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佛言:「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主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骂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自己的身口意行能够远离杀业的功能,不仅自己不作杀生杀业的行为;同时也要劝止他人,也不作杀生杀业的行为;乃至要赞叹不杀的善净行为;若是偶尔看到有人有杀业的事情发生,自己的心中乃是不生欢喜之心;如果遇到有人将被他人杀害,自己能够方便去救护,免于、离开被杀难的机会,并且能够帮助去赦免对方杀害的行为;如果遇到对于死亡有恐怖的人,自己能够安慰对方的心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不顾虑自己的安危,而行慈悲济度拔除众生的苦难,本来就是菩萨最大、最上的志愿!」帝释就问:「你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拔引救济众生的苦难,令他们能证得不生不死的涅盘,获得自在解脱之乐,永远不再受轮回生死的苦痛。」帝释听闻菩萨说出圣人的志向所趣之因,恭敬地往后退几步而叩头说:「实际上是没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说偈答言唯有罪福业若人已作者是则己之有彼则常持去生死未曾舍如影之随形如人少资粮涉远遭苦难不修功德者必经恶道苦如人丰资粮安乐以远游修德淳厚者善趣长受乐如人远游行岁久安隐归宗亲善知识欢乐欣集会善修功德者此没生他世彼诸亲眷属见则心欢喜是故当修福积集期永久福德能为人建立他世乐福德天所叹等修正行故现世人不毁终则生天上(世尊问答说:只有福业和罪业,才是跟着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我们倒想请问:正在生病痛苦时,受伤时,为什么不叫空?为什么要咬着牙根在那边痛苦得不得了?这些痛苦难道是无因自生么?所以般若不是讲这个空。有人说:五阴无常,来世所得的快乐异熟果报也是无常,因为都是五阴,所以用不着布施,所以不需要供养三宝,也不需要护持正法,因为一切法空。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有智慧的人行于布施行,他是为了怜愍众生受到苦难,也是为了想要让别人获得安乐而布施,也是为了想要使别人跟他同样的见贤思齐而生起布施心的缘故,也是因为布施是圣人本来所应该修行的法道,也是为了想要破坏种种烦恼的缘故而修习布施,最后更是为了想要证得涅槃而断三界有的缘故而布施。或许有人会说:奇怪!布施与涅槃也有关系?有啊!有人对色身执着,有的人对行阴执着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施主布施时是为了破除受施者的苦难,不是为了使受者做有罪的事而布施,所以施主布施以后,应该要得到善果。接受布施者以所得财物去做恶事,那个罪业自然会灌注到受施的造业者身上(锺:灌注也),罪业及不到施主身上。施主如果以清净微妙的财物布施,未来会得到好的色身,人人所乐见,善名四方流布,所求世间的果报都能如意,并且可以出生于上妙种姓之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于是就问那些在地狱中的人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到地狱中受苦的呢?这地狱中受罪的人们说道:我们以前在人世间,将家中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救济贫穷人,拯救众生出苦难。去世后堕入太山地狱中,如今正在受重罪。菩萨问帝释天:仁慈的布施的人反而到地狱受罪,那么接受布施的人也是这样的吗?帝释回答说:接受布施的人,命终之后都能升天。菩萨高兴地回答帝释说:我所以拯救 三摩地

2018-07-23

在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地狱的时候,祂看到跟祂一起推着这个火车的另外一位众生(同样是地狱有情)受到苦难的时候,还受到这狱卒不断地鞭打这样的刺痛,他发出很惨烈的哀嚎。因此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就发起了很强烈的佛菩提道的成就的情怀——这就是菩提心,而祂就不顾一切向这狱卒替另外一位地狱有情来求饶;反而一下子就被这一位狱卒所刺死,也因为刺死了,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如法的布施应该要兼行教化的功能,如此才能真正解脱众生苦难。本文并不是要否定众多慈济人的布施福德,而是要提醒慈济人:佛法不只是善法,应该要发正确的菩提心,应该追求正确的解脱与生命的实相。应该发愿去寻得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智慧心;如是安住实相心而行布施,其结果就像《金刚经》所说:「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否则,发善心行 三摩地

2018-07-23

若修学者对众生无慈悲心,对正法无护持弘扬流通之愿行,只顾自己道业修学、烦恼修断、智能增长,一向远离众生、嫌弃众生、不顾念众生的苦难及道业,当知其菩萨种性尚未发起,于如来藏法尚无因缘修、证。须知实义菩萨是在利他行中,自己道业才有增上因缘,般若智能才有增上因缘,福德资粮才有修集因缘,恶习性障才有伏除因缘。是故,修学如来藏法是为了带给众生大安乐,为使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而那时井口的上方,正巧有一棵大树,在每一天当中正好都会滴下一滴蜂蜜,也刚好滴到在井中这犯人的口中;当犯人尝到这一滴蜜时,马上被这甜蜜的滋味给迷住了,心里只想著这蜜的甜美滋味,而完全忘记了他所曾经历的种种险境,也完全忘记了眼前正面临的种种苦难,一心只想再尝尝那甘甜的蜜,所以便不想要再离开这口危井了。因此,圣人就借这个故事作譬喻来开示:那关著囚犯的牢狱 三摩地

2018-07-23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大概的意思是说:菩萨若遇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说法)来回向,若不尔者,即是违犯了轻垢罪。此戒摄属重戒中杀戒延伸出来之轻戒,也就是希望把不 三摩地

2018-07-23

信夫﹐斯言﹗我经常告诫自己﹕此时的小病小痛算得了什么﹐临终八苦交煎﹑四大分解时﹐那才叫痛苦难忍呢﹗此时的区区不适﹐倘不能提起正念顶住﹐临终时想要作主﹐那是痴人说梦﹕平时烦恼光顾﹐能等闲视之﹐不失正念﹐临终时才会有希望﹐若做不到这一点﹐死时必随业流转无疑。看自己将来能否往生﹐能否解脱﹐就看自己当下在烦恼。病魔中能否立稳足跟……如此这般一想 三摩地

2018-07-23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2)戒文的大略意思是说,菩萨若遇有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或说法回向,若不尔者,即是犯了轻垢罪。这个戒是摄属于重戒中的杀生戒,所延伸出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6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