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乘菩提中的解脱果有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处涅槃。二乘无学唯证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方便说为证),菩萨初地满心位容得前三种涅槃而不思求证有余、无余,三地满心则必能证得前三种涅槃,而仍不取证有余、无余。明心七住位者必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只有佛才能具足四种涅槃。一切凡夫异生有情及二乘无学圣人,同样都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在《胜鬘经》里面有这段的这样说:【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依,如实知见。】(《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入楞伽经》佛性品【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于未来世有谤于我法轮身披于袈裟说有无诸法说无真如我惟是虚妄说作比丘学者不应共和合是人立有无堕于二朋党破坏诸佛法彼不住我法——《入楞伽经》卷十说无真我者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有如来藏集藏往世业种以及具有七种性自性的缘故,所以能令业种一一现行而受其果报。譬如往世爱乐杀生造短命业的人,这一世就不可能享长寿;往世乐于救护众生造长命业的人,这一世将享长寿之果报。甚至于异熟果以外的依报,也是由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而现行,让有情随业受其可爱或不可爱之依报。因此,法界中绝对不会有因果错乱或因果倒置的现象发生,一切有情都是自作自受、自受自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段经文已经为我们具足宣说,若怀惭愧忏悔者必能除灭罪业,回复本来清净自性的道理。阿阇世王在世尊慈悲护念之下,殷重发露忏悔杀父重罪,后来也得到无根信,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努力护持正法以赎前愆。各位菩萨!为了使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忏悔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将以问答的方式,来呈现几则有关忏悔业障的提问。问题一:末学每周二,都会前往正觉讲堂旁听平实导师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以三乘通教佛法来说生缘慈,也可说:因为众生不知能领受种种境界的六识觉知,这个众生心其实是生灭虚妄、空无自性,于是对于所缘诸境,起欣乐厌苦的贪爱执着而受诸苦;于是二乘圣人及大乘通教菩萨,悲愍这些无知众生,而兴起为他们说生空,就是众生本空的真义,让他们能够离诸苦的慈悲心。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心如来藏如果不能摄取四大元素——如果不能依祂的大种性自性而摄取四大元素——变生出你的色身,那么这个真心就不算是有真实体性了。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中国禅宗证悟的人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是我所依据,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正藏》册16,页559,中22-25)《入楞伽经》卷7〈11佛性品〉: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大正藏》册16,页556,中29-下5)注2正觉教团电视弘法《三乘菩提系列─学佛正知见》第49集︰由正光老师主讲:意根携著第八识来投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佛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意识境界的相似像法,会以意识自己思惟所得的,以为说自己意识住于不分别、以为说意识自己住于定境中的这个一念不生祂就是真如;以这样子的境界,以这样的一个错误的认知,把祂当作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的真如法性,这样叫相似像法。缘起性空为什么是断灭法呢?因为缘起性空指的是现象界的一切法,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来看的话,都是因缘所生不能常住、不是坚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菩提就是前面所说的,你要有四智圆明,要一切种智;大菩提这个部分成满了以后,还要有大涅槃的成满,大涅槃的成满就是,最起码一定要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要实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当然最后成佛要实证无住处涅槃。不可以说成佛了可是却不知道什么叫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说他成佛;不可以说他成佛了而说他不必要经过十地的修证;甚至于不可以说他成佛了而说他没有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自性三宝:(一)真如之理,自性开解,名为佛宝。(二)自性正真,德用轨则,名为法宝。(三)自性清净,动无违诤,名为僧宝。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归命自己的自性三宝而已,同时也归命宇宙一切自性三宝。第二、培植福德广结善缘所应做之事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行三种布施。不能孝养父母者,如对父母苛求或瞒骗欺诈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缘所生法没有自己(本来就在)的自体─没有自己常住的自性─有生又有灭,这个有生有灭的现象就是五蕴的空相。可是菩萨却知道:五蕴的空相是立足于般若空性(如来藏),而不落入断灭。所谓的般若空性指的就是如来藏,祂能藉众缘出生五蕴十八界,可是如来藏本身的法性,却不被六道各个有情哪一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所遮障、所系缚、所染污,仍然维持祂的真如无我法性。同时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是见自性弥陀,见诸佛的法身,见一切众生的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的化身佛。因为一念慧相应,亲见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与一切众生乃至自己的法身,都同是这样一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理体,所以称为理一心。这样子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帮大家了解。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基本上一个念佛人在亲证自性弥陀以后,一定会有定的正受产生,假使没有定的正受出现,那一定是他悟错了,误会了自性弥陀,一定不是亲见自性弥陀,而是错把这个生灭的妄知妄觉当作是自性弥陀了。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凡是亲见自性弥陀的人,必然都会有定的功德受用出现。至于亲见自性弥陀之后,会有哪些定的功德受用出现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我们把定的正受分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体究念佛之前必须要有这些定的知见,也就是说你要不离定力去体究来寻找自性弥陀。如果没有定力而说要去寻找自性弥陀的话,那是非常的困难!你会以妄为真、认假为真,结果耗费了很多时间财力而没有达到往体究念佛的目标去。那就很可惜也没有功德受用,所以在作功夫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转折才能有进步,才能提升定的层次。也要知道你目前在什么样的境界,这个时候你的功夫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缘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恶法,故名力。有说:不可倾动名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一一位中,皆具二种。此二广辩,如余处说。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所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的《辩中边论》中卷云:如前所说顺解脱分,既已,复修五根。何位修习顺决择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这是什么法呢?其实是常见外道的法!落在六识心的自性上面,只是身披佛教法衣,身现佛教比丘相,弘扬的却是常见外道的邪见。结果发大誓愿护持正法的人,护持的法却是佛门里面的常见外道见。像这样的护法,不要也罢!像这样的护法,我倒想劝他休息休息,而不是劝他“无有休息”了,休息反而是对他比较好的。还有一种法的护持者,更应该要休息;譬如每天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