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菩萨在修证菩提道时,也会附带着完成一切智的修证。一切智是三乘无学通有的,但一切种智的修证却是大乘独有,不共二乘。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谈的是世出世间法的达人,那就是菩萨五十二阶位的达人。哪五十二阶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注:达人即通达之人)十信达人就是十种不同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达人,由于十信位的菩萨对于佛的开示始从初信对佛开示有了信心,乃至到十信具足信心,而成为十信达人。由于十信位,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后转入十住位,成为另外十种不同阶位的达人。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位菩萨,您一定想像不到是加了什么东西吧?告诉大家:是加了大香与小香。然而,什么叫作大香呢?什么叫作小香呢?大香与小香就是他们上师的大便与小便。诸位一定是想像不到吧!所以这才叫作不可思议啊!另外一种世间甘露就是欲界天的甘露。欲界天的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这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就好比我们人间的牛奶炼制而成生酥、熟酥,再炼制成醍醐一样,如果说醍醐是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求天报,而是将一切功德、福德回向往生诸佛净土,长随佛学,花开见佛悟入无生之后,再回入娑婆广度有情;或是回向在五浊恶世的人间,世世常行菩萨道,扶助真善知识住持世尊正法,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超劫精进乃至成佛。 人道人到底是什麽?在哲学、文学、生物学,乃至各宗教中,对人类的讨论很多,至於佛经中,关於人的名称,在《立世阿毗昙论 三摩地

2018-07-22

请各位菩萨翻开课本《成佛之道》第13页。佛菩提有二个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它含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2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整个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部份是讲二乘——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另一部分是讲大乘菩萨所修的菩提道。解脱道是讲二乘的行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菩提道讲的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常常听禅师说:烦恼既菩提。那么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和菩提道有什么联系呢 三摩地

2018-07-22

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菩萨跟声闻人不一样,因为声闻人没有实证到第八识;声闻的阿罗汉,最后把自己灭除掉之后,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表示他要入无余涅槃,是要等他命终之后灭尽五阴十八界,他才真正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入了无余涅槃的状况是如何呢?他还是不知道,还要等到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可是成为不生法时,他没有存在了,没 三摩地

2018-07-22

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 三摩地

2018-07-22

而对于心志怯懦、但希望不再轮回、可以从生死中解脱的众生,佛陀教导开示这世间的缘起虚妄,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而令其走向四圣道中的声闻、缘觉此二法界;而对于不忍众生苦,也希望得证佛道的众生,便直接倡佛本怀,开示悟入,说明此一大事因缘,开导这世间的圆满实相之理,而令其进入菩萨法道,乃至成佛,这究竟圆满的菩萨以至成佛之道,圆满一切菩提,圆满一切德行。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人连自己所学的二乘法都无心于护持,何有法道之可说!所以大乘法义之永不入涅盘,而得大涅盘,二乘人永不得解,乃至一切凡夫也无可理解,所以佛陀在许多的地方,已经明说能够受持菩萨藏的有情,只有菩萨;因此实相之深邃法义根本不是非此种性者可以论道于万一,如何说连理解都办不到的二乘人,可以去集结、弘扬、解说大乘法呢?这些根本不是二乘人的志业,如何可以集结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有人质疑,虽然二乘人没有亲证大乘佛法所说的真实义,但这一代时教还是应该有人来编纂,如何可以将世尊的言行予以舍弃呢?然而这个质疑本身虽然没有错,但还是轮不到未有修证的人来搅和,这就像是没有修证小乘四果阿罗汉证量的人不可以加入集结小乘经典,当场会被请出去;同样地,没有修证大乘法王子乃至等觉菩萨的证量的人,当然也不可以参与大乘经典的编纂集结,此理当然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佛到了第二时教,再转第二法轮而宣讲《般若经》,让众生了知:当行自利利他的菩萨法道才能成佛。这就是第二时教佛菩提道的般若期,教导大众回心大乘,一方面继续修证解脱而利自身,同时也要熏修及实证佛菩提智,具有自他两利之实相智慧证德,佛菩提道就是函盖解脱道与菩萨行的六度四摄。真正的菩萨行,是于内门广行六度四摄,此时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基础前提,这个基础前 三摩地

2018-07-22

」是以初行及久行作为权教与实教的区别,不肯认同菩萨们对于权教与实教的判教。实教的修证了,此后一真一切真,才能说是圆教的实证。由于圆教与实教的说法,是主张二乘人所证的解脱道究竟极果只能出离分段生死,是方便教,所以是权,所以声闻解脱道的法教并不是圆教与实教的内容。我在这里为什么要讲圆教、实教、以及权教的差别呢?目的是想要使大家都对整体佛法有深入的理解。 三摩地

2018-07-22

则月光菩萨尚未出世,佛法已先灭尽矣!吾人因此获罪,为大为小?未来无量生中果报惨痛无量无边,能思之乎?敢思之乎?......谨以本文上陈诸方知识,伏请鉴察,莫再批判如来藏思想,停止否定大乘经典,中止错误之印证,则佛教幸甚!佛子幸甚! (原标题:应明五时三教)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之人,自所当知;当不生诸妄想,当知大乘经典即是如来所说,以三乘法本小乘经典已经有说,又当信受大乘经典必定是菩萨所集结,不当于此,更生凡夫无知见解!由此更说大乘经典不是后人凡夫长年累月地集结:1.     世间人对于大乘经典常见的误解是:这些经典不是一人一时一地可以完成的。事实上,当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这当然是本文所说的,是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当如果这三界中也伴随着实相,这「不相在」的真理存在时候,为什么要趋疾入灭呢?不能因为自己无法读懂书籍,就说没有书籍上面所说的道理,这中之捡择,实在是清楚不过;乃至说自己无法修证,就说这中间没有实相存在,这是小孩子都知道荒谬不实的说法,何可为实!小乘人因为对于拯度有情,没有很大的兴趣,乃至可以说其对于是否有实相的存在也不关心,对于蕴处界的无常,则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菩萨要经历几十个阶位的修学,于无生法忍的亲证后,即生到如来家之后,还要经过近两大无量数劫的修行,然后十方如来才会予以灌顶而受法王子职。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