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 admin

2020-06-08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好!佛说:譬如为了活命而去耕田农作,随着所种下的种子,将来会获得果实,施主布施了以后,就会随着他的布施而获得福报。就好像接受布施的人,能够得到寿命、气力、体力、安隐、辩才,那么最初的施主,当然也可以获得这五种果报的。布施给不同的众生,会有着不同的果报 admin

2020-06-08

  从菩萨道的法道来讲,也是一定要遵循,就像舍利弗告诉我们的,这样才叫信。那么灭一法已复证一法,既然能够灭除五蕴中的颠倒想的我见;那么五蕴本身并不代表就是法界全部的法,五蕴只是因缘所生法,那被什么法出生呢?就是被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所出生,这个法界实相心指的就是如来藏,祂是可以实证的。所以进入这个住位里面要先熏习所谓的五蕴空相的法,而且要能够真实的断我见, admin

2020-06-08

《佛说信佛功德经》: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义不然。我从佛闻。记念受持。无有二佛并出于世。唯佛世尊是真正等正觉。是正遍知者。具足最上神通之力。《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 admin

2020-04-28

我们再举一个圣教,例如《杂阿含经》的卷14有说:尔时尊者浮弥,知诸外道出家去已,往诣尊者舍利弗所;到已与舍利弗面相庆慰,庆慰已,以彼诸外道出家所问事,具白尊者舍利弗:“我作此答,得不谤毁世尊?如说说、不如法说、不为是随顺法行法?得无‘为余因法论者来难诘呵责’不?”尊者舍利弗言:“尊者浮弥!汝之所说,实如佛说;不谤如来,如说说 admin

2020-04-07

不全选择权贵,也度下贱如优波离;不全为大富长者须达这样的人,也度极为贫穷的就像须赖一样;不全为大智舍利弗这样利根的人,也为钝根如周利盘特伽等;不全为少欲知足者如摩诃迦叶,也为多欲贪欲重的就像难陀这样的人;不全为耆旧宿德如优楼频螺迦叶,也为幼稚年少者就像须陀沙弥等;不全为多智男子而为说法,亦为浅智女人而为说法。世尊向尼提说:【我法清妙,犹如净水,悉能 admin

2020-02-21

目连尊者与舍利弗尊者很要好,他要向舍利弗道别,说他被外道包围打杀,如今骨肉烂尽,身体已经不堪使用,因此想要取般涅槃。舍利弗说:您是世尊弟子当中神通第一,为什么不用神通避开呢?目连尊者回答说:要索受报,终不可避。当人家要来讨回所受的业报时,终究是无法逃避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佛说: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 admin

2020-02-21

就有学人进一步问了舍利弗:什么是业迹呢?舍利弗回答:所谓的业迹,有十种不善的业迹,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那学人更进一步问了:那有什么样的道迹趣向,可以断这十种业迹呢?舍利弗就告诉他说:有!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乃至正定。就上面舍利弗所说的十种不善迹,可以分为身、语、意业三 admin

2020-02-21

舍利弗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赶快到佛陀的座前来请教佛陀。佛陀就把优婆斯比丘他的因缘作了一个开示,佛陀这么讲的,祂说:过去有一个性情非常凶猛残暴的猎人,他为了捕捉山林中所有的飞禽走兽,所以他千方百计地规划了各种的陷阱。但是事与愿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办法捉到一些动物;于是,这个猎人就开始怀疑住在同一个山中的一位辟支佛,认为是这一位佛门修行的 admin

2020-02-21

那时候作父亲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作大臣的就是舍利弗尊者,那时候的国王就是阿阇世王,那时候的天神就是阿难尊者。以上《杂宝藏经》记载的故事是在告诉大家,为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见识一定比较丰富,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部活字典;那么,从老人那里,可以听闻到许多不曾听闻过的事迹以及道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与智能。俗话说百行孝为先, admin

2020-02-21

那时候作父亲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作大臣的就是舍利弗尊者,那时候的国王就是阿阇世王,那时候的天神就是阿难尊者。以上《杂宝藏经》记载的故事是在告诉大家,为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见识一定比较丰富,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部活字典;那么,从老人那里,可以听闻到许多不曾听闻过的事迹以及道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与智能。俗话说百行孝为先, admin

2020-02-21

经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中。这时舍利弗用天眼看见这只狗,因为受伤以及饥饿的缘故,将要死亡了;舍利弗尊者因为慈心怜愍它的缘故,便 admin

2020-02-21

这一位首罗长者,他的性格非常的悭吝,也就是非常的小气;而他的小气是被舍利弗这些大阿罗汉们都知道的,因为他们都曾经往返过他家。所以舍利弗就曾经说:这一个恶道就像海水一样深,这个乱的心就像浊水一样。但是如果说有悭吝心的一个漂流,那么就不可能会结下善缘,没有结下善缘,就不可能有见道的因缘;因此我们应该要设法拔掉他这个悭吝的根源,来成就他布施的果报。所以舍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像《佛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admin

2020-02-21

像《佛藏经》中记载佛陀开演此经的因缘,就是舍利弗尊者从静虑三昧中起来,向佛陀禀白说:“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够令人信受进而亲证而得胜解,真是太稀有难得了。”舍利弗进一步说:“世尊所说的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是无一切名相的法,是没有语句言说的法,世尊却能以种种名相来宣说这个无名相法,以种种语言来叙述 admin

2020-02-20

想到这里,我们当然不会把心念放在不善的贪瞋痴,这样的意念起行当中,一些世俗的事情现在面前,也不会起相应的心行,所以舍利弗在《契经》当中,他就赞叹如来祂具有七胜法。正因为以上所说的这些缘故,所以我们应该要念佛,这样念佛,戒行必然能够渐渐的清净下来,也容易证果了。我们知道佛的七胜事后,应该要花时间,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先看着如来的圣像,然后再思惟着如来的 admin

2020-02-20

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 admin

2020-02-20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什么叫做第一义悉檀呢?第一义悉檀是指大乘如来藏空性的中观类智、地上 admin

2020-02-20

譬如《佛藏经》〈净戒品第五之一〉说:舍利弗!譬如黄门非男非女,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不名在家,不名出家,命终之后直入地狱。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秽但乐闇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自恣,亦复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如烧尸残木不复中用。如是比丘无有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 admin

2020-02-19

大家可以再想一想:在佛的本生故事里面,大部分的时间,佛并不是在讲经说法作大法施;本生故事里面到处充满了,佛与某某众生,比如说跟阿难、跟迦叶、跟舍利弗,互为兄弟、互为父子,甚至互为这个母女等等等等。是已经累积了无量生当中彼此的善缘,所以今生这一些圣弟子们,才能为佛所度,而且迅速的证得果位。在佛的本生故事里面,我们还可以整理出来一个法则:在佛身边与佛越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