!我们躲在被窝里都不敢出来。同一个外境,为什么两个人的感触是完全不同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因为在西安的时候,每天习惯从温暖的旅馆走到街上,瞬间温度就从二十几度降到零下十度,所以我的皮肤已经适应了那种极度温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探讨:学佛人可以占卜算命吗?这里可分三点来说明:第一点、占卜算命并不是具有绝对性、全面性及普遍性,它会变动的、会改变的,所以它不是真实法。在这里举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是经中沙弥救蚁子出离水灾而得延寿长命的真实例子。在以前有一位阿罗汉,其座下有一位沙弥,有一天,这位阿罗汉知道沙弥仅剩下七天的寿命,所以决定让他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临别时还吩咐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中阴身是最好的,因此如果能在第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来世的福报通常会比在下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的福报更好;所以应该把握在第一个中阴身坏掉之前早点去往生,千万不要对于生前的眷属,与财产眷恋不舍,而拖延往生的时间。因此较有智慧者,在第二个中阴身时,因为已经经历了第一个中阴身,知道中阴身仍然是会生灭的,而且第二个中阴身显然功德不如第一个中阴身,那他就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说,这个男女的这一个欲,从开始第一次两眼相望,一直到彼此是否能够成为夫妻或者会成为怨偶,这个当中自己的心行、欲想的变化,是剎那剎那都在变异著、都在不安著。另外,如果说国与国之间也是一样,往往为了一个国家的满足,少数人物的满足,而就会制造各种武器互相打仗,造成大量的死伤。甚至也有国家,我们看到它借著帮助别国去平定内乱的借口,到别的国家去掠夺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那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的,如果说你造了恶业,这个恶因已经定了,但是你的果报将来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也未定,这是第一种。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造了恶因以后,因为他未来在投胎到六道轮回当中,他还有缘;所以,在佛法中要得到恶报,造恶因要得到恶报,还需要有缘。所以说,我们在佛法里面,不是只有讲因果而已;也就是说,他要得到的果,虽然造了因要得到果,还需要有缘。所以说,并不是说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结果这位老太太果然出家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道,而且是比丘尼当中善解经义之第一人。这时候,教团当中诸位比丘大家就觉得很奇怪,然后就问佛说:世尊啊!这是什么缘故?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老太太,是别人的奴婢,可是跟着你出家之后,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佛就解释了,说: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我已经出家学道,然后证得了阿罗汉,可是这位老太太当时虽然证得了阿罗汉,却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我们所谓三净肉,第一个就是见杀不吃。那另外一个是闻杀不吃。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听闻到有众生被杀,结果牠产生了哀嚎的声音,那这个时候这个众生的肉,我们也不吃。为什么?因为我们听闻到牠的声音,我们内心起了悲悯了,所以不忍食其肉。所以说,听闻到有众生被杀的声音,这样的肉我们就不再食用,这是第二种。那第三种净肉叫作疑。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心中有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得到殊胜第一义谛的菩萨,这些都是属于菩萨僧。透过这样三归依的过程,你就可以将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人生的面貌加以改变。三归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因为三归依中呢,一位菩萨他是要发起四宏誓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作为起首,而这个愿呢,是诸佛在四宏誓愿里面所没有办法完全完成的。因为三个愿,烦恼可以断除、法门可以修学、无上佛道可以成就,但是这个第一愿,众生所有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何不自食其力?若哪一天所有人都出家了,这社会要如何运作?基本上这一个问题,我们说它不是正问,不是正确的一个问题,原因如下:第一个、很简单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出家。因为出家,最简单的你要断除人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既然财色名食睡,世俗人来讲样样都想要,样样都片刻脱离不了,那您怎么可能会说有这样子一个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