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开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开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admin

2020-06-08

  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者,唯有诸多已悟之菩萨方是分断无始无明者,唯有诸佛方是完全断尽如是无始无明者。如是无始无明,函盖全面之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是无始无明之存在,乃至现 admin

2020-06-08

  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正法眼藏‐护法集》断尽一念无明的人,必定不再起任何妄念,故八地菩萨得意生身,不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得解脱身,也不受分段生死。但是八地菩萨破无始无明而未究竟,七住十住菩萨也破无始无明而未尽。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分段生死,却仍末与无始无明相应。阿罗汉辟支佛尚且末与无始无明 admin

2020-06-08

  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四住地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众生的妄想妄念随灭随起,烦恼不断。一念才灭,一念又起,所以称为一念无明。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空幻,所以对四种住地所涵盖的六尘及五蕴贪爱不舍,业相不减,业种滋长。业种不净的缘故,而生一 admin

2020-06-08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 admin

2020-06-08

  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菩萨们,都会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故意不断除它,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继续上求下化。--------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解脱果,还有一部份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梵行已立,所作已 admin

2020-06-08

  菩萨既然了知欲界的甘露的本质,当然也就不会鼓励大家去求甘露、吃甘露、修那些求降甘露的法门,更不会告诉你「求得甘露就是有佛法证量」,更不会告诉你「吃了甘露就能增长佛法的修行。」因为甘露是欲界天的饮食法。我们这么说,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你凭什么说甘露是欲界的法?」那我们就来说明一下;甘露,不管它是谁降下来给求甘露的人,请问:「这个东西是不是食物呢?」 admin

2020-06-08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天,然不能令吾人出离三界;此增上心学虽不能令佛子出三界,而能助佛子出三界,以能降伏三界惑故,是故菩萨三地修学四禅八定等。凡夫以具足四禅八定增上心学故,但得三乘见道之一种,即能立时取证灭尽定;以得灭尽定故,成俱解脱 admin

2020-06-08

  菩萨称为菩提萨埵,也叫作觉有情。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佛,努力的精进成就佛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的佛道,未来成就佛道的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的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的修证佛陀的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我与无我》般若是菩萨六度的最后一度。很多刚学佛的人常常会问人说:什么叫做‘般若’?后来有人说:不!这不念‘班若’,要读作‘钵惹’。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因为智慧有很多种啊!那你们佛法中讲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呢?插花有插花的智慧,书 admin

2020-06-08

  二地菩萨主要是修持戒波罗蜜多,于一切的微细戒都无所犯,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诸位!你们常听到有人说:「我去受菩萨戒了,所以我现在持菩萨戒了。」对不起!你骗人!你这个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满心开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学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严谨,戒行圆满,心地清净,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再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当中也是法无我&m admin

2020-06-08

  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财布施含摄法布施(把财物用在护持第一义正法上面);含摄法布施以后,因为法布施本身是在弘扬了义正法,能够于了义正法中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同时也利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这样的福德就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这个福德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自然能够成就菩萨在七住位见道的福德。 admin

2020-06-08

  在一般情况来说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就不正确了!譬如我释迦牟尼佛有时说二‘善来比丘!’他当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阿罗汉,这种比丘都是菩萨比丘,不会是声闻比丘啦!你们明心了就应该听懂了,翻译成白话叫作:来得好啊!比丘!他就成为通教的阿罗汉位菩萨了!当他的我见断时,我执就跟着断了,当时就是阿罗汉了。如果你往世有般若慧,这一世又具 admin

2020-06-08

  因此,忏悔这个法乃是修集福德一个很重要的行门,因此,菩萨在广行菩萨道而修集一切善根的同时,也是必须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而且,忏悔之法是与回向等其他的善净行一起实践的。并且,忏悔是佛陀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也就是忏和悔;这是一切佛弟子应该保持的功德善法,但是我们却要知道忏悔的精神以及忏悔的要领。所谓忏就是发露,而悔就是永不复作、后不复作。如果 admin

2020-06-08

  这一个下品上生的这个菩萨他造作恶业,他没有惭愧,表示说:他没有惭财、愧财。这个世间凡夫因为惭、愧这两个法,在世间人来讲,觉得很丢脸;可是在佛法来讲它是善法,因为无惭无愧乃是跟畜生相应的。譬如我们举《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有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 admin

2020-06-08

  又此烦恼,诸佛菩萨、入理圣人种种呵啧:亦詺此烦恼以为怨家,何以故?能断众生慧命根故;亦詺此烦恼以之为贼,能劫众生诸善法故;亦詺此烦恼以为暴河,能漂众生入于生死大苦海故;亦詺此烦恼以为羁锁,能系众生于生死狱,不能得出故;亦詺此烦恼犹如蟒虫,食啖众生真如佛性故,所以六道牵连四生不绝,恶业无穷苦果不息,当知皆是烦恼过患。(《佛说佛名经》卷1)就是说,这三 admin

2020-06-08

  但是,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其实正是古时南传佛法经典中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意思是:古时的阿罗汉们,都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以后,仍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不坏,所以能安心的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不会因为恐惧坠入断灭境界而不能断尽我执,所以就没有我慢的存在。若因为对阿赖耶识功能的贪爱执著心态仍然有极微细部分存在,就会成 admin

2020-06-08

  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明障碍著,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断尽所有的无明。-----《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admin

2020-06-08

  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明障碍著,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断尽所有的无明。-----《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admin

2020-06-08

  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证得,是不共外道、不共凡夫的。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