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一个人造了大恶业,但他也曾造了大善业,这时要教他忆念大善业,不要去想那个大恶业,让他专注在那个大善业的福德上面。这时因念力的关系,导致受生的状况出现变动而使大善业的果报境界现前了;然后在未来世中,他因为有大福德的环境,就有能力继续做善事,去回向及弥补过去世所造的大恶业,他的恶业种子可以被转变。因此去探望即将舍报的人,千万不要说:你今天会这么痛 admin

2020-02-21

过一段时间职场历练,对大家的诉求,多少感同身受。从最开始比较不喜欢工作,到后来成为工作狂,再后来调整安排,边工作、边护持正法,基本可以兼顾,现在呢,也比较喜欢通过工作去和众生广结善缘,历缘对境修除性障,锻炼自己和众生互动相处的善巧方便,更可以顺便接引有善根福德的众生进入正法。当然,有些福报比较大的菩萨,可以早早退休,全身心护持正法(比如:导师和台 admin

2020-02-21

《杂譬喻》中有一个布施未来世得到大富的故事:在过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大多过着富裕的生活。王舍城里的人,依家产多寡分为九品,这九品各别居住于不同的乡里,彼此是不相互矫错杂居的。其中有个安乐富足的乡里名为一亿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拥有一亿以上的家产。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各种方法存钱。就这样过 admin

2020-02-21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 admin

2020-02-21

这也是为什么世尊会在《华严》中将普皆回向作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总结之道理所在。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回向有功德呢?我们来看看中是如何说的。《华严》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 admin

2020-02-21

因此,我们在典上常常看到,诸佛都劝诸菩萨能够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一切智智,回向诸佛净土。所以,菩萨在广行回向的时候,应当以利益众生趣向佛道,以及利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面的成就为主,一切以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回向成佛为主,这样才能圆满成就无倒回向的功德。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一般的众生他所回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世间有为的事 admin

2020-02-21

自利利他,如果我们这里把它再讲得更清楚一点,其实就是我们常所发下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自利利他,就是自度度他,自己要成佛,也希望众生成佛。四弘誓愿大家都知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需要提醒菩萨一点的是:四弘誓愿几乎是每个学佛的人都会发,可是他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四弘誓愿已蕴含了我们从菩萨发心,乃至成就佛 admin

2020-02-21

这个友地比丘、大地比丘其实在过去世就已跟实力子阿罗汉结下了恶缘;他们因为本身一个心性的问题,对于实力子阿罗汉的如实地分配这一些僧团的供养,没有办法服气,他认为实力子阿罗汉是故意来糟蹋他们两位,来给予他们比较差的一个供养,于是他们就怂恿了他们在俗家的一个姊妹(已出家了,称为友女比丘尼)来诬谤实力子阿罗汉跟她有邪淫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佛世尊要 admin

2020-02-21

所以说,如果有人用这种五雷轰顶的这种恶愿,事实上有人会因为说:我曾发过这样的恶愿,那我是不是离开会被五雷轰死呢?,事实上这是不会的。因为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天神里面,有所谓的雷神,雷神也是天神,他是欲界的天神。欲界天的天神他是修十善业道啊!十善业道他是不杀人的。你说那为什么有些人他是会被雷击而死呢?那是他过去的业,而不是因为那个雷神生气!不是这样子。 admin

2020-02-21

然后过很久的挣扎、进进退退,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从此不吃它,从此精进。那就是说,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贪口腹之欲的惯性,渐渐被消除掉了,这就是业的改变。一个人惯常于打打杀杀的江湖行,喜欢动不动就瞄你一眼。你如果回瞄他一眼,他就将你白的进、红的出。这种人长命的少,因为习性一直不改的话,被杀的机会一直在增加。因为过去生大多是这样,所以怨家债主很多, admin

