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初禅者),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其中复因受施者为贫穷田、功德田、报恩田而有差别。布施之人心态不同,果报亦异;有人施时求受者后时回报,有人施时求来世生天或得财利;有人以未悟故,施时求于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正解脱是断我见、我执,乃至菩萨证得诸地果报,才是正解脱。对布施的修行,应当这样看待财物:譬如有人要走好几千里远路,身上背着很多很重的金银珠宝,当然到不了目的地。如果只走上一、二公里,背上五十公斤的珠宝也愿意。可是如果要徒步走上三百公里,你就得考虑了:“我还是把一半送给好友吧!因为太重了,一定走不到故乡。”财宝也一样,远行时身荷重担的财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上品人,他是为了法藏,是为了修集福德资粮成就菩萨的道业而布施的;因为菩萨的道业与解脱道不同,菩萨的道业是属于佛菩提,佛菩提道业的法藏修证,每一阶段都需要有许多福德资粮,越往上修越要更大的福德资粮;所以他是为了法藏而布施的,不为求世间果报而布施,所以是上品施主。这样看来,如果说人家有恩于你,而你不肯去回报布施,那就是连下品人都不如了,因为下品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在度众说法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众生的根器适合与否,有时要顺于众生的觉受,有时候却不得不呈现逆于众生觉受的作法。经论上也说:【云何施与云何不施?谓诸菩萨,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唯令安乐,不作利益」;或复于彼「不作安乐,不作利益」,便不施与。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定作利益,不定安乐」;或复于彼「定作利益,定作安乐」,即便施与。如是略说菩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你证悟了,成为菩萨摩诃萨了,智慧超过二乘无学圣人了,就要有能力深观涅槃的功德与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有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这不就有四个功德了吗?至少你能为人家宣说这四个功德,就能利乐有情,能接引众生信受佛法而进入佛法中来,这当然也是涅槃功德的一种:你自己得到涅槃功德的自受用,也产生了度众的他受用功德了,这也是涅槃的功德。你悟后讲 三摩地

2018-07-23

一、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为什么以布施为第一要务?因为在家菩萨修证佛菩提道,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福德不具足,则没有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即无可能。所以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才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而且,不是仅仅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也一样,你证悟了就是菩提种子刚种下去,接下来要加功用行而等候时间到达,不能说证悟了当下就要成佛,因为你不是最后身菩萨——不是大树开花结果在等待成熟时。人家以前修了三大阿僧祇劫,到了最后身菩萨位,所以能一悟成佛;他们想要把过程省掉,妄想一悟就证佛地真如、就成佛,那是妄想。可是为他们解说了,他们仍然不信,只好用这个比喻:别人今天去把果树洒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的习性千差万别,有时你为他诊治得很清楚,他偏偏就不信,还提出一番歪理来跟你辩论,说他最懂自己的身体,说你诊断不正确,所以菩萨为人诊病时要有种种方便善巧。虽然诊病时众生病处往往是不清净的,但不要因此生起讨厌之心。当病人的病加剧时,应当知道他的病加重了;假使病状有损减时,也应该知道病减轻了。也要知道给病人吃的食物及服用的药物,是能增加他的病呢?或者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等到有一天终于找到最好的福田了,譬如真正妙法,而且是八地、十地菩萨菩萨主持的道场,他却又出生了悭心,又在那大菩萨身上寻找过失:这位八地菩萨怎么冬天还要穿衣服?怎么夏天还会流汗?他为什么也要吃饭?吃了还要去拉!这叫八地菩萨吗?有问题哩!寻求菩萨的过失了。然后又想:听说八地的在家菩萨自己应该很有钱,可是他虽然什么都能舍,又能教人家舍财布施,但为什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布施了以后并不牵挂自己后世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回报,也因为心中不追求未来世在世间法上的布施果报而无烦恼;并且不以能使别人生起烦恼的原因、不以能使自己生起烦恼的原因来布施,也就是菩萨布施时对自己没有负担,对受施者也没有负担,都无烦恼,所以能得到无上清净的果报,叫做涅槃。如果施主的布施,是会使受施者生起烦恼,这样的布施,施主将来无法得到无上净果的涅槃。 三摩地

2018-07-23

常常有人疾病缠身,世间医师都治不好,他就发大愿,面对佛、菩萨圣像,有时是去求神发愿:如果能让我这个病好转痊愈了,我愿意布施一百万元。后来病果然好了,他就去还愿。可是发愿时若去跟鬼神发愿,可千万要讲清楚;有人为了求财,去向鬼神发愿说:你如果让我中了乐透,我愿意为你塑造金身、帮你盖庙。第二天果然中了乐透奖,中多少钱呢?三千元、五千元,连塑造金身都不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之人,名一切施〖善男子!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云何名为一切施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施;恒以净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爱之物破悭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报,名一切施;施时不观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亲等施,名一切施。菩萨施财凡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非众生。于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名一切施。菩萨布施由怜愍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菩萨的法与道,必须以福德为基本;若没有修集福德,佛菩提就没办法修证,这跟解脱道大不相同。解脱道的修证不需很大的福德,只要过去世曾与正法结了缘就有机会修证,也许无量亿劫以后遇到曾经结缘过的圣人而获得解脱果。可是佛菩提道得要有福德做基础,因为佛菩提要以福德及智慧来庄严,两法缺一不可。乃至等觉菩萨福德那么大了,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那时内外财都施,修足 三摩地

2018-07-23

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这就是马鸣菩萨说的随力施与。为什么要讲随力施与呢?因为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存在毕竟比那个来跟你乞求财物的世俗人重要啊!你懂得修学佛菩提道、修学解脱道,他们不懂;他们跟你乞求了财物去,只是为了生活比较好过,或者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乃至有的人来跟你借钱、讨钱,他并不是真的生活难过,而是挥霍无度!所以常常要向你借钱花用、饮酒 三摩地

2018-07-23

居士被她的描述的困境深深地打动了,他二话没说,就把刚中的万元现金塞到了年轻女子的手里,并祝福说:愿佛菩萨保佑您的孩子早日康复。五天后,这位居士又来到集市上赶集,一位卖彩票的工作人员走过来,问他上个集市中奖后,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他点了点头。彩票工作人员告诉他: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呢,你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们中国儒家所提倡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三摩地

2018-07-23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其心已经开悟,通达真如实相,见到世间万事万物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没有一件是长久不变的,就是人的荣华富贵,甚至自己的生命,也都难以保得长久。所以,他就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拿出布施给大众。忉利天王帝释天看到菩萨以如此慈悲之心抚育众生,施舍救济众生,树立了极大的功勋,德高望重受到十方世界的尊重,害怕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来看一下: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福田,如是菩萨出胜一切世间之事及诸众生。下一段是:真实义者,能得佛道。无量众生修行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人,乃能得度,如庵罗花及鱼子等。我们来说一下,前一段所说的。就说菩萨发菩提心的时候,这菩提心是超过一切世间所有的事情,因为一切世间事不跟佛菩提道相应的;唯有菩萨发起这佛菩提道、这个成佛之心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当他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礼拜,然后高声的赞叹:“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6)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常不轻菩萨这样顶礼赞叹的时候,他们会诽谤辱骂常不轻菩萨,乃至拿木棍来殴打,捡瓦石来丢掷常不轻菩萨;但是常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