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藏经》卷2,佛对舍利弗说:【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佛的意思是说,当一个比丘,因为信乐佛法的这个居士,为他敷置高座;而这个比丘上高座了,处于大众之间,他应该要为大众讲说清净的能令众生真正出离解脱生死轮回的佛法,他却舍佛而予以严饰──庄严矫饰的这一些文句,而所说的内容其实却是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这样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人间,是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更进一步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 三摩地

2018-07-23

六百卷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卷第一这么说:【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看一下《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这么讲:【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经过,看到了娄沙迦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蹲在一个富有人家门口的水槽前面;古时候,前面的水槽就是用来养马的。娄沙迦蹲在水槽前面,像一只鸟一样,啄食著地上的饭粒。舍利弗就说:「孩子啊!你住哪边?难道你没有父母吗?」娄沙迦说:「以前父母对我说:『孩子!我们被你累死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了。」舍利弗就问:「那孩子,你愿意出家吗?」娄 三摩地

2018-07-23

《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里面这么讲说:“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增壹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第二卷里面这么讲:【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天人,亦为自解结,渡岸得升仙,都使诸弟子,缚解得涅槃。”】(《长阿含经》卷二)这样看来,在经文里面早就有提到大乘跟小乘了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来看一下《阿含经》中的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个人,去了无间地狱,地狱中的热度很高,火焰沸腾,不断地从油锅里面蒸散出来,笼罩了整个地狱,地狱的众生就在哀嚎哭叫。舍利弗和目犍连用神通向他们洒了清净的甘露,地狱众生的苦痛才能暂时得到片刻的休息。这时候他们看到一个罪人,粗大的身体伸出一条又长又大的舌头,上面有五百付的铁犁,正在舌头上面来回的耕耘割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三摩地

2018-07-23

”《宝积经》“佛告舍利弗,彼二菩萨行精进时,于千岁中,未曾一弹指顷被睡眠之所逼恼,于千岁中,未曾起念称量饮食咸淡美恶,于千岁中,每乞食时,未曾观授食人为男为女,于千岁中,居止树下,未曾仰面观于树相,于千岁中,未曾缘念亲里眷属,于千岁中,未曾起念我欲剃头,于千岁中,未曾起念从热取凉从寒取温,于千岁中,未曾论说世间无益之语。”评曰,此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真的是不容易成就呀!你看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里面记载:佛托钵回来以后,常常都是在教化众生而努力说法的,往往是整个下午都在为众生说法;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往往又有天人来求法,你看佛连睡觉都不能好好的睡,所以真的是“无有休息”啊!所以有时佛因为色身很累的缘故,就请舍利弗尊者代讲,佛就斜卧在阿罗汉身后的禅座上,让色身休息一下。因为欲界色 三摩地

2018-07-23

劫名波陀(汉言为贤),世界名沙桴(汉言恐畏国土);父名白净,母名摩耶,妻名裘夷,子名罗云;侍者名阿难,右面弟子名舍利弗,左面弟子名摩诃目揵连,教化五浊世人,度脱十方当如我也。」】(CBETA,T03,no.184,p.462,b18-23)[4]《六度集经》卷第4〈戒度无极章〉第34[5]CBETA,T10,no.293,p.714,c15-20(原标题:持戒-贫道士守戒得胜财)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6云:【昔有一鴿,為鷹所逐,入舍利弗影戰懼不解,移入佛影泰然無怖,大海可移,此鴿無動。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04、故食五辛(攝屬重戒3淫戒)蔥蒜韭等,能障聖道,人天淨處,若食五辛,犯輕垢罪 三摩地

2018-07-23

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 三摩地

2018-07-23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舍利弗!一切法無我,若人於中不能生忍,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不能信解,於我法中所受供養,名為不淨。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佛藏經》卷3〈8淨見品〉外道須深盜法懺悔證果的故事【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云:【昔有一鸽,为鹰所逐,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移入佛影泰然无怖,大海可移,此鸽无动。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04食五辛戒(菩萨应香洁自居,勿食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葱蒜韭等,能障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次,佛陀和阿罗汉舍利弗尊者同时看到一只蚂蚁,佛陀就问舍利弗说:你看那只蚂蚁在过去生本来是什么?舍利弗就用他的宿命明去看那一只蚂蚁的过去生,但是一直看到八万大劫之前,也都还是蚂蚁。但是佛陀却看到那只蚂蚁,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当过人,但是由于业报的关系,一堕入蚂蚁身之后,竟然已经超过了八万大劫那么久远的时间了。这一个故事说明了阿罗汉的宿命明也还 admin

2018-07-23

当时的鹿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国王就是舍利弗尊者。佛说:菩萨在成佛的过程中,就是要像这样以慈心惠泽众生,行无量无边的布施行。也就是说,菩萨要像这样,生生世世不顾身命来救护众生;而成就布施的功德,必须累积无量的福德资粮,才能成就佛道。布施是六度波罗蜜的第一度,如果这一度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甭提了!因为六度之间息息相关,六度万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大家都说:菩萨他的修行教化,竟然能够让国王跟国家都达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太平的境界,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啊!佛就说:当初的那位在家的菩萨居士,就是过去世的我,国王就是弥勒菩萨,这个鳖它就是阿难尊者,然后狐狸就是舍利弗,蛇就是目犍连,至于溺水的难民他是提婆达多。菩萨就是累世用慈心来救护众生、来修集福德,乃至能够成佛,这个布施就是这样如实地作。所以这段故事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再看到下一段的,同一部经里面又有说到:复有无量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罗睺罗、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波离、阿那律、离婆多、阿难、提婆达多、跋难陀等而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罗蜜,近佛菩提,为化众生于杂染土,现声闻形。这一段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在佛世中的声闻,这些大阿罗汉们,他们实际上都是菩萨;这些大阿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