2020-02-21

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远不再恢复了,当你失去了以后,你忏悔戒体仍然不在;也就是说,犯了重戒它是不可悔的,没办法由忏悔来恢复你的戒体,那你死后就会下地狱。但是戒罪是可以免的。但是如何去免除下地狱的这样的戒罪呢?佛里面就这样讲,说你要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那忏到好相出现,要什么样的状况才说是好相出现呢?也就是说,你在忏悔当中,看到佛出现了来跟 admin

2020-02-21

因此,我们在典上常常看到,诸佛都劝诸菩萨能够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一切智智,回向诸佛净土。所以,菩萨在广行回向的时候,应当以利益众生趣向佛道,以及利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面的成就为主,一切以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回向成佛为主,这样的才能圆满成就无倒回向的功德。但是,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看,一般的众生他所回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世 admin

2020-02-21

弟子们的观念是,回向涉及的层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萨本愿》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但是,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中,有这样的开示:【回向时不要像有些人那样打高空:我○○○以什么功德回向法界。……应当说:回向给我○○ admin

2020-02-21

证初果在佛里面的定义,就是要断三缚结,成就四不坏信或是四不坏净。那断三缚结这件事情呢,在解脱果位上面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非常显著的这个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进佛教来修行的凡夫,毕竟在无量劫以来,就是在六道轮回的世界里面,上上下下的浮浮沉沉,所以您可能这一世当帝王,或者当一个非常有钱的大老板;可是由于轮回的关系,由于因果业报的关系,所 admin

2020-02-21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作得见谛?得见谛就是能够得到法眼净,为什么叫作法眼净呢?就是对于是法、非法已清楚了,什么法是应该要走、要修行的;什么法是错的,什么是外道法,什么是能够正向于佛菩提道的法,已非常清楚地了知。所以典里面又说他已知道了古仙人道。这古仙人道就是一切的修行人,他都是从这条路迈向于成佛之道,或者成就解脱道,而这条道路他已知道了,也从 admin

2020-02-21

《增壹阿含》卷28佛说:【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增壹阿含》卷28)意思是说,什么叫作想呢?想就是了知,了知青色、黄色、白色、黑色,了知痛苦与快乐,所以并不是仅限于语言文字所作的思惟思想,才叫作想阴,只要有知,知六尘就已落到想阴了。换句话说,举凡识阴六识生起的知觉性,都是想阴所摄。当觉知心一念不 admin

2020-02-21

但是在道理上,学人有许多已能够得到信转,对真如心能够信受不疑,或者是有些人在实证上已亲证到而能得到证转;可是为什么在修止的时候,有的时候还是会有魔扰呢?这中间的原因在哪里呢?这个我们要回到在《大乘起信论》前面马鸣菩萨所说妄念这两个字。也就是说: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如何将意识的虚妄分别、末那识由见爱痴慢所起的恒 admin

2020-02-21

在《央掘魔罗》里面有谈到,祂当菩萨的时候,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有数不清的恒河沙数的生死祂都当忍辱仙人,以慈悲喜舍的这四无量心来作众生的依怙,而无畏惧流转生死之苦,也无畏惧众生种种相违、众生种种糟蹋、众生种种侵害之苦,以及也能够忍受缺乏种种受用的痛苦。因为祂对于这些能够忍受的原因,所以这一生能够示现佛果,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这样痛苦的世界----众生种种糟蹋违 admin

2020-02-21

所以,当时有非常多的人在翻译典的时候,也都是采用老庄的术语来翻译。当然就是说,后来由于学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也都是越来越知道佛教的全貌了;所以,这一种的全然用老庄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状况就减轻了不少。不过一直到今天为止,老庄的思想毕竟还是跟儒家思想一样,深入到每一个中华文化普及的地区。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尝试著或者说直接就用老庄 admin

2020-02-21

日前有位友人拿了一本从信法师的著作《阿含的疑难》(圆明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93页),有论及意根,其解释如下:色身是心识所依之根,色身就是心识之根,简称为意根、意根的内容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是意根之部分……,若要指出意根之所在,惟有全称眼耳鼻舌身意。若一定要指出意根的话,色身活生生的生命就是意根,色身若坏即是意根败坏,命也尽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