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乃至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着有人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的福德第一。天王说:我在天上的七宝宫殿里,玉女众伎,衣食自然,在这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中,我却都没有生起任何的想念,远从天上来此受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地,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 三摩地

2018-07-22

佛就问这些比丘说:那你们现在觉得怎么样呢?你们现在觉得这个降龙第一的、神通很大的莎伽陀比丘,他现在躺在这个地方,他能不能够折伏一只虾蟆呢?他有没有办法、有能力去折伏一只虾蟆呢?他躺在那边已经不省人事了,如何去折伏一只虾蟆呢?所以这些比丘就回答佛说:不能啊!世尊!佛就开示说: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 三摩地

2018-07-22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它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它是这样的分类:第一种的绮语情形就是非时语;所谓的非时语,就是这个话不应该是在这个时间说的,但是我们不会看时机,然后我们去说它;例如说:大家正在很伤心的时候,你却在那边讲笑话,那就是时机不对了。第二种也是非实语;这个实是老实、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讲这个话是不如实的话,这个话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也是绮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对方一定是人;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杀人戒,说对方一定是人,而且你杀的不是自己。那的这一部分,为什么不犯杀生戒呢?因为这个戒律里面,是要戒菩萨不要去干扰众生,所以不在戒律杀生戒里面。但是菩萨不应该。菩萨知道因果,他来人间,如果他觉得人间这个生活的环境实在太恶劣,受到了欺负,受到了逼迫,感觉很苦恼,他应该想到的是因果,也就是说你就趁这个机会来还债 三摩地

2018-07-22

”(《六门教授习定论》)第一种是善护诸根。弥勒菩萨开示:“如果要勤加修行,就要密护根门。”要密护根门,弥勒菩萨说:“应以四相了知妄念过失,及以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云何四相了知妄念过失?一、阙念,二、劣念,三、失念,四、乱念。……如何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一是烦恼生因,二是杂染生相应,三毁坏羞耻,四起错乱犯。”(《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她的第一任丈夫跟她妈妈外遇;后来她改嫁另一位丈夫,想不到这位丈夫后来又娶了她以前所生的女儿为妾。后来她也离开第二任丈夫独自为生,成了一位有名的;不久后她跟一位卖香男子生了一男一女,因为害怕影响她的工作,因此她先后将这两个小孩分别遗弃在东门和西门,儿子被东门守卫收养,而女儿被西门守卫收养;两名守卫因为感情好,早在过去就约定如果双方有小孩,分别是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就是身见或者叫作我见,以我们五蕴身为我,或者修禅定的人会以意识心的禅定为我,这个我见要断除;第二个就是什么?初果的见地之后,第二个叫作薄地——薄贪瞋痴,薄哪一个贪瞋痴?薄欲界爱的贪瞋痴,二果人就是薄地;三果人叫作离地,能够离开欲界爱,离欲界爱又有一个名称,叫作断五下分结;那当然他就能够离开欲界,离开欲界之后呢,再上一个在四果叫作毕地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欲受菩萨戒者。先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圣人想。第二观十方一切众生。如父母想。第三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师长想。第四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国王想。第五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奉大家想。次兴三愿一愿自己三业所作功德。与十方一切众生同共。二愿我共十方一切众生。早度生死烦恼大海。到涅盘彼岸。三愿我与法界众生。通达十二部。经文义了了分明。一切善法因戒增长。具足六波罗蜜三十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我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应当学,敬心奉 三摩地

2018-07-22

佛就问这些比丘说:那你们现在觉得怎么样呢?你们现在觉得这个降龙第一的、神通很大的莎伽陀比丘,他现在躺在这个地方,他能不能够折伏一只虾蟆呢?他有没有办法、有能力去折伏一只虾蟆呢?他躺在那边已经不省人事了,如何去折伏一只虾蟆呢?所以这些比丘就回答佛说:不能啊!世尊!佛就开示说: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 三摩地

2018-07-22

皆名第一清净者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是事应当学敬心奉持佛言。佛子。若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还在道场中而能来学,那就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是那个道场很重要的人物,他们不敢招惹你,或是必须仰赖你;第二、你已得到住持和尚的同意。只有这两个办法,不然出家了反而难学妙法。但一般而言,在三贤位中的修行是以出家身来修比较容易,遮障少很多的缘故;因此应该为此世或来世的出家而受持八戒斋,为自己三贤位的迅速修道完成作准备,但是得要先正确的开悟了再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制就是制止别的恶法继续作用,所以才叫作制。戒为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原标题:戒有几种?)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愿戒,其实就是一个总相,它是最困难的;这个戒也是我们讲堂常常要求的,悟后一定要有这个戒,这就是我们墙壁上挂着的“摄心为戒”,就是那四个字的意思。换句话说,先不必管什么戒相,凡是心里起心动念时,若是有了私心想要做什么,就是犯戒了!所以,以摄心为戒时,只要心里动了坏念头就算是犯戒了。胜鬘夫人第一个愿戒的正受,就是这个戒:“从今天 三摩地

2018-07-22

信佛、法、僧是佛开示持戒清净的第一个妙法,能够深信佛法僧三宝,是迈向佛菩提大道的第一步。修学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则能入,佛说那是菩萨因的初发心,能长养最胜智慧门,长养一切善根。我们对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假合相,不会对三宝的功德和真实义产生动摇,以佛法僧三宝为我们总持的戒体,这 三摩地

2018-07-22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