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部经,是总说皈敬三宝的功德,后三部经,是各别赞说皈敬佛,皈敬法,扳敬僧的功德。诸经中赞叹皈敬三宝的文句很多,这里仅引四经,以作皈依三宝所获功德无量的圣教证据。2依论别说2.1第一四德皈依三宝的功德,在《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中,说获两类四种功德。第一四德如彼论说:受皈依者,获四功德:一获广大福,二获大欢喜,三获三摩地,四获大清净。一、获广大福,即皈依 三摩地

2018-07-22

《宝云经》中,很具体地指示了对于三宝的供养方法,如经第一卷说: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花伎乐绕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育、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 三摩地

2018-07-22

一、第一种四正行皈依三宝,可以得其救护,但必须修习正行,才能真正得救护。正行有两类,各有四种。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近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 三摩地

2018-07-22

说到皈依的僧宝是“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由上经论所说,故知皈依三宝是皈依一切三宝。但是应该知道,若约依止和出家来说,则唯以一佛一僧为师了。(原标题:真实皈依) 三摩地

2018-07-22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有两个例子来说明喇嘛教上师的狂妄,第一件事是喇嘛梭巴仁波切,于公元两千年在美国开讲金刚萨埵闭关之教授时说:你愈想成佛,你就愈清晰的看出,将你的上师视为佛的需要。我们需要训练自己,将我们的上师视为佛,要不然,即使你的上师真的是佛,你也看不出他就是佛。(喇嘛梭巴仁波切:“金刚萨埵闭关之教授”)原来喇嘛教的上师只是在搞崇拜,明明是未断我见的 三摩地

2018-07-22

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佛宝?什么是法宝?什么是僧宝呢?这个三宝又分成哪几个层次呢?三宝分成:第一个有自性三宝,第二个有出世的三宝,第三个是住持三宝。什么叫作自性三宝呢?自性三宝就是指:众生本具的法身,众生本具的真如本心,也就是众生自己的自性佛,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众生的自性佛宝指的就是法身,指的就是真如,指的就是这个真如本心,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当众生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分为五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之为信位,这个信的建立就需要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具备对于生命的、佛陀、佛法、正行僧的信心,这在马鸣菩萨所写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信佛还是信佛法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佛菩萨的护佑就开始信佛,有一天如果出了车祸就可能在心里埋怨佛菩萨怎么不护佑自己,开始对佛菩萨升起埋怨 三摩地

2018-07-22

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但对于「是否」之间,并没有这么多的模拟两可,结果最后就只好很乡愿地说,不这个,也不那个,因此这就是佛法中道;这样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佛并不是在作语言游戏,不是在说戏论,因此到底佛在说些什么呢?在回答之前,我们先对于比丘的定义说清楚,为了要能够彰显佛之尊贵,从学者之尊贵,因此比丘是必须至少断除「三缚结」,得证初果,否则是不能够称自己是比丘,这样是有 三摩地

2018-07-22

于大乘法中出家之人,爱声闻戒而不曾爱菩萨戒,总以声闻戒为自高之根本,歧视在家菩萨;如是诸人,不速求大乘见道,而汲汲于抵制大乘见道之居士,终将难免使得大乘佛教渐渐推向在家佛教之路;佛教若真步向此途,则必咎在出家法师,以大乘法师无智自证、兼亦不乐证得大乘第一义谛故;一切佛子若有欲求大乘第一义谛者,必须向居士礼求,则大乘佛教最后将无出家法师住持宗门正法, 三摩地

2018-07-22

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二、信有四种:第一就是信根本。信根本是说,他的心爱乐真如法,心中常常忆念真如法。第八识真如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是菩萨修习一切佛法的根本,所以信有真如法,就是信根本。也就是说,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之前,首先要信受爱乐一切有情都有真如之法:不管是在因地或是菩萨地,乃至究竟佛地,这个真如之法是真实有其清净自性存在,也一直都是真正的如如自在的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慧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舍那佛。皈依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皈依清净法身自性佛,永不皈依一切外道。皈依法:皈依究竟,当成离欲尊。一、皈依三乘通教解脱正道,皈依大乘佛菩提道。二、皈依了义诸经正义,永不随顺外道法教。皈依僧:皈依佛教圣、凡正见僧, 三摩地

2018-07-22

三皈依真实义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我们首 三摩地

2018-07-22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第一节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一、表相归依之义: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先归依表相三宝。表相三宝者即是世俗三宝也,依世间蕴处界身及相应法而说三宝故。世俗三宝者所谓:泥塑木雕,黄卷赤轴,剃发染衣。此有大小乘表相三宝之不同。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 三摩地

2018-07-22

但对于「是否」之间,并没有这么多的模拟两可,结果最后就只好很乡愿地说,不这个,也不那个,因此这就是佛法中道;这样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佛并不是在作语言游戏,不是在说戏论,因此到底佛在说些什么呢?在回答之前,我们先对于比丘的定义说清楚,为了要能够彰显佛之尊贵,从学者之尊贵,因此比丘是必须至少断除「三缚结」,得证初果,否则是不能够称自己是比丘,这样是有 三摩地

2018-07-22

时间所限,我们讲的引用这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的经文,我们只在于解说第一项的胜义僧,顺便依此而来补充、而来演说“平实导师到底算不算是胜义僧”?乃至外面的四大山头,乃至一些假名善知识所诽谤的“正觉讲堂萧平实,他是一个居士身,他没有资格传戒”,乃至所谓的“萧平实都是在骂人”,而不认为说“这是摧邪显正,是为了利乐众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生菩萨问:什么样的人能得到三归依?什么样的人无法得到三归依?佛说:想要得到三归依,必须具足四法:第一信因,第二信果,第三信圣谛,第四信有得道。信因,譬如相信一切法必有其因,不论任何法,只要造了就必定成因而有后果,乃至心中起了善念恶念,未来也有果,所以现在所起的念就是因,虽然只有意动了,身口没有动,但是意造了贪业,就无法把善法欲增长,未来无法使恶心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