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再为他解释说:这一世的病苦,都是因为在往世曾经作了不善业的因缘,所以这一世才会有这些苦难,所以你现在应该要真诚地忏悔罪业啊!因为忏悔也是有很大的功德的,可以逐渐消除宿世业障。但是有些人不相信三世因果,所以在听到这些话之后,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罪业,只是比较倒霉所以才会生病;甚至于会生起了瞋恚心,生起气来甚至于破口大骂,说你触他的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随时有具足智慧,在思惟着悭结的烦恼、思惟着布施的功德、思惟着众生他的苦难,如何去利益众生。那一丝一毫悭结,虽然还没有断除,可是不会因为有那一丝一毫悭结烦恼还存在,而在布施的过程,就被悭结动摇而不能布施。就好像须弥山,它是被风所不能吹动,有须弥山也有风,可是风不能吹动须弥山一样这样坚固。所以这样的上品施主,他就能作为众生的归依,能够让众生来归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布施的果报真的如同您所说的那样,那我也是心甘情愿而符合我的愿望啊!即使因为慈悲惠施众生而遭受重罪,我仍然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去作;因为不顾自己的安危而行慈悲救度、拔除众生的苦难,本来就是菩萨最大、最高的志愿。”帝释就问:“您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济拔众生的苦难,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菩萨行放生业就是要救护众生,当看见众生有灾难时当予以救护,使其免于灾难;如此也同时摄受了众生及未来成佛时的佛土。为什么放生是无畏施呢?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说:譬如放生,目的在哪里呢?就是未来世要收它当徒弟啊!就是在摄取佛土啊!可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只是当作在行善;不晓得把它买来放生以后,牠对你这个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斯诸痛甚苦难陈。年长之后诸根并熟。首白齿陨内外虚耗。存之心悲转成重病。四大欲离节节皆痛。坐卧须人医来加恼。命将欲终诸风并兴。截筋碎骨孔窍都塞。息绝神逝寻行所之。若其升天。天亦有贫富贵贱。延算之寿福尽罪来。下入太山饿鬼畜生。斯谓之苦。王曰善哉。佛说苦要。我心信哉。夫有辄灭。身为伪幻。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栗。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菩萨为了让众生脱离种种苦难,不辞辛劳说三乘菩提,让众生可以亲证二乘菩提,得以解脱生死;以及让众生可以明心见性,得以圆成大菩提果;乃至见众生在受种种苦,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众生得以安乐。(一)化作大鱼饱众腹,来世成佛度群蒙在《贤愚经》佛曾开示:自己往昔为了让众生免于饥饿之苦,愿意身为一只大鱼让众生得到安乐。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亦如慈济功德会,专以救济贫困、建立医院、推行环境保护、安慰众生所受之苦难……等世俗事,作为佛法之修行,唯从事世间布施行善等法,以之作为菩萨道之正修。其住持之证严法师常谓徒众:行种种世间善事即是修行六度万行、即是菩萨行,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即是佛法修行;初不曾言菩萨法行根本所在之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应如何修证,不以佛法二主要道而利众生。时日既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一张小小的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有一次到寺院里礼佛时,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你可曾听到我的呼唤,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菩萨推卸这个责任,表示他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当菩萨;如果菩萨不孝养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杀害父母,将受极大苦难。譬如佛在《杂宝藏经》曾开示:只要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得福不可计量。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耗尽,因此帮人做苦力,以此苦力换得每日工资二钱,回家奉养老母,后来日得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着说也要教导众正确的禅定的法门,让众身心能够安住于大乘止观,能有轻安的受用;同时要能够调柔身心,让他能够安住下来,听闻以及熏习、思惟、受用大乘般若空法的法要;同时要教导众修学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六念法是不放逸法;众如果说生病的时候,要去探视以及关心、安慰,而不会生起厌烦;倘若说有不信的人,恶口、诽谤、骂辱,也要能够安忍下来;倘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竟然会被别人用棍棒打死?而又为什么舍利弗却不用遭受这样的苦难?当目犍连尊者到了灵鹫山中,入了涅槃,于是佛陀就对说着过去生的因缘:在过去有两个修道人,行脚到了一个村落,一群无知的顽童看到他们来了,就想着要如何为难他们。顽童就问第一个修行人,什么时候气候会变得寒冷啊?第一个修行人就笑笑着说:‘不论是春夏秋冬,凡是有风有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着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所以有机会让你修忍辱行,也促使你更努力进修而加速你的道业的成就!如此安忍于世间善法,安忍于世间的种种苦,忍于五浊恶世的恶劣的众生!事实上种种的苦难也是无常生灭,只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上的挑战而已!当看到众生由于无明而轮转于三界六道,遭受种种苦难,或者沈溺于种种欲望之中,沈溺于种种无常法:得意的时候,自然是满心欢喜;遇到无常来的时候,异常脆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佛言:「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主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是悲心,悲心是常常想要拔除众生的苦难;譬如你看见众生在世间忙忙碌碌、浪生浪死,实在可怜,就想要救度他们脱离生死苦海;看见众生受种种灾难,你去救济,让他们免除灾难,也是悲心;再进一步,看见众生修学佛法却总是被外道见误导了,你去救护他们离开外道见、回归,这也是悲心。悲心就是让众生离开他们不喜欢的恶境,慈心是让他进入快乐的境界,所以说悲能拔苦,慈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佛言: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主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骂辱,日日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