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09-10集受持三归之行(一、二)> 正礼老师(原标题:三归依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看现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学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乐、很有钱、做大官,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时做功德的果,这些功德都落在轮回中了。大家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轮回中是要受苦的。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虽然去做义工去做很多功德,很有善心,但这个果还是落在轮回中,没办法解脱。皈依后:我们做善事和修行,就变成脱离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这跟三乘菩提是有关系的。(因为三乘菩提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个节目里面,不能跟详细跟各位解说,所以只是大约跟大家提示一些重点。如果大家对于四谛缘生跟六诠旨有关于声闻、缘觉、菩萨的法,有疑惑的话,请各位参考我们三乘菩提所说的内容。)这个四谛缘生的四谛讲的是声闻,缘生就是缘觉法,六度就是菩萨法。关于三乘菩提实际的内容,我们在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时要教导出家学习八种智慧,这八种智慧我们一一来为大家说明:第一种叫法智,法智它主要是讲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总相智慧;也就是说法主要的范围与梗概。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获广大福,即皈依者,由供养现前佛、不现前佛及塔庙与法僧,当知获得无量大福德果报,摄受无量广大梵福,由此能于无量大劫中不堕恶趣,无上正等菩提的资粮。二、获大欢喜,即皈依者,于佛法殊胜功德田,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了知世出世间道,于此事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能远离众苦及苦因,引发众乐,及与乐因,如是思惟,发生欢喜。又思惟随顺修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以如是供养所种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广大供养。9.无染供养,这有六种:一、自手供养,即于施设供品,不怀轻慢心,令他代供,为虔诚恭敬,唯自手供养。二、殷重供养,即令他供养时,自己不住于放逸懈怠,而住于恭敬供养心。三、不散漫心供养,即于供品,不轻弃掷,而善陈设。四、无杂染心供养,即施设供品,不染贪等烦恼而为供养。五、不于信佛国王大臣诸贵胜前,为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解!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宝中之大乘圣僧者,谓一至十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归依此等三宝者,方是归依胜义三宝者。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圣僧,谓之为胜义菩萨圣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已证悟菩萨,亦属胜义菩萨僧。二乘法中之在家人,虽亦偶有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教导大家这个三乘菩提,那谁又能够了解法界的实相呢?所以如果说还有的宗教,可以来宣扬这个实相之法,那释迦牟尼佛祂就不需要出现在人间啊。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会出现在人间,就是因为这个实相的法、解脱的法,只有佛陀祂能够完整的宣说,只有佛陀才能够如实来宣说而建立出佛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其他的宗教可以实证这个佛法,没有人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正法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维摩诘经》里面才会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这个其实跟“离于诸相,处于三界”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如来藏祂本身就不会三界六尘万法,所以祂不会六入(不会眼耳鼻舌身意),不会六入所以祂叫作“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但是祂又能够“了众生心行”,祂又能够知道众生的心行,祂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分为五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之为信位,这个信的建立就需要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具备对于生命的、佛陀、佛法、正行僧的信心,这在马鸣菩萨所写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信佛还是信佛法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佛菩萨的护佑就开始信佛,有一天如果出了车祸就可能在心里埋怨佛菩萨怎么不护佑自己,开始对佛菩萨升起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圣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来,作苦边。】(CBETA,T02,no.99,p.41,c14-p.42,a15)语译如下:「佛告诉比丘说:「好好专心地听!仔细地思维!我将为你们说明。」「诸位比丘们!因为『色』有的缘故,『色』的事便生起,『色』便系着,『色』便见缚而产生『我见、我所见』,令众生为这无明所覆盖,贪爱染着加以系缚,如此长道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正法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起信论》中所讲的修习信分,就是从初发心开始,要次第修学佛菩提道;换句话说:修习信分是为那些还没有生起正定的人来说的;是为那一些还没有获得定信的人,是为那些心中还没有决定的人来说信分。在修学信分而获得决定信心之前,当然先要说明什么叫做信心?所以马鸣菩萨接下来说:论文:〖何者为信心?云何而修习?信有四种:一、信根本,谓乐念真如夫故。二、信佛具足无边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上平下实菩萨《三拜》《长跪合掌念诵》「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历史上所知的人间初有三宝,开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坐于菩提树下,夜初分时降魔及明心,到夜后分时仰观星辰,天将拂晓时睹见明星而得见性,金刚喻定现前,四智圆明而成佛。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欲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这跟三乘菩提是有关系的。这个四谛缘生的四谛讲的是声闻,缘生就是缘觉法,六度就是菩萨法。譬如说“四谛”,讲的就是声闻人所修学的四圣谛:也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跟苦灭道圣谛。“苦圣谛”就是说,我们对于我们三界的一切法,事实上它的本质都是生灭,而令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说,即使我们在快乐的境界里面,我们想要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