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大乘法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末那识上面做文章的,因为众生的解脱与轮回都是以祂的“执著与否”作为主要原因,而且一切种智的亲证与内涵,也都离不开祂的自性,所以说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末那识也就是无始劫来不曾间断过背后的你!祂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虽然这个“你”也是可以灭除的,就好比定性声闻舍寿的时候,可以灭除意根而入无余涅槃一 admin

2018-08-04

但是透过佛教正法的修习,就能渐次净除第八识中所含藏烦恼障种子和所知障随眠,使祂所含藏的所有种子都转变清净,并且除去了一切的无明;连同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体,那就成为了佛地真如无垢识,这就是真如缘起。从以上的说明就可以了解,合业感缘起、赖耶缘起还有真如缘起这三种缘起,成就了心真如的因缘相,加上我们在前一集解说的生灭相,就含摄了佛法解脱与佛菩提二主要 admin

2018-08-04

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大乘起信论》中说证此本觉者方名始觉(初次证 admin

2018-08-01

是故佛云:“若见法便见缘起,若见缘起便见法”,法者“识缘名色”之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也,若见阿赖耶识,便见色蕴及七识受想行蕴之缘起性空,远离自性见,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故,本性清净、无分别性故:若见色蕴及七识受想行蕴之缘起性空,便知有一能使五蕴假藉父母为缘而现起之法--“识缘名色”之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若无此识,十二因缘应名 三摩地

2018-08-01

这些众生虽然被无明烦恼所覆而长久的住在无明暗夜中,但他们身内的如来藏,还是和我一样,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我看见众生被种种烦恼痛苦逼迫,身中怀着和我一样清净的如来藏心,而都不能自己发现祂的存在。所以我告诉各位菩萨:不要看轻自己、鄙视自己,在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中,都有与我一样具大功用的如来藏,常常都救济世间众生之光明显发出来。如果你们能 三摩地

2018-08-01

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 三摩地

2018-08-01

是死自性。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罥。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原标题:四魔具体是什么?) admin

2018-07-23

由入彼而见故,汝等以后定无有死,以汝已入此大解脱自性大乐金刚乘故。」》》(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喀巴着,法尊法师译,妙吉祥出版社1986.6.20.精装版-P410)。云何受第四灌顶者必须以自己色身供养师长?谓其中有许多难以言传之细节,若不于合修之际当场一一说明者,唯凭上师之回忆想象而言说之者,绝难确实而详细体会,是故须以色身供养上师。若不与上师合修者,则难一一描述其 三摩地

2018-07-23

由入彼而见故,汝等以后定无有死,以汝已入此大解脱自性大乐金刚乘故。」》》(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喀巴着,法尊法师译,妙吉祥出版社1986.6.20.精装版-P410)。云何受第四灌顶者必须以自己色身供养师长?谓其中有许多难以言传之细节,若不于合修之际当场一一说明者,唯凭上师之回忆想象而言说之者,绝难确实而详细体会,是故须以色身供养上师。若不与上师合修者,则难一一描述其 三摩地

2018-07-23

祂是本来就存在,将来也不会消灭,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圣人解脱三界轮迴生死苦要靠祂,菩萨们三大无量数劫成就佛道也靠祂,所以统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修学佛法就是要先证得这个「金刚不坏心」,再深入了知这个「金刚心」的种种自性,然后再深入了知其所含藏的所有「种子」(功能差别),当福德与智慧之时,就是成佛之时。依这个金刚心而修行成佛之道,才是真正永不毁坏 三摩地

2018-07-23

《莲花生应化史略》中一段:……大师(莲花生)告曰:所云佛者,即是自心;不加对治,则散乱;不明自性,则驰求。外境苦恼现前,即功德成就而不自知。不取不舍,如草生芽,勿助勿忘,自渐成长。由以上记载可知:莲花生误认离语言妄想之明觉心——意识——为佛地真如。其所谓成佛者,乃以觉知心一念不生,即为已证佛地真如,即是已成佛道,仍堕 三摩地

2018-07-23

但常人所据之心实际是性之起用,以自性权衡判断价值平衡阴阳,这点佛家特别是禅宗观照得最为透彻。由于生命体时刻处于环境的动态阴阳中,追根溯源必然会追究到星体运行周期对时节因缘的影响,才会有融合周易、黄老、丹经的《周易参同契》学问问世。终究不过是为顺应环境变化平衡生命气机、和合阴阳之内修为之道。就道法层次论,此仍为外道旁门,因为修为中过于注重外在环境对生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陀的教法,是正确的教导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更好的反观我们的自性,寻找和佛陀本具的佛性。悟入之后,在按照三乘菩提的道路去修,直到成佛。现在学佛的人,心性都非常的小,看见一些很好的书籍,都置而不闻,真是可惜。就拿的平实居士而言,大家总是对平实居士的书一再诽谤。认为平实居士的法是外道的法,认为平实居士在刻意的诽谤祖师,抬高自己。在没有看到平实居士的 三摩地

2018-07-23

而此十一色法,于三界中现前,非可谓无,然无实有不坏自性,念念变易,终归坏灭;如影似有,而无实质,故名「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之所现影」,若离此二,尚无一法可得,何况十一?故云万法唯识。三位差别故;此谓「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 三摩地

2018-07-23

秘密大乘如何否定释迦牟尼佛作为教主,并且推翻释迦牟尼佛的纯正教法呢?从密教部《金刚顶经》可以一窥其概要: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示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证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时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由一切如来警觉,即从阿娑颇娜伽三摩地起,礼一切如来,白言:世尊!如来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其真实而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此际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佛菩提呢?也就是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到第八识,所以就证得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由于有了总相智,然后修别相智,于别相智之后,就转入到了初地;于初地满心的时候,就可取慧解脱而不取证;也就是说他如果要取证无余涅槃是可以的,同样,他也可以证得有余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所以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三地的时候,快满心时,他就修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从经典及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从六识论的起源加以探讨,乃是部派佛教的声闻凡夫误会佛的真实意,就有六识论发生,后来衍生了两个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自续派)堕入到常见,他们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他们承认有如来藏第八识,可是因为无法证得的关系,就将意识取代了第八识(属于六识论者);另外一个中观派(应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中观派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他们不承认有一个第八识根本心存在,所以他们主张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缘起性空。因为这样,就落入了断见外道中;可是他怕被人家说成断见外道,所以就反执意识心为常,所以就主张(人类只)有六识,认为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祂可以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可是佛说这个意识心不是真实法,祂是虚妄(的生灭)法,怎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作即受者,阴作阴受;异作异受者,人作天受;无作无受者,作业因缘和合而有,本无自性,何有作受?】《优婆塞戒经》卷四这里面佛陀就以般若的道理告诉外道,说:五阴无常,没有办法到未来世去受果报,这个道理并没有妨碍我们佛法中的因果道理,因为佛法中讲的即作即受,讲的就是五阴作五阴来领受;然后异作异受,指的是说,你是人造了善业,然后到天界去享福;无作无受就是指